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单纯看世界上班这点事儿好好工作
单纯看世界(二)· 管理的实践

单纯看世界(二)· 管理的实践

作者: 单虓晗_Shawn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06:00 被阅读9次

    上一篇,用单纯的眼光,通过问一些近乎傻的问题,解释了公司、管理者是怎么来的,也总结了管理者这个角色有三个难点:

    1. 他的脑袋没有长在生产线上,无法获得全部的生产信息,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更容易被欺负、被滥用、被胁迫、被牵制。

    2. 他必须成为公司的专用资源,很多经验、技能、资源只能在特定的平台下发挥价值,如果平台被颠覆,他也会蒙受更多的损失。

    3. 贡献难度量,他的工作是发生在黑屋子里的,无论团队成功还是失败,你都很难把他在这里面的个人贡献算清楚。

    在一家公司里,管理者这个角色,表面上是强者,实际是弱者;表面上拥有权力,实际容易被欺负;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有苦难言。所以,好东西必然人人争夺,若你发现一种事物并不是人人想要,甚至有的人还唯恐避之不及,必有其内在的原因。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同样也有人愿意做管理者,这次就继续总结一下,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一.有意愿,想做大事的人

    “大事”有多大?一种是超越个人能力的事,比如搬一座山;另一种是一个人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比如舀干游泳池的水。无论你多么厉害,你的能力、体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件复杂的事,达成既定的目标,唯一的方法就是与人合作,组队来做。

    我喜欢做的小实验:

    我在培训的时候做过一个实验,10-15人的团队,在60分钟内,用纸和彩泥做四道创意菜,菜的工序复杂,而且中间会设置很多障碍,如材料不足、依赖其他团队的原料等等。时间紧,任务重,这就需要选1个人来组织。

    这是一个典型的“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本身并不算很难的事,用确定性的方法操作,过程中,再持续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只要付出一些思考和劳动力就可以做好,但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还是挺挑战的。有趣的是,每当我选人,总会有人自告奋勇的来做这个事。说起来,我很喜欢观察这个过程,一个有意愿做“大事”的人,在超出自身能力的情况下,如何想方设法带领团队把事做成。

    你看这个自告奋勇的人,首先,他有意愿,所以就会盯住最终的目标,自己也会对最终结果负责,即使他也会设计、折纸、捏泥巴,但是他不得不优先思考如何让整个组织的产出最大化,他要因地制宜的盘算每个人的投入,最后反推出自己该做的事情。项目启动后,他持续收集每个人的生产信息,不停的整合、分配,不停的沟通、协调,不停的走动、观察,这种工作,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的,但是想做“大事”的人会考虑。

    二.有能力,能让团队贡献最大化的人

    管理者也是一个工种,和工程师、设计师、环卫工人一样,只不过别的工种看重的是自己的贡献,而管理者比较特殊,得盯住团队的总贡献。

    10个人放一起,不经管理,可能只能产生3个人的价值(回忆一下纤夫为什么要雇佣监工这个案例)。而管理者,就是要用各种工具、方法,让这10个人能更好的协作,产生10甚至大于10的价值,他自己才能拿2-3个人的收益。通常,有这样能力的人,为了提高收入,也会去做管理者。

    当然,要评估管理者的能力,得把他的贡献从团队的贡献中分离出来,这是比较难的。经济学家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在论文中提出,可以看管理者的“边际贡献”。交响乐团中有一个叫指挥的岗位,就是拿着一根“筷子”挥来挥去的人,要评估他的贡献,得看他加入前乐团的收入,再看他加入后乐团的收入,两者之差,就是这名指挥的“边际贡献”。看上去每天“指手画脚”的人,“指手画脚”就是他们的工作,如果他能想方设法让团队每个成员的边际贡献最大,那他自己的边际贡献就是每个成员增长的贡献之和。

    很多管理学的书把这个工种包装的过于高大上,一翻开书,先来一句名言,韩非子说“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管理者就是要成为“上君”,你会觉得,哇!好了不起,好有道理,然后把这个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事实上,还原之后你会发现这不太对劲,这么厉害的岗位,为什么不是人人向往呢?“尽人之力”、“尽人之智”明显不是管理的目的,如果管理者没有盯住团队贡献,只是在用各种技能,就是把因果搞反了。

    三.要成长,希望持续变强的人

    管理本身是一种技能,这意味着,它不仅需要融合很多领域的知识、经验,还需通过大量的实践来锤炼,所以希望持续变强的人,希望获得这个技能的人,会去做管理者。这个技能中涉及到哪些方法和哪些领域呢?这没有标准答案,不过我可以用自己学到的流派,简单总结四个方面:

