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我其实是看过她的书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她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一段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话语,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我想,这便是真切的力量。在这段话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当父母的淡淡地无奈、勉励自己要勇敢、自己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更诉说了一种最平常不过却也最真切的父女母子之情。
昨晚的自己,与先生用过了冬夜中热腾腾的晚餐,趁着放松后的闲致,再次打开龙应台的《目送》,一篇篇短短的文,却如一份份淡淡地深情,从书中、字里一一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甚至是泪眼模糊地看的。
字时行间最最打动我的,便是她的细腻的感受、她的真切、甚至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天真。就如她的儿子不屑地说的那样“小孩”。
我想,正因为龙应台可以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依然葆有着这样一种纯纯的真,才能捕捉到自己深切地感受并细细地描述出来,因而让她的文如此地打动人。
我们,我们已太明白学会掩饰、隔断、忽略掉自己的感受,仿佛那就是不该存在的东西,成年人的世界,就该强大得如同没有脆弱,一切都只有应该、预判与处理机制。甚至,有感受、表达感受是多么的羞耻!
朋友在称赞我的摄影照片时,这样说:你有一双常人不具有的眼睛。有吗?我不知道我拍摄的东西算不算作品,但是,在拍摄的过程中,正是那一片叶、那一朵花在触动着我的心,我甚至是感觉到它们之间的对话、它内心的独白,我希望我捕捉到了,那怕是一点点。
每一个人都首先是人,拥有着普通人最最该有的感受。想要理解他人,首先该理解的是自己,只有读懂了自己的心,才读得懂他人的心情。一个连自己的感受都不愿不敢真正去面对的人,怎么敢面对他人的感受?
读龙应台,真正读到了她与这个世界的连接,用她毫不懂得掩饰的感受。那份动容,就这样从她的文字中飘出,感染着我、与对面的每一位读者,无论读者是父母还是子女。是的,人生在世,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拥有了许多的角色:子女、学生、某某职业者、父母、祖父母……但是最该做好的首先是自己这个角色,做好了自己,其它的也就做得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