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笔记 | 阴阳学说

国学笔记 | 阴阳学说

作者: _禾苗_ | 来源:发表于2023-12-04 07:55 被阅读0次

本文是关于命理风水易数等的学习笔记。

一为自己留存复习,二为宣扬国学经典。

内容将根据已报名参加的国学弟子班的正式课程去记录,感兴趣的友友欢迎一起探讨学习。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深邃的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易经》一共是有三易:变易——天地万物都在变化;不易——变化规律是不变的;简易——化复为简的去解决。

它是一部以阴阳变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的哲学书;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作为更广阔的概念,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推算一个人的生命信息的四柱八字(也称为命理学或八字命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易经的运用,虽然四柱八字与易经有联系,但并不等同于易经。

而学习易经也好,八字、奇门、风水也好,所有的国学玄学都离不开的基础就是阴阳五行与万物类象。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它强调整体概念,无论是阴或阳都包括了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象表达的那种生克利害的基本关系。这些理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医学时代以占断病所循按的依据,可谓医易同源。

阴阳与五行生克理论

阴阳五行分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两套独立的学说与体系。

今天先说阴阳学说。

任何一种术数的起源,都离不开阴阳。阴阳,是指日、月等天地运转的规律,是一切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贯穿于整个宇宙的中心。

“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毛主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统一与斗争,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

阴——是不变的东西(比如父母六亲、家庭背景、出身姓氏等)

阳——是变化的东西(朋友同事、结婚生子、学习方向等)

从命运的角度看:

阴是命运趋势(不变的);

阳是姓名、风水、行善积德等(可变的)。


例:通过命理看出张三今年上半年有伤灾,一定会去医院的命运趋势。张三通过调风水、积德、布局等方式进行调运。结果确实是去医院了,不过是因为救助流浪猫被抓伤而打了的疫苗。他的命运趋势是不变的,最终还是会进医院,但整体的运势是有所缓解改变的。可能是严重住院伤灾等,最后化解为一针小小的破伤风和狂犬疫苗。


在八字中,阴阳有什么作用呢?比如:

八字中的财,体现出阳的特性时为大财;但如果破财时体现阳的特性,就破的多破的猛;

八字中的疾病,体现出阳的特性时为病来如山倒;体现出阴的特性,就是慢性病,小火慢攻;

论生男生女,阳为清气,体现乾道特征,上升,若子星阳性特征明显,多生男;阴为浊气,体现坤道特征,下降,若子星阴性特征明显,多生女。

等等,不一而足。

阴阳的关系:

(1)阴阳对立

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

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2)阴阳互根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守之,阳在外,阴之使也。” 来描述阴阳之间相互依存、协调制约的关系。

古代医学家称为“阴阳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意思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

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

(3)阴阳消长

《系辞》有云:“日往月则来,月往日则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成岁焉。” 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于人的身体而言,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

(4)阴阳转化

《系辞》说:“阴阳合德,则刚柔有体。” 阴中要有阳,阳中要有阴,不能绝对。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

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时,便有可能向热的方向转化,热“极”时,便有可能向寒的方向转化。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邪热极重,大量耗伤机体正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以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一派阴寒危象,这种病症变化,即属由阳转阴。若抢救及时,处理得当,使正气恢复,四肢转温,色脉转和,阳气恢复,为由阴转阳,病情好转。此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也是阴阳转化的例证。


本文完

下回 —— 五行学说


相关文章

  • 国学每日谈之《有关阴阳》

    国学每日谈之《有关阴阳》 阴阳学说,是道家和儒家并重的十分重要的观念和理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

  • 阴阳学说

    第一节 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

  • 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是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是对自然界...

  • 阴阳学说

    今天我们重新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这门最基础的课,那为什么要从新来学呢?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原来的年卡VIP的学员有一...

  • 阴阳学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

  • 阴阳学说

    易学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是易学中的重要内容,阴阳为纲为体,学说为术为用。 人们是如何看待阴阳学说的。何为阴阳?就...

  • 阴阳学说

    易学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是易学中的重要内容,阴阳为纲为体,学说为术为用。 人们是如何看待阴阳学说的。何为阴阳?就...

  • 阴阳学说

    中医中阴阳原始含义是:日光的向背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者现象对立的双方属性。 自然界中事物或者现象存在...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什么 古人对自然界的关联及规律有独特的见解,他们以整体观来认识世界,认为世界的东西并不是独立分离的,而是...

  • 阴阳学说

    孔子写的《易传》中讲“ 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 是一体的,相互依存但又具有不同之处。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笔记 | 阴阳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xl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