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对流行音乐多半都不感兴趣,而隐藏在记忆深处的那些歌曲,却记忆尤新,时不时还能哼出几句呢!
小学时期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办公室里只有一只挂钟计时,办公室门前的梧桐树上挂着一口铁制的大钟,以钟声决定预备、上课、下课的时间。
“当当当当”四次一个节奏周期,就是预备铃声,一般上午或者下午正式上课前敲一次,10分钟以后就是上课铃声;
“当当当”三次一个节奏周期,就是上课的钟声;
“当当”两次一停顿表示下课时间到了,45分钟一堂课,休息10分钟;
“当当当……”一连串的声音响起表示下课了,同学们鱼贯而出。
那时候普通百姓家几乎没有闹钟,父母辈们上工干活也是听取生产队长敲钟才出工的,钟声承载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
当时不成文的规矩:每节课上课之前,班长起歌,同学们一起唱,基本模式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预备唱……
唱完歌老师站在讲台上喊:“上课。”
班长立马附和:“起立!”
全班同学齐刷刷站立起来喊:“老师好!”
“同学们好,请坐!”得到老师的首肯,同学们才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开始上课。
那一个阶段,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东方红》、再到《大海上行靠舵手》、有延续到了《三大纪律》……
印象最深么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偶尔还能哼几句!
初中时代
我读初中的时候,各个单位的宣传队已经解散,人员重新安排了,我们的音乐老师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音乐课上学到的都是宣传队样板戏的插曲,唱得最多的是《朝阳沟》选段。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坐下啦一啦……”
“走一道岭来翻过一架山……”
“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
到了后来,这些选段都被别的歌曲代替了。
初三我转学离开的时候,我的好朋友送我离开学校的时候,给我唱了一首《梦驼铃》,歌词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同时留下的还有我们曾经的友谊!
送战友,踏征途,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退铃声,
路漫漫
……
高中阶段
我们就读的县高中,生源来自于全县的初中拔尖而来的,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学生,哪见过什么歌咏比赛?
可是见多识广的成里孩子就不一样了,第一年的元旦晚会上,我们班文艺委员一首《童年》让我眼界大开:唱得太好了,而且歌词更能代表我们当时的心情。
慢慢接触多了,听的歌曲也丰富多彩,让我不理解的是,高考之前,学校广播里上课之前反复播放《粉红的回忆》。
歌词大意是: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
留下小秘密
压心底压心底
不能告诉你
晚风吹过温暖我心底
我又想起你
多甜蜜多甜蜜
……
那时候在早练,权当是一首情歌唱出了我的秘密。
成人之后
刚工作那会,流行歌曲泛滥,什么《偏偏喜欢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罗大佑的《童年》和《恋曲1990》。
为了听歌方便,用一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台三洋收录机,放磁带轮换听歌。
在年长一些,可能那份激情被生活的艰辛磨灭了,再也没有心情关注那些歌曲流行的动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