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我滴个神啊》再到《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印度片逐步树立起了良心片的形象。
近些年来引进的印度片,往往都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宗教、种族、政治等社会敏感问题,并用喜剧的方式表达出其悲剧的内核。
这一次印度再一次寄出神片《起跑线》不知又触动了多少国人的心,无数人感叹,影片中糟心的境遇国内也正在经历着,为何我国就是拍不出来?
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拉吉原本是一位善良质朴的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门市,日子过得也还算安逸,但是随着女儿的长大,他们必须要为女儿挑选一所最好的学校,接触最优秀的伙伴,这样女儿才有机会步入上流社会。
在妻子米图的威逼利诱之下,拉吉带着一家三口搬离了月光集市来到昂贵的“学区房”,原本不擅长英语的拉吉必须强迫自己学习英语,因为在印度英语不但是一种语言,更代表着你是哪一个阶层,上流社会的孩子也不被允许和说印度语的孩子做朋友。
为了进入那所印度第一的学校,夫妻两人努力效仿富人们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不但难为了自己更是洋相百出,即便付出如此多的心血,最终校方还是拒绝皮雅入学,原因是皮雅的父母是开门市房的,并不符合这所学校对家长的要求。
原本是为了孩子挑选学校,最后却演变成学校挑选家长。这种畸形的制度看似荒谬却又被人们所接受。让人不免想起前一段时间引发热议的竞选家委会微信截图
有网友调侃说“确定这是在选家委会,不是选CEO?”
虽然在网络上大家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但我们又能改变什么呢?那些拥有着傲人履历的家长们确实看起来更让人信服,更能够为学校带来利益,更何况现如今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反而更像是一场生意,学校与家长之间都想追求互惠互利。
强行混入上流社会不能够争取到入学名额,无奈之下妻子米图将目标瞄准了教育部为贫困生留下的25%的名额,于是一家三口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搬到了贫民窟,将自己伪装成贫困潦倒的穷人。拉吉认为这种抢占别人名额的做法是不对的,但学校却为他们自私的行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穷人的孩子在那样的学校里是应付不来的,各种费用令人咂舌,即便他们被录取了,一两年内也会离开,与其让学位被浪费了,为何不取而代之?”
他们伪造贫困证明,平日里衣衫褴褛,忍受着贫民窟缺水没电的生活,并且得到了真正的贫困户——希亚姆一家的帮助,最终却使希亚姆的孩子失去了去名校读书的机会,此时夫妻二人的良心也受到了拷问。
拉吉后悔地说道“是我们窃取了他儿子的学位。”
穷人的孩子总是早早辍学,“继承”祖祖辈辈留下的“遗产”,是这些贫民窟的人不重视教育吗?
当然不是!
他们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努力生活是不足以让他们走出贫民窟的,生活已然艰难,但政客要偷窃他们的食物,建筑师还要窃取他们的土地,更有无数像皮雅这样中产阶级的孩子窃取着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贫民为什么会一穷穷N待的原因。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
有时我们会刻意选择对“阶级固化”四个字视而不见,但不得不承认如今的社会寒门再难出贵子,经济基础是良好教育的一个重要支点。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曾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的孩子,衣食无忧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还生活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者是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
或许我国目前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像电影中演绎的那么严重,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如果下层阶级出生的孩子没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那么教育改变命运只能成为空想。
影片中拉吉在最后的演讲上痛批了学校的虚伪,也为自己“偷窃”了贫困生名额真诚致歉。不同于其他电影演讲桥段必然收获认同和掌声的套路,拉吉的这场演讲,没能获得雷鸣般的掌声。
或许现场中有和拉吉一样对学校制度厌恶唾弃的人,但他们依旧不敢站出来,他们默许学校的做法,默许了人与人之间虚伪的感情,没有什么比利益更加重要。
但正在观看电影的我们知道。
比起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更加重大。
比起表面光鲜亮丽内里冷酷残忍的高端人士,贫民窟那些保持真我勇敢善良的穷人们更值得我们为之倾注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