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世界的真相

作者: 明空如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9-14 07:55 被阅读0次

有,可感知的,名为“有”;

无,不可感知的,名为“无”;

当事物从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时,名为“生”;

当事物从可感知变为不可感知时,名为“灭”;

感知的主体,名为“心”,亦名为“能知”;

感知的客体,名为“物”,亦名为“所知”;

而世界,就是“心”与“心”所感知的“物”的总和。

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就是他/她所感知的对象的总和。

不同的人所感知到的世界并不相同,世界是什么样的,取决于感知世界的心。

除了心所感知到的世界,没有其他的世界,或者说,讨论心所感知到的世界之外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

在心可感知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有”,也没有绝对的“无”,一切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变化,即意味着,有些因素在“生”,有些因素在“灭”,有些因素在聚,有些因素在散。

在心所感知的世界里,没有永恒。

一切可被感知的事物,有生即有灭,有聚即有散。在生之后灭之前,似乎真实无伪地存在,在生之前灭之后,又了无痕迹,找不到任何一丝一毫的实质。

包括可被感知的人的身体、感受、思想、情绪、情感、意识等,均是如此。

既然在心所感知的范围内找不到永恒,那么作为感知主体的“心”呢?

“心”是什么?

心是感知的主体。

心,从何而来?

如果说心是主体,就不能问心从何而来。

首先,心作为感知的主体,一定不是其所感知的任何一种客体对象。

如果心是其感知的某种客体对象,心就不再是主体。

或者说,如果心是客体对象,那么世界就是客体对象对客体对象自身的认知,这等同于说,世界是主体对主体自身的认知。当主客一体时,主客之分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世界是自身对自身的认知,则意味着,你感知到的所有一切,其实都只是你自己。

如果心不是客体对象,那么也不可能来自于客体对象。

心是主体,代表它没有来去。

心所感知到的世界时刻在变化,有“有”、“无”,有“生”、“灭”,有“来”、“去”,有“聚”、“散”,但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作为主体,心的本体却没有变化,不能说感受这一切的主体,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有什么不同。

但如果去寻找心的本体,却寻找不到。

作为感知一切的心,没有实体,没有方所,没有大小,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但其实也无须寻找,因为可感知一切的心,从未离开过你。

更准确地说,可感知一切的心,就是你自己。

作为感知主体的心,不能用任何概念来“定义”。

只有客体才能被定义,被主体定义。

被定义的对象永远是受限的,只在被定义的范围内存在意义。

主体是超越客体的,主体不能被定义。

因此,对于作为主体的“心”,不能用“有”、“无”、“生”、“灭”、“真”、“假”、“来”、“去”等概念来定义它。

“有”、“无”、“生”、“灭”、“真”、“假”、“来”、“去”,是发生在“心”的感知范围内的事件,而非其自身。

对于“心”而言,这些都是不断变化着的现象,对于不同的现象,“心”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至于其本质,则并无不同,一切皆无实质,一切皆在变化,一切皆无定论。

而心作为主体,超越一切概念。

这就是你的本质——超越一切。

超越一切,意味着没有时间的分别,没有空间的分别,时间和空间,都是发生在心所感知到客体世界中,而主体,超越时间和空间,不能用定义客体的概念去定义主体。

如果主体“心”没有来去,那么“客体”是否有来去?

从根本上而言,心所感知到的现象有来有去,但因为其并无实质,所以客体同样也是无来无去的,有来去的是现象,无来去的是本质。

另外,“意识”作为特殊的客体,在现象上展现了心的运动轨迹。

前面说,心不是一种实体,而且无来无去,怎么会有运动呢?

的确,就本质上而言,心,既无大小,也无方所,既无边界,也无来去,但这样的话,“心”就无法感知到“自己”。

“心”无法认知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心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就会认为自己“不存在”。

但实际上心是“存在”的,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存在。

矛盾产生的根源就在这里。

灵明的心无法忍受自己的“不存在”。

虽然这“不存在”仅仅是因为无法感知到“存在”,而非实际上不存在。

但心却希望证实自己的存在。

当心能够证实自己的存在时,心才会安宁。

心希望证实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心产生认知作用的原动力。

当心感知到客观对象时,心同时也认知到了自己的存在。

客观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借由着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证实了自己的存在。不管是外在的物质世界,还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都是心借由认知到自己存在的“证据”。

证据的有无其实无关事情的真相,但一旦需要进行“证实”,证据就变得至关重要,以至于事情的真相是否成立,需要由“证据“说了算。

心由此对客观对象产生了依赖性。

这依赖性,就是一切痛苦与轮回的根源。

从本质上而言,没有任何客体对象是可以被依赖的,它们只是映在心灵镜子中的幻影。

所有的客体都是生灭变化的,没有例外。

但心却希望在这生灭变化中寻找永恒。

只要心还在向外追寻,痛苦就没有终点。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其实,心只需要回过头来认真地看一看自己,就可以终止这无休止的荒唐游戏。

当心回观自己,照见自身的永恒时,就一劳永逸地摆脱了对客体对象的依赖,心灵自证永恒,就无须再去寻找自己存在的“证据”。由此心灵就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从此成为自由的心灵。

自证永恒而实现了终极自由的心灵,则能够站在世界之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众生原本是佛的真相——所有众生的心灵皆是空灵、明净、智慧而永恒的。

但不明自心真相的芸芸众生,却在心湖镜面的幻像里无休止地轮回。唤醒在幻象里轮回的心灵是已觉悟的心灵最希望做的事情。

而对于已觉悟的心灵,在见证了自己的真相之后,就可以自由地游戏于幻象红尘之中,随缘自在,自在随缘……

相关文章

  • 认知世界的真相

    有,可感知的,名为“有”; 无,不可感知的,名为“无”; 当事物从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时,名为“生”; 当事物从可感...

  • 谬误认知

    谬误认知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追寻接近世界的真相,却永远无法真正达到。 认知有两种,一种是提供真相的认知,一种是提供谬...

  • 每天50+:后真相时代

    真相,后真相;真理?谬论?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精确的说,每天都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你怎么看这个世界,世...

  • 世界只有认知,没有真相

    最近看到一句话“世界只有认知,没有真相”,感觉受益匪浅。 这是一句哲学领域的一句话,映射到平时生活中是随处可见。哲...

  • 2022-12-26《人生的选择》,希望你多看看世界的真相

    我们总说,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决定了你度过怎样的一生。 然而,事实的真相总在超越你的想象。 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 世界没有真相

    索罗斯讲:“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认知” 我试着体会,真相到底是什么至少没有想的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解读。而人,无论...

  • [生命哲学初探]认知世界的真相

    认知世界的真相 有,可感知的,名为“有”; 无,不可感知的,名为“无”; 当事物从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时,名为“生”...

  • 【生命哲学初探】认知世界的真相

    认知世界的真相 有,可感知的,名为“有”; 无,不可感知的,名为“无”; 当事物从不可感知变为可感知时,名为“生”...

  • 李疯:《2019故事思维生态》课程表(影力波频道)

    打动人心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说出对方想听的,更要说出你所洞察的世界真相,或者说是人类可以认知,还暂未认知的世界,或者...

  • 2022-12-15

    持续分享第1575天 什么是真相?在个体中信念中,人的主观认知里对我执的坚信在自我世界中就叫真相,不接受客观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世界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hkg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