美文网首页历史.地理.人文历史有意思
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性——借鉴三国时期军师对主公的重要性

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性——借鉴三国时期军师对主公的重要性

作者: 稟衍 | 来源:发表于2019-11-17 21:22 被阅读0次

摘要:东汉末年,诸侯混战,天下三分,所谓乱世出英雄,正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军师对主公的重要性相对于其他历史时期而言较为突出,本文将要从魏蜀吴三国中著名军师对主公的出谋划策,助力各自的主公取得政治以及军事方面的胜利分析,论证三国时期军师对主公的重要性以此达到对培养社会精英实践意义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精英; 三国时期; 军师;实践意义

(一)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迁许都,后来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等一系列战争的胜利,与郭嘉投入曹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颖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1]261在谋士荀彧的推荐下郭嘉来到了曹操身边。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曹操跟郭嘉谈起自己和袁绍的实力对比,感觉自己实力不如袁绍。郭嘉为曹操分析了他跟袁绍相比的十个方面的优势,从而解除了曹操在对阵袁绍这件事上的思想顾虑为其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能够在短短时间的讨论后就下肯定语气认为郭嘉能够助他成就霸业,可见能够得一知己似的军师是多么重要。虽然陈群曾在曹操面前指出郭嘉行为的不检点,但曹操并未因此事而纠责于郭嘉,相反两个人都受到重用。这虽然展现了曹操的广阔胸襟,但在侧面有突出了谋士郭嘉对他的重要。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擒布。”[1]262这正应了一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曹操被评价为一个军师才能极高的人,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每一次战略都是正确的,的确在士卒疲倦的情况下继续作战胜利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郭嘉却能洞察吕布气息将尽,说服主公,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个军师能够看到主公所不能看到的敌人的问题,而且能够用自己的理由使主公听从自己的建议,可见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

郭嘉对曹操的重要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其不可忽略的作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为患’宜早为之所。”[1]262青梅成熟之节,曹操请刘备饮酒,提起望梅止渴一事后继而问道:如今天下英雄有谁的问题,但刘备出于对自身安危的考虑,回答的结果始终不能令曹操满意。曹操便答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2] 此时他已预见刘备未来对自己的威胁,可是为了招揽天下英雄,还要做容人状,不想被天下人耻笑,所以没有接受郭嘉的建议。但想要杀他之时,刘备却已逃远。这是一次曹操未听取谋士的建议,以此造成的大患使刘备建立的蜀政权和孙权的江东集团长期与魏对峙,曹操夺取荆州便难上加难。

郭嘉和曹操“行同骑乘,坐共幄席”[1]264,可见私底下关系之亲密。“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1]263同时两人都有着共同的爱好。首先是两人都爱好军事,经常在一起研讨兵术;再者两人喜爱饮酒。志同道合者在一起才能相处愉快,互相帮助,共同的爱好也使得彼此能够相互信任依赖,彼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曹操赤壁兵败,险些命丧华容道。脱险之后,曹操突然放声大哭。“后太祖还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1]264在曹操与袁绍决战之前,郭嘉力排众议,为曹操决策起了关键作用,后在赤壁之战前病逝于征乌桓途中。一场大战的惨败,曹操首先把战败之责划归自己名下,然后,指出倘有郭嘉在,我就不会犯这样的大错误。显而易见,曹操本意就是要批评其他谋士不如郭嘉 ,这样的对比更加突出了郭嘉的才智以及郭嘉对曹操的重要性。

(二)蜀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前两次都未见到,尤其是第二次冒雪前去,可见刘备求“谋”心切,待到几个月后的春暖花开之际又再次去请诸葛孔明出山。在诸葛亮出山的那一年,也是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其实也是魏由盛转衰时期,而刘备在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后,局势好转,为取得与孙权的联盟而奠定基础。

诸葛亮分析当时形势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3]544他认为应该据地立国,以夺取荆州和巴蜀之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3]544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已成帝业。”接下来他分析了荆、益二州有利的地理条件,这样的战略要地有助于刘备成就帝业,而且刘备乃“帝室之胄”,相对于其他两姓,刘备又具备其有利的政治条件。“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熟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3]544进而采取一系列修明的政策来治理所属地区,取得民心,这样霸业可成,汉王室会更加兴隆。诸葛亮与刘备的第一次见面,诸葛亮即为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形势以及一些对策,同时也分析出刘备所具备的一系列有利条件,使刘备对他赞叹不已,发出感慨:“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3]544水对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亦可见诸葛亮这位军师对刘备成就霸业的重要性。

