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

作者: 像一棵开花的树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23:06 被阅读99次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弗朗西斯·培根。

    (详情请阅《培根随笔》中的 “谈读书”一文)

    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因为这是自救之道。

    总有人不幸,身体上不健全,但还是有很多肢体不健全的人活成了 “ 明星 ” ,比如我们从小就听说的张海迪、作家史铁生,更突出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

    肢体的残缺从来就不能阻挡那些从心里要开启自救模式的人,不但为了求生存,更是闯出了一条自我发展之路。

    身残者需要自救,精神残,更需要自救。

    人不同于动物,还有丰富的精神活动,并且自成套路,一旦哪里短路,也会活得痛苦。

    此种痛苦,往往不自知、他人也不知。因为往往表面上没什么毛病,或许只是做事有些拧巴、个性有些孤僻。

    比如,林黛玉,似乎也没有哪位红学家提出过她有精神问题(还没搞懂深奥的心理学精神病学等,反正统称精神问题),只是有些敏感多思、爱使些小性子。表面上是宝黛的爱情无果加速了她的生命结束,但主要还在于,这位小姐的成长过程中,一贯的自我放任,一贯的自我放任,缺乏对其精神缺陷(或性格缺陷或心理问题)的自救,才造成她脆弱的生命不堪一击、正值青春妙龄却早早油尽灯灭的宿命。

    一个人,自己要熄火,真是没人能救。

    旁人?别指望了。黛玉有至亲姥姥、有至情宝玉,谁能护她周全?

    而现代社会里,更是人人都在争分夺妙地抢钱,如果你不幸身陷精神的低谷,想靠哪个人来救你,简直幼稚。

    别以为只是小说中的人物,以上只是瞎扯而已,不,我们多数人都需要重视自救之道。

    话说心理完全健康者,有吗?

    当然有,但可以想见,更多的是心理亚健康者(有精神缺陷),跟肉身亚健康一样,只是严重程度个人不同而已,大多数人也都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个心理亚健康者或多或少会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数。

    人类生活,无论处身于怎样的物质环境,精神层面的胜利和满足感,始终是最高目标,是搞定日常鸡零狗碎的一帖药。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高度,别无他法,自救。

    怎么救?

    培根说了,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

    据说,英国那位非常可爱的 “ 憨豆先生” 曾严重抑郁,后来他无意中潜心学习某项知识,一发而不可收,不但抑郁症状全消,而且还重新登上荧幕制作了该方面的节目再次引起各方关注。

    广阔宇宙,知识浩瀚,从如何伺候花鸟鱼虫,到如何探究人心世界,包括宗教、哲学,随你选哪样,都能成为你的救赎之道。关键在于,你能否专心聚焦、你能否下定决心深入,包括最初你是否认为自己有精神缺陷。

    无论读书研究,还是四大雅趣,人活一世,没有一样专注爱好,是为遗憾,古话都有说,人无癖不可交也。

    想起学英文口语时,常有一句 “ What is your hobby? ” 你的爱好是什么?

    Cooking? No. 烹饪,不

    Reading? No. 阅读,不

    Singing? No...唱歌,不...

    回答不上来,细想,真是有点可怕。日常生活就是你在一地鸡毛中像陀螺一样地转,如果,头脑里的神经得不到一些疏解,那么就增加了死缠在一起的概率,要么就达不到兴奋点,长此以住,精神是不是容易有缺陷?

    以我来说,是有点喜欢码字,但还没有到达狂热的地步,认识到文字将有可能是我精神缺陷的良药后,我就把码字定为自我救赎之道了。

    我们爱在简书社区里码字的,有福了,为此,感谢简书。

    想要走上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请务必带上自救的救生圈。

    (由 “像一棵开花的树” 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简单精致小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ob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