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咱们演说修炼团关的伙伴,或多或少曾经出现一个现象,我们没有像刚开始的时候那样像打鸡血一样带劲了,没有起初的那个冲劲了,动力渐渐消失了。
那为什么我们一开始的时候,但是后来动力渐渐的消失了呢?
首先我们得了解动力的概念,以及动力背后的影响因素。
动力就是一种"想要"的内在渴望,渴望驱动着我们努力行动。而之所以渴望,也是因为我们觉得他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好处。那你是不是觉得只要我们认为目标会带来好处或价值,就能充满动力了呢?其实动力还受另一个因素影响,也就是成功的可能性,这个意思是我们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这件事情做成。
所以动力背后三个影响因素,一,是目标是否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二,是我们做成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三,是我们的心智模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但事实是价值、成功的概率和心智模式一样,都属于人们大脑主观的判断。
在我们行动之前啊,我们一般都会抱着乐观的心态,不会去考虑做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只会期待着我们做成后的一种喜悦。
在行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如果我们消极看待,一味抱怨,或者只是一味地烦恼,发愁不做任何努力,而这种心智模式无疑对目标的实现是没有任何作用的。那么很大程度上等于放弃,而如果积极看待呢,让我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这样就会能够帮助我们直面困难,解决困难。
而在行动后呢,我们会不断的拿真实体验和我们预期做对比,假如我们过程中得不到自己期待的结果,就会降低这件事情的价值和成功概率,那我们做事的动力就逐渐的下降,那么这样也就是给我们带来了负反馈,就会导致我们拖延。但是如果我们得到期待的结果,那么我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自我良好的感觉,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
所以说,只要在行动中持续获得成就感,那么我们的动力就不会消失。那我们该如何获得这种持久的成就感呢?
首先,我们得制定一个合理的期待。因为我们的成就感取决于自己的期待的结果是否达成了,所以我们就得制定合理的期待,比如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基础不好。目前的排名呢,可能是在全班倒数第1名,那么你想你一下子成为前三名,怎么可能呢?肯定你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期待合理的目标对不对,你就你首先让自己前进10名,而不是说成为前三名。我们都知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三个区域,一个是舒适区,一个是学习区,一个是恐慌区,那我们制定目标呢,应该放在学习区的区间,因为学习区有一定的挑战,不像舒适区那样没有任何的进步的空间,也不像恐慌区那样令我们感觉到害怕,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期待,能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是真正合理的目标。
其次,我们得忘记目标,专注事情本身。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可能都知道,我记得我小时候我爸妈带我和姐姐去田里面拿着镰刀割稻子,我那时候很好玩,割两颗稻子呢,就站起来看看前面,发现前面稻子还有好多啊,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甚至是越割越多啊,前面还有很多没有割完,然后我边割边气馁。然后妈妈就对我们说啊,你们不能往前面看,你要看着前面的稻子就会越割越多,你只有蹲下身子,一颗一颗的割,你累了可以歇一会儿,但是你不能总看着前面的稻谷,如果你一直看着他,永远都割不完。
妈妈对我说的话,我一直都记着,后来也对我影响很大,就是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能总盯着目标看,如果总是盯着目标,我们就会容易把目标和现状对比,就会产生很大的落差,从而失去动力。
最后,还得拥有积极的心智模式。遇到问题时,多想想怎么办,而不是一味地烦恼困惑,因为这些都无济于事。就像我昨天在做即兴性转述的时候,是我第1次以写稿子的形式完成打卡的。那我在写稿子的过程中就遇到很大的困难,我完全没有思路,那当时呢,我就很着急。我心里就一直在想着,怎么办呀,我今天的卡完成不了了,到底应该怎么写呢?就这样慢慢的就这样一直焦虑,时间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就一直纠结这个烦恼这个问题。后来到了10:00了,我再不想办法,今天的卡就完成不了了。我就拿起了一支笔,然后在纸上写,我写这篇演讲稿的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举什么例子,然后写着写着结果就慢慢清晰了,然后接着把这些相应的部分一点 一点的补充起来了。后来一篇演讲稿就完成了,发现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容易,而且我完成演讲稿的时间,比我在那干着急花掉的时间还要少。遇到问题时,多想想解决办法,往往会让我们更快速地达成目标,进而获得成就感,继续获得动力!
所以,当我们下次感到懈怠,动力不足时,可以尝试以上三个方法来帮助你重新获得动力,继续上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