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散文
融会贯通 —— 由三家分晋想到的

融会贯通 —— 由三家分晋想到的

作者: 启航_FLY | 来源:发表于2020-05-09 11:10 被阅读0次

        晋阳之战,系战国开端;三家分晋,标志大国兼并成为主旋律。课程沿着《资治通鉴》脉络,以编年为骨,以史实为体,采各家之见,成古今之辨。纲目交错,系统与专业兼备,寓教于乐,趣味盎然,实为史学第一佳品。

    1.古今之辨

    以何立场对待历史,决定了史家文字的风格,和表达的态度。无论是考据还是归纳,都离不开史实,面对纷繁复杂的资料,如何曾减,如何取舍,考验的是表述者的智慧,反应的是史家执笔者的良心。文以载道,言以明志,白云苍狗,时间的积淀和逻辑的判断,能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2.人心之辨

    人是利益驱动的动物,不仅有本能,还有克制。智瑶的得寸进尺和不仁,体现的是人性,段规看出来了,告诉韩康子“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使韩国避免了一次灾祸;赵襄子弗予,看到的是智瑶的贪得无厌,在选择晋阳城固守时,看到的还是人心,“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虽“沈灶产蛙,民无叛意”。人心是海底针,虚无缥缈,但人心又是孔中线,有迹可循。听其言,观其行,与其互动,验证其反应,日久可见其心。

    3.治国之辨

    道家讲“治大国如烹小鲜”,讲的是无为而顺其自然,而在儒家人的眼中,这却是懒政的表现。司马光说:“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固有“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的慨叹也不得为异。作为CEO发展到周天子的境遇,确实是比较悲哀的。在后世的朝代中,虽然形成大一统的态势,但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的情节还是屡见不鲜。

    4.总结

《资治通鉴》是写给后世国君的治国教材,决策上的得失自然是论述的重点,当今社会虽然君臣尊卑的礼仪已经很难看见,但作为一个团体,决策者的格局和判断力,还是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团队的未来。

历史经验的吸取,人心相背的体察和社会系统的治理,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仅发生在战场之上,更发生在庙堂之高。

    作为一个社会系统的决策者,在享受治理赋予特权的同时,必然要承担其责任,承受其后果。在古代,天子承担的都是无限责任;在现代,虽然公司的责任连带,基本不会导致家破人亡,但妻离子散还是司空见惯。

《资治通鉴》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有史实的考据,有人心的判断,也有治理的借鉴。学习者各取所需,相信只要用心,其效果日久自现。

相关文章

  • 融会贯通 —— 由三家分晋想到的

    晋阳之战,系战国开端;三家分晋,标志大国兼并成为主旋律。课程沿着《资治通鉴》脉络,以编年为骨,以史实为体,...

  • 陪伴营|先秦印象·学习笔记0918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简单点就是赵、魏、韩三家将晋国瓜分了,历史自此由春秋进入战国,开始赵、魏、韩...

  • 三家分晋

    今天听了《三家分晋》的故事,有点感触。 三家分晋,讲的是春秋末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

  • 三家分晋的终局:势力最大却被终极反杀,从四家分晋到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的典故想必多为世人熟知了。但是三家分晋之前很多年,有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这场战斗奠定了三家分晋...

  • 两个儿子,两种历史——读史札记(四):三家分晋(下)

    上期“穷不过三代,韩魏赵如何发家——读史札记(三):三家分晋(上)”,我们介绍了为什么会出现三家分晋,即三家是怎么...

  • 魏文侯之治

    魏文侯,名叫魏斯。前面在《三家灭智》中提到的魏桓子的孙子,三家分晋时,魏斯就是魏国的实际执政者。 史学界将三家分晋...

  • 解《资治通鉴》| 周纪一•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三家分晋,要从两条线说起,一晋国为何被分,二周王为何要封。从晋献公屠杀公...

  • 三家分晋

    魏文侯变法,强魏。 河西之风。

  • 三家分晋

    春秋后期,晋国大夫智宣子专政,他想让儿子智瑶来继承家业。其族人智果表示反对,因为智果知道智瑶有一致命的缺点,这个缺...

  • 《三家分晋》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为春秋与战国。划分其具体的时间,大致有三种。一者为《春秋》结束。再者为“三家分晋”后,已形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融会贯通 —— 由三家分晋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gh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