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路上不迷茫心情随笔想法
泛滥化平台社交正在折断你的感知

泛滥化平台社交正在折断你的感知

作者: 闲话时评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22:18 被阅读21次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的动物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可否认确实我们在本性里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希望与他人交流,得到别人的赞美甚至是称颂。

我们不想也不能长期的忍受绝对的孤独。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会失去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会迷失,无法找寻到真正的自我。

蔡康永也说:一个人无法绝对真实的活得自我,我们追求的自我更像是在于别人的评价和自我选择接受之间平衡的自我实现。

以至于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社交,随之是社交软件、社交平台的发展与泛滥

去除电话短信通讯功能产品,我第一个接触到的一个社交软件应该是QQ

QQ空间应该也是伴随着90后成长的一个东西.也展示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印记。

那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会了去充值会员,花费时间去装扮我们的专属空间,

我们以这样的方式试图区别于他人,彰显自我独特,以博得别人的喝彩,或是点赞,以及交流。

至此社交平台的社交化或是社交平台渐渐的打开了它的热度时代,

有人说过去的十年属于“社交网络”,我想这不可否认。

从QQ到博客,再微博,到微信,再到现在的抖音快手等一系列的各种形式的社交分享平台,甚至现在围绕着社交平台来形成了诸多产业。

不可否认社交网络挖掘了中国的消费,甚至拉动了人均消费的增长,夸张的说,社交在改变着中国的一个经济状况。

社交网络的发展确实带来了我人们带来了相当的便利,这是互联网发展,信息传输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

对用户来说社交平台的出现帮助人们在社交过程中认识到了生命以及生活的可能性。

我们能够在别人的生活中看到不同于自己生活的多样性与差异性,以前你可能不会知道生活还有这种模式,人生还可以这样选择,问题还可以这样看待……

要知道人注定是三维空间的动物,我们一出生便注定了我们的生命只能以线性的方式运动前进,可以选择却不能后悔。个人的生活经历体验注定有限。

就像杨德昌说的,电影的诞生使人们的生命起码延长了三倍,而社交网络的诞生也使人们对生活方式观察的渠道有所增加,对生活体验成本有所降低。

从以上意义上来讲,社交带给人们的更多是有效性,积极性,以及低成本。

但就在这样一个平台社交泛滥化的情况下说,它不仅带来来了便利高效,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同时,它也也降低了“垃圾”传递的成本。

以前大家更多的是自我的满足和他人的认同,以前的社交形式只在于分享生活记录成长,而现在种种形式博眼球,求关注,无所不用其极的无下限,毁三观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信息泛滥。

(某社交平台上,我妈死了大家能给我个赞吗)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早起利用社交平台获得关注和人气流量的那一批人,实现和粉丝经济的变现。

随后大量的资本涌入,抢占市场。甚至一个软件的开发和运营上会使用类似PUA的心理控制技巧,以获得广大用户。

可笑的是,以前我们抨击传销组织,现在,全民参与CX、全网传播着拜金主义、一夜暴富的集体意淫,为关注而做的卖弄,低级娱乐;同时还出售着种种,快速理财课程、一月变现技巧、月收入过20000的话术等,精心打造的廉价课程。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内容创作者,我们在这里姑且称为创造者,往往失掉了他分享这些东西的一个初衷。

无论是分享成长经历还是经验技能,还是记录成长,更多的是希望博眼球,获取关注热度。

他们只看到了,这个大V的名利双收,却没看到他们坚持不懈的付出和自我提升。

大家一旦看到一个行业有利可图,然后就会疯狂的涌入而产生一些奇特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存在就是抓住大众的趋利心理。

大家是否发现现在人人都讲究知识变现,人人都讲求知识付费的时代,依托于社交的平台化。

现在你抬眼望去基本可以看见所有的社交平台都会有它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的版块,而这些付费产品就是打着知识付费的旗号。

这个概念的推广应该是来自于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这或许是一个社会的专业细分社会分工的进步的表现。

也是对知识工作者和内容创作者的尊重,但是要知道在更早之前,或是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内容创作实际上就是有付费的,至少是有相应回报的。

或报以赞誉或报以名望,再有甚者是金钱。不然为何会出现文人科考,金榜题名踏入仕途呢?

