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上》
文/池征遥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39816/0371ce0c2cd2d57e.jpg)
今天就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身在他乡的游子一尘,一早踏上了回家的路。当她走出家门时,雾霭沉沉,细雨绵绵,秋风微寒。她被这景象感染,情不自禁,从心里脱口而出喊出了五个字:“今日好个秋。”
进了火车站排队候车时,前面走来一对母女,是位很年轻漂亮的宝妈,孩子大概两岁左右。她,看似漫不经心的着装,却难掩其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美。只见她,左手挎着包,怀里抱着娃,右手拉着行李箱,行李箱上面还放着两小兜东西……这画面,像极了带孩子出门的宝妈一族,貌似,无一例外。
第一眼瞅见,一尘只觉得:“好累!”心想:“何苦?”带着孩子已够麻烦,为什么不能轻装简行?转念一想:“罢了,未经她人苦,莫劝她人善。”“如果不是因为带着年幼的孩子,大概率谁都不想带着大包小包繁重上路。带孩子出门,又有哪个母亲不是负重前行?她的行李,都是孩子的必需品,她的心里,都是孩子。”“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再瘦弱的身躯,总能承担起孩子所有的份量。”一尘的思绪在不停地翻转、探索、印证着。从那位母女购买的车票上,一尘知道了这是和她一样的同路人,是赶往老家团圆过中秋节的。
上车时,一尘总怕这位母亲顾此失彼,怕她们有个闪失,一直小心翼翼跟在她身后,随时准备瞅准机会帮帮她:“哪怕只是帮她们拿一下行李。”同时她又想:“应该不至于让她感到顾虑或担忧吧?”“孩子,我是断不敢轻易帮她抱的,也知道她绝不会轻信任何人,也不会把孩子交给任何一个陌生人来抱。这是,来自一位母亲的本能反应,孩子,胜于一切!”
好在列车员很热心,熟练而果断地接过女子手中的行李箱,还不忘提醒她:“行李我帮你拿着,你抱紧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了,小心脚下,注意安全。”这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份难得的及时援手,像秋日里的一股暖流,在那一声“谢谢你”与“不客气”中传递着温暖。
一尘由衷感叹:“瞧,这就是中国人的善意,中国人的中秋情结,不管你在天涯海角,你的心总与故乡相牵,总在这不经意间的日常细节中,表露无遗。”于是,她欣慰一笑:“这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老话乡愁,这样的场景,充满了爱的深情和美好。”
车窗外,远处的牛羊慵懒地或躺或立在草滩上,三五成群,其乐融融的样子,像极了吃饱喝足的一家子,围圈嬉闹;遍地金黄的田野,错落有致,像极了期待回家的孩子:“万粒籽归仓,便是回归大地母亲怀抱时。”
遥想曾经那个交通不便的年岁里,在那大雪纷飞的日子,也有一位母亲,身后背着包,身前抱着娃,身着厚重而笨拙的羊皮袄,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那回家的路上……那是小时候的一尘与妈妈。
还有那次,如果母亲在回家的路上,没有从马背上摔下来,又该有多好?那么,回家的路,故事是否也会改写呢?也不至于,让我们跨越时空千万里,再也不能与您相见。时隔四个月,却恍如隔世……此时一尘离家越来越近,思绪却变得悠长深远,越来越凝重。
归来去兮间,或晴空朗朗或阴雨绵绵,任凭怎么努力靠近那个熟悉的地方,却再也触摸不到那个亲切的身影。想到这里,一尘的鼻子一酸,眼角流下难以自控的泪水。
回家的路,走一程思一程,思念无处停落,思念无处安放。走到了家门口,一尘还没有忘记在路上遇见的那母女俩。抬头看见自家的大门开着,只是不见了自己的娘:“娘,女儿想你,回来了!你现在何方,是否也在回家的路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39816/6afdcc459c5b942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