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开学四个月了,班里有五六个学生时常不写作业,批评,鼓励,都用了,油盐不进,软硬不吃,觉得他们真是无药可救了。
“无药可救”“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我把这样的感受放在正面管教的“错误目的表”中,发现对应的行为属于——“自暴自弃”。
的确,从课堂上下,到大小测验注意到这几个学生都是“默默无闻”,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的那种。“默默无闻”,是说课堂上不捣乱但也从不举手,一双迷茫的眼睛半闭半睁;“瞠目结舌”就是每次默写测验几乎全错,考试得分在20分左右。
细细想来,这几个学生这样的学习程度,对学习是真的没有什么兴趣了,哪里还会在周末愿意写作业呀,他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常常是在学习的挫败中,也许在一开始是有想挣扎一下的动力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往上跳了”但是就是没有取得进步,在挫败中,肯定也少不了被老师父母批评指责中低落,无助,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这种无助,也就没有了“往上跳”的动力了,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失败,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认可了自己的失败,就是现在的破罐子破摔了。
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在一次次挫败中就这样一点点熄灭,最后他们自暴自弃,不想让老师,也不认为老师会对他们有希望,认为自己已经无药可救了。
可是,这是他们的错误信念,他们心底中明明有一个声音是“不要放弃我,让我一点点的进步。”
这两周,我对他们一一单独聊天,对他们进行鼓励,告诉老师,相信他们,我发现在有几个同雪的眼睛肿闪烁了,今天小成同学,主动补出了上周未完成的作业,我又鼓励他,我看到他坚定的点头,今天学生回家过周末,我告诉他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完成本周的作业。
可是,我们成人往往看到的是不写作业的行为,然后进行一味的惩罚,翻倍惩罚,加倍指责,可是学生的不写作业行为往往得不到改善。
我给他们布置简单的作业,别人背四段,我让他们背一段,因为他们这个阶段需要的是尝到“成功”的甜头,他们需要“成功”的经历,唤醒学习的信心,从而改变自己的信念为“我是可以学会的,我可以试一试。”
鼓励,降低目标,关心,我想这是这些学生最需要的。
学生的不当行为只是冰山一角,透过这一角,我们要往下探索,找到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进步,从而唤醒孩子内心深处对学习的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