而在平台社交化大背景下的知识变现造成了怎样的局面呢?

知识的载体类型的多样化,创作者准入门槛降低,知识内容的低级化,及时化。

更有甚者会造势鼓吹洗脑大众,夸大生活痛苦,人生不易,再以人生导师的姿态出售解脱之法这一类鸦片式敛财手段。

像我们所知的气功大师、射墨书法大师、物理牌教育践行家杨永信等人。

以文学为例,文学的从来就不是大众参与的活动,你可以用文字记录生活发现美,但能不能不要炫耀你那月收入过8000的文学功力;更不要去传授他人你的写作之道,文字驾驭能力。

看到这儿只想说看你没自知,没底线,不懂人性为何物还自我感觉良好卖弄文笔的样子真恶心

在这样一个平台社交泛滥化和知识付费的环境下,大家对真正的知识的诉求实际上是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的。

想真正提高的人,直接点,要么就是去干实事,要么就是去读巨著厚本儿了,不会捧着个手机快速翻阅娱乐猎奇信息还自我安慰着碎片化学习。

在知识变现中,我看更多关注的还是变现,没有看到知识积累这一面的重要性,他往往忽略掉的是知识的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垂直领域的深耕。

积累和深耕都是伴着时间与持续付出的,这种付出的坚持甚至不能以人为的教授。

以上,我们不能也没有能力拒绝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社交网络的蔓延。

但也需明白人总是要生活在人烟里,否则生命很容易就变得轻飘飘,甚而生发出虚无的错觉。

我们想要与外界建立联系,获得他人的理解和称赞。

但这并不是你纵深跳进这个暗流涌动、物欲横流的的海洋的理由。

你可以保留你自己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你可以选择与这个社会建立何种关系的态度。

但,切莫让世界折了你感知它的触角。

相关文章

  • 泛滥化平台社交正在折断你的感知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社会的动物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 内容平台社交化 社交平台内容化

    自从业余做了个抖音号,对目前的内容产品,社交产品有了些更深入的想法,在这里分享记录一下。 目前当红的垂直内容产品,...

  • 商家集体进驻抖音,原因竟是因为它?

    作为目前最火的短视频平台, 抖音也正在从单一的娱乐社交平台向多元化转变, 逐渐开启它的商业之路。 为了同快手角力,...

  • 社交软件的可悲

    现在社交软件泛滥成灾,社交软件的出发点是好的,建立一个公开平台,拉近大家的距离,帮助大家拓圈找对象。在社交软...

  • 对于区块链与社交领域的结合,你怎么看?

    01 传统领域的社交平台 1.收益不能公平分配 传统领域的社交平台,以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中心化平台的社交软件,拥...

  • 社交电商

    社交电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社交网络平台,或电商平台的社交功能,将关注、分享、讨论、沟通互动等社交化元素应用到电子商...

  • “匠心”文案是这样被打造出来的,学会后你将立刻被老板提拔加薪

    而今是个信息泛滥的时代,随着各种社交平台的日益增多,垃圾信息也随之充斥着你的手机屏和生活中,让你忙得都无暇顾及去做...

  • 正在平台化的链家

    作为一名链家的基层员工,我深深感受到2次剧烈内部波动。一次是2018年5月链家的大量高层布局贝壳找房平台,为诸多城...

  • 我玩手机只是我有在乎的人

    如今社交平台多到泛滥,是个有社交需求的人都成了低头族,我也毫不例外,但那是我有在乎的人,一旦没有在乎的人的时候,我...

  • 从[社交红利]来解读鹅厂

    社交网络在未被商业化之前,是用户(网民)和社交平台的两方博弈,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步商业化,演变成为用户(网民)、客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泛滥化平台社交正在折断你的感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vi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