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懂得一点的是歌德,也许同时期中,对托尔斯泰也懂一点。
歌德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着实写得好,读着过瘾。起先不是情节,而是文字太吸引人了。读上几句,就被带进文字的神奇表达中,尽管现在不记得具体的,却记得当时的心情,决定要读下去,哪怕不懂书中写的情为何物,起码文字带来的美感,带来的层层递进,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活了,栩栩如生。
那文字写的是生活,其实都是用灵写的(现在的记忆)。对,歌德写的大半是自己的恋爱史,他显然是用灵来写现实,来写当代。
我对文字的赞不绝口,就是这本书,它让我读了多遍。书中提到拿破仑行军打仗也带这书,百看不厌,我想这也应该是缘于书中文字美,情节美,心灵美,实是不可多得的书。
歌德与度勒是好朋友,记得他们无事不聊,是真正的知己,人生一知己足已。
谈到知己,我想他们不是单以人为知己,而是通过人,以自然为知己,让自然经过他们这博学多才的媒界,达到和谐统一,共同成为大自然的共同朋友。
是的,他们的友谊,落脚点不是具体的歌德和席勒,但又是真正的歌德和席勒。
说到托尔斯泰,现在已记不起具体的,只知《安娜》和《维特》二书,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虽然没有影响到我提笔,却影响了我对世界大师的认知。
心中有了大师,阅读的赏识的当然也是大师。往往人的学问可以从下至上,也更能从上至下而学,比如学这二位。
人嘛,格局需要被打开,才能容小。如果总在小中去识,格局是难打开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心空与空心为何物。
托尔斯泰,他的一生是有信仰的,也许文中早已写到,也应该写到。他的最后阶段,给了世人以答案,却是在没有答案中找到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5437/222cab819edb4fa0.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