公元二零八年九月,曹操大军抵达荆州。刘琮投降,刘备退到江陵,至长坂被曹操击溃。诸葛亮见情势危急,至柴桑同孙权商谈联合抗曹。孙权本打算按兵不动“观望成败”。诸葛亮分析局势,指出“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3]545,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军。孙权派遣周瑜与鲁肃等人与刘备联合共同抗击,在赤壁大败曹操二十余万大军。曹操的当时的军队的确强过吴、蜀两地,“观望成败”也许在当时会是比较好的办法,而蜀地自身难保,必须寻求联盟才能解决自身难保的问题。而诸葛亮一人挺身而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取得吴蜀联合,可见诸葛亮的才智过人,能够挽救蜀于危亡之际,足以见得其对刘备的重要性。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正如诸葛亮所预计的那样,“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势强,鼎足之形成矣。”[3]545曹操败退归邺,集中力量击败马超、韩遂与张鲁,攻夺凉州与汉中,统一了北方。刘备占领了江夏二郡,占有荆州大部分地区。孙权的势力向南发展到了交、广二州。由于诸葛亮的计谋刘备获得了地盘,不再像之前那样被曹操追着打,无定身之所,若不是诸葛亮的辅助,刘备的处境或许不会像现在这么好,可见,军师对主公的重要。

(三)吴

孙策去世前将孙权托付于张昭。张昭便率领群臣拥立孙权并辅助他,而孙权却因伤心而无法处理政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4]724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昭扮演了双重角色,即哥哥和军师。在孙权悲伤之时,不仅安慰她,激励他,认为作为人主的后继者,贵在能负起前人的事业,并发扬光大,以完成伟大的功业来使孙权振作,同时又陈述当今天下紧迫形势,像军师一样在身边提醒他、辅佐他。“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4]724张昭亲自扶孙权上马,陈列兵仗,这样以后众人心中就知道有所依归了,一国易主,军心易乱,而张昭作为老臣此时通过和孙权陈列兵仗出外巡视的措施,稳定了军心,从中既可以看出张昭的军事才能又突出了张昭的政治谋略。张昭帮助孙权站稳了脚跟,是孙权此时所能信赖和依靠的,因此张昭对孙权也是十分重要的。“后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昭为军师。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4]725可见张昭在对孙权思想方面的引导作用,而张昭还受到了来自孙权的道歉,君为臣道歉,孙权此时放下自己的身段,由此可见张昭对其的重要。

张昭对吴国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他能够撑起吴国的“门面”。“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4]725从侧面反映张昭可使吴国“战胜于朝廷”,而孙权的叹息正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地位如此崇高的人受到主公的重视更是不言而喻。

通过对三国时期军师对主公的重要性分析,可以清楚的发现主公在某方面的决策很多时候取决于军师,而军师不仅发挥作用于军事方面,而且对主公思想引领、政治分析方面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精英一直是社会不断谈论的话题,当代大学生便是社会精英的重要来源。“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我们培养的学生至少应当具备三方面特点:一是要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二是要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能力,三是要具备面向世界的胸怀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换句话说,我们要培养社会的精英,使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探究问题的兴趣、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推进各种具体事务的能力。”[5]当代大学生属于知识精英,未来可能发展成为政治精英,执行不同的社会职能。民办教育是我过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成员,甚至是精英分子。加强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其将来成为社会精英的精英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的培养应通过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成为社会精英的意识为目的,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6]知识精英和社会精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团体,而是随着时间而转化的过程,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从而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和政治的进步,继而推动社会历史进程。精英理论认为,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7]

军师作为知识精英,是政治精英的“智囊团”,可以为政治精英提供咨询服务,从而达到决策利益的最大化。各大高校是培养知识精英的重要教育机构,通过对大学生的培养以及大学生未来的深造,积极与政治精英进行政治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当知识精英自身不断提升达到了政治精英所应具备的素质,那么知识精英便可以进入政治精英的平台与更多知识精英进行沟通,推动历史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陈寿.三国志·先主传第二[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3]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五[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4]陈寿.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第七[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5]陈骏.培养社会精英 引领社会发展[J].教育与职业:社会科学版,2011.

[6]刘树晓,李智锋.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精英意识——论民办高校学生会干部之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5143.ht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性——借鉴三国时期军师对主公的重要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jm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