    1.聚焦贡献,面向绩效

    刚才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所有的管理动作最终都要体现在贡献上。这个环节最难的是没有确定性的方法,虽然有很多关于目标、任务、结果的管理工具,但是都强依赖使用者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决策能力,能不能用好是关键。彼得·德鲁克说,管理首先是实践,有用的就是好的,新的、漂亮的不一定就好。不论你拿的是什么“剑谱”,背的是什么“招式”,当你真正的操作的时候,就要面临很多选择,就要去平衡那些功劳与苦劳、梦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

    2.设计系统,配置资源

    这个领域用到很多经济学和系统论的原理,管理学中也有相应的派别。美国管理学家弗理蒙特·卡斯特和罗森茨威克认为,公司是一个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人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都是这个系统中的要素。差别是,人这个要素是主动的,而其他要素是被动的。我们当然要考虑提升“人”这个要素的“主动性”,但同时,也要理清包括人在内的所有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有效系统,这样才能产生巨大的整体价值。这派被称为“系统管理学派”,它的研究方向就是通过设计系统,来构建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之间的最佳关系,最终提高管理效率。

    七僧分粥的故事

    用一个小例子简单说明一下设计系统的重要性。

    七个和尚住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但每天都觉得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分粥,结果,只有在轮到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才能吃饱。后来,他们推举七人中道德最高尚的和尚分粥。结果,大家想尽办法讨好他,贿赂他,各种腐败。再后来,他们组成一个三人分粥委员会,四人评选委员会,结果,大家互相攻击,相互扯皮,粥都凉了还没结果。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的最少,分粥的人必须想尽办法平均。从此,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这七个和尚,先后使用了四种不同的“管理系统”,相比之下,只有第四套系统,才是最高效的。

    类似这样的系统设计,社会中比比皆是,人性如水,制度如渠,人的主动性固然重要,但是好的管理系统更重要,因为人在不同的规则、制度、风俗下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好的系统可以使坏人变好,坏的系统可以让好人变坏。

    3.知人善用,激发善意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激发善意是管理的关键能力,因为公司雇佣的不是人的双手,而是整个人,包括他的脑,和他的心。

    这个领域的理论很多,如需求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等,也有很多修炼方法,如情商、领导力、沟通、冲突、人材的选育用留等等。

    总揽一下你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属于心理学的领域,有的是实验出来的,有的是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是这么个理论,实战的话,还是要带着批判性的态度的,很多经验丰富的大师都会总结一个一针见血的词,用来时刻提醒自己,有人叫“不一定”,有人叫“看情况”,好听一点的叫“权变”。

    4.反求诉己,不断更新

    就因为有第三点这个很不确定的知识域,所以就衍生出了这个死磕自己的方法。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直白的说,就是要在所有的问题里,找到自身的原因。管理里面从来没有“你应该怎么样”,更没有“他应该怎么样”,只有“我应该怎么样”。从来没有什么叫“这一个成员不行”,只有自己不行。如果真的是这个成员不行,你没有把他换掉,也是你自己不行。这就又回到了管理者自己的精神修炼了。

    小结

    回顾这四个方面,你会发现,实践管理的过程,能让人更深入的掌握人类社会的规律,更多的理解别人,同时也能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思维、情绪、认知能力。所以,那些希望在这些方面有所成长的人,也愿意成为管理者。

    总结

    在一家公司里,有这样一个常见却不容易看透的角色——“管理者”,做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似乎很重要的工作——“管理”。这个岗位,既有人愿意去做,也有人唯恐避之而不及。这一篇,就是试着揭开这个面纱,先还原回这个工种本来的样子,再从其所需技能的角度,从头到尾把它的画像搭建起来,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考。最后,咱们把镜头再拉大一点,拉远一点,提高一个维度,再观察一下“管理”这件事:

    在一个交响乐团里,一个优秀的小提琴手的收入比指挥家多很多,但是演奏时还是要服从指挥。在一个球队里,一个球星的收入比教练多很多,但是比赛时还是要听从教练的安排。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作用也就不同,有的人指挥别人多一点,有的人被指挥多一点,这种看似的“不公平”并不是“地位”造成的,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而已。

    北大陈春花教授总结的一个观点,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在一个优秀的团队里,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是管理者,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被管理。

    这个视角仿佛透视出了一个隐含的观点,在人类社会中,不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是与人合作,只要身处团队中,多少都是要掌握“管理”这个技能的。但是,如果你想在人类社会中找到一个所谓的“上升通道”,想获得所谓的更高的“地位”,那也八成可以排除从员工到主管这个方向。

    单虓晗写于20171111

    单纯看世界相关链接

    上一篇:单纯看世界(一)· 公司和管理者
    下一篇:单纯看世界(三)· 面向绩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单纯看世界(二)· 管理的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hc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