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出现以来,不少人结结实实地体验了一把“与世隔绝”的感觉——
告别炸鸡、奶茶、火锅、甜点……一切娱乐活动,都在家进行。
宅家太久,以至于“出去耍”成了大多数人的愿望。
终于,最近传来了一个接一个“零新增”的消息。
焦躁的情绪安定下来的同时,不少憋闷已久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
1
令人窒息的“人山人海”
2月23日,西安某奶茶店宣布复工,不多时,店门口便排起了长队。
奶茶店复工后,顾客排长队/梨视频店门口处,光蹲守取餐的外卖小哥就有40多位。
和它情况类似的,还有长沙某地的奶茶店。
开工首日,排队队伍便长达“一公里”。
有的食客排了两个小时的队,都没能买到心心念念的奶茶。
虽然为防感染,商家采用了扫码点单、顾客自行取餐的无接触售卖方式。
如此密集的人流,还是管不住有人在排队时,没有佩戴口罩。
无独有偶,广州一餐厅宣布开放营业,恢复堂食。
消息一经发布,早上店铺还没开门的时候,顾客就开始了排队。
尽管工作人员对进入餐厅的客人逐一进行了登记、测温。
但从图片上看,大部分人连基本的一米距离都没能做到。
人群排队间距狭小 /南方+几乎是同一时间,郑州市某胡辣汤店也因顾客爆满登上了热搜榜。
乍一看队伍,人挨人,人挤人。
只看图片,可能都无法估量有多少人参与了这场“抢购”。
真是拿生命排队喝胡辣汤啊/大河报除开口腹之欲,不少人也开始把目光转向踏青。
前几天,北京香山附近,甚至已经开始堵车。
有网友爆料说,不戴口罩、随地吐痰……卫生防护不到位的人,比比皆是。
大批游客赶往香山/@头条新闻四川广元利州广场,不少市民趁着好天气,扎堆出来晒太阳。
一眼望去,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
同样,也有没戴口罩的人。
人山人海/@沸点视频为了避免市民聚集扎堆,江西武功山景区用广播特意强调——不要聚集,佩戴好口罩。
然而,镜头一转,又是一大群队伍昂然走过。
明显能看出,前两位游客的口罩未佩戴好/梨视频……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2
为什么网友都在劝你别出门
窒息、想翻白眼、气到想哭……
相关新闻的评论区,网友评论出奇的一致。
这次,批评得对。
着急旅游的人,似乎真的是被一个又一个好消息,“冲昏了头脑”。
2月初,“一床难求”的新闻越来越少;
2月17日,全国已有3.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2月19日,全国新增确诊人数首次降至三位数(820),至今日确诊人数仍在下降,稳定在1000例以下;
2月20日雷神山医院院长表示,还有几百张床位还没有收满;
2月23日,24个省区市0新增确诊病例;
21至24日,各省新增出院病例数均大于或等于新增确诊病例数,多省开始下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
事情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0新增,并不代表0风险。
2月24日,白岩松对话天津疾控中心,提醒大家继续保持警惕:
一个地区目前出现零增长,并不能确保零风险。
病毒的潜伏期是14天,只有在之后两个14天内无新增病例,才能确定无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能力之强都极为罕见,而疫苗及特效药仍在研制过程中。
最新诊疗方案中,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我们对新冠肺炎还未知其全貌。
简言之,拐点还未到,不是摘口罩扎堆的时候。
广州的潘某一家六口于1月22日从武汉到达广州,1月24日居家隔离观察,2月7日解除隔离。
2月21日其中潘某某发热被确诊,紧接着女婿,妻子,外孙相继确诊入院,与其密切接触者143人被隔离。
对于一个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的成年人来说,病毒的潜伏期里,能去的地方、能接触的人,太多了。
行百里者常半九十。
再“忍一忍”。
诚如钟南山院士所说:防控级别可以变,防控意识要长期保持。
3
说到底,社长希望的是大家看到风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扎堆。
就像网友说的,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前,抱着侥幸心理出门乱晃,既增加了自身感染风险,又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在给抗“疫”一线的人们添乱。
毕竟,那些我们看到的一点点“变好”的迹象背后——
是一群人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牺牲了他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换来的。
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董宗祈,今年86岁,依旧每天全副武装坚持坐诊。
老爷子说:
我作为医生,这辈子就是为了病人好。
年轻的医生女护士们,冒着生命危险坚守一线,长期佩戴口罩导致脸上长了好几片水泡。
她们明明很爱美,却说:没事。
以及他们:
建筑工人们在空地上9天建起了火神山医院,12天建起了雷神山医院;
清洁工人们每天凌晨就开始消毒与打扫以防交叉感染;
食材供应商免费供应,酒店加急制作,外卖小哥们一天往返医院多次给医生护士们送餐……
各个高速公路路口、交通要道,交警站岗为大家测量体温、必要时发放口罩。
还有他们:
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妻子是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的护士长。
新冠肺炎发生后,夫妻俩坚守在第一线。
一周前,刘智明感染肺炎不幸去世。
在此之前,妻子多次给他打视频电话,都没接通——刘智明已经用上了呼吸机,说不出来话了。
他们最后的微信聊天停留在这里:
妻子问,要我去照顾你吗?刘智明回答,不要。
还有更多,那些没留下姓名,却倒在岗位、倒在这场战役里的人们。
北野武说: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死亡率低、治愈率高。
这是切切实实的数字。
但我们应当知道:
再低的概率,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家庭身上,就是百分之百的“1”。
那些科学的、冷冰冰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
或许,我们没办法像医务人员那样能够切实地站上抗“疫”的战场出力。
忍一忍,别着急扎堆,其实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贡献。
昨天看到新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
他想向所有在中国被剥夺了许多正常生活的人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感激。
“正是这些被剥夺了其他人正在享有的积极生活的人做出牺牲,疾病才得以被阻止传播,他们是在为人类作贡献。”
这些天,我们被太多不计得失的温暖、前赴后继的勇气感动。
可别忘了,再平凡的人,也可以从自己做起:
有序复工,戴口罩、不聚集;
积极配合工作人员检查;
家里定期消毒通风;
身体出现不适主动隔离、就医;
把想吃、想玩的那颗心,暂时地收一收……
这些作为普通人的忍耐、坚持、自觉,何尝不是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的负责与善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