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布衣
图/《摔跤吧,爸爸!》剧照
《摔跤吧,爸爸!》——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只能希望你过的好荧屏上不乏男人得知要做父亲时的喜悦和骄傲,或者一个男的在产房外来回踱步、手头紧握,额头上不时还冒着汗,然后当护士把孩子抱来男士跟前,他不会像刘备接过阿斗那般,随手就往地上一扔。此时,男的就明白从此多了一重父亲的身份,而一个父亲的爱怜会化作万般柔情感染到所有人。
那一刻神圣庄重,我想所有人都不应该质疑一个男人会暗许承诺,希望能给孩子平安幸福的一生。
父爱值得颂扬,孝顺也是良好道德的彰显。但是历史上父子反目,继而兵戎相见的事例屡见不鲜,现今也许不至于闹得你死我活,但是父子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的故事仍在上演。
有时候,父亲所扮演的不是关怀的角色,而是在给子女施虐,变成他们一生的梦魇;或者子女对于自己的父亲充满了憎恨和失望;亦或者是父亲的不管不顾、冷漠无情,没有尽到其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许多人究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家庭的控制,脱离出原生家庭的束缚。
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一个男生在地铁上公然猥亵一个女生,而他的父母坐在旁边无动于衷,事后竟然说女生是那对父母领养的女儿,真是荒唐。
处在那个女生的角度,难道她不会想为什么自己的生父生母要丢了她?既然他们不要自己,那为什么又要把自己生下来呢?
也许十年、二十年之后,女孩的生父生母又重新找到了她。不免会有好事者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你的父母亲”。可是,女孩一路所遭受的不公、冷落和痛苦就能忽略不计吗?心灵以及身体的伤害真能通过后续的弥补来熨平吗?
作为养父养母的那对夫妻,女孩若有幸得以长大成人,他们有资格说一声:“有出息了不要忘了我们的养育之恩”?
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施虐,可是女孩心中的梦魇都是他们一手造成。
《摔跤吧,爸爸!》——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只能希望你过的好胡适先生身为一个父亲,认为他对子女无恩、无功,反而有过,甚至有罪。
他说:“我没有经过儿子同意,就自作主张把他生在了我家,而且稀里糊涂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给他这条生命,我也不是出于有意,怎敢在他面前居功”。
所有的现象几乎都符合数学上的正态分布模型,特别好的只占10%,特别差的也占10%,余下都处于中间态的平均水平。
施暴施虐、冷酷无情和不负责任的父亲或许还是少数,可是任何的极端若是发生在个人身上,那就成了生命中的唯一。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再被生一次。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电影,至今还保留着种姓制的印度,女性的政治地位很低,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落后的乡村。
就像是在中国,即便已经明令禁止,有些边远山村仍然保留着童养媳甚至缠脚的恶俗。想要在这样的地方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几乎不可能,一方面,少有人有这样的觉悟,而更少的人胆敢付诸实施。
电影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片中阿米尔•汗所扮演的马哈维亚是印度摔跤比赛的全国冠军。当时他的‘逐梦之路’,因为生活压力别无选择,只能退役。带着无奈与不甘,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因文化,而有任何差异。
命运却和马哈维亚开了一个玩笑,四个孩子全部都是女儿,重男轻女并不好,但是男女有别却是事实。印度更甚,马哈维亚的那个小村庄愈甚。
《摔跤吧,爸爸!》——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只能希望你过的好女孩们脱下印度的传统服饰,而穿上短衣短裤,那就是有伤风化,但别人家的孩子毕竟管不着。
可是,要让女孩和男孩在一起练摔跤,那就有损自家男孩的尊严了,而且摔跤长久以来就是男性彰显个人魅力的场所,男生要是在这样的竞技场被女生欺负了,确实有点难堪。
所以,马哈维亚一边忍受着旁人的白眼,又只能单独训练两个孩子,连他最好的朋友也是迫于武力,别无选择才让他的儿子一道陪练。
印度的女性可没有那么自由。
马哈维亚的两个女儿,也就是吉塔和巴比塔,她们的母亲道出了隐隐的担心,以后她们可能会嫁不出去。
马哈维亚回复道:“到时不会是咱们去提亲,而是自家会有络绎不绝的提亲者上门,因为我会让她们变得非凡”。
马哈维亚的做法可以称之为‘狼爸’或者‘鹰爹’,他们以异常严酷或者超出常人所认为的限度教育孩子。大多数人都是持以反对或者批判的态度。
乐嘉有一次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和小女儿在沙漠上探险的照片,围观群众瞬间炸开了锅,纷纷出来指责说教,后续乐嘉再也就不发了。
他跟女儿说:“以后再也不能带你去沙漠探险了”。
女儿:“为什么啊,是我不乖了吗?”
乐嘉:“有一些叔叔阿姨不让爸爸带你去,他们觉得太危险了”。
女儿:“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啊,他们凭什么不让我去啊,我想去”。
每个家庭或许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但并不存在某一个衡量标准来说哪一套就是对的,只是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和发展空间。然而看起来极为成功的教育方式也同样存在遗憾,或许说并不值得完全效仿。
傅雷是我国一代文学大家,而他早早的就给两个儿子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也如愿以偿,傅聪成为了享誉中外的钢琴家,而傅敏则成为了一名特级英语教师。
对于孩子的严酷要求,傅雷认为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和更多的可能性,后续在一封家书中写道:
“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傅聪也曾表述,其实弟弟的手更适合弹钢琴,傅敏在音乐上更有天赋,可是父亲认为弟弟更适合当老师。
《摔跤吧,爸爸!》——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只能希望你过的好我们看到了吉塔和巴比塔最终夺得了世界冠军的荣誉,为国争光,她们无疑是成功的,也给了其它类似她们的女孩信心和鼓励。
不过,马哈维亚的教育就没有任何一点问题吗?
成功的马哈维亚背后有无数个失败的‘马哈维亚’悄然消失在人群中。
马哈维亚做到了,因为他相信自己能做到,也能让别人相信他可以做到。能够倾其所有去做,哪怕放弃父亲的身份而以教练的角色和两个女儿相处。
大多数人却并不具备那样的能力,没办法承受世俗的非议,只能选择接受命运已有的安排。他们也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可是所能给的已是他们的全部。
吉塔和巴比塔的好朋友不得不在十三四岁就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男人,然后余生在对着锅碗瓢盆度过,她不想,作为父亲,也不会有人狠心如此。
《摔跤吧,爸爸!》——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只能希望你过的好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影片中的镜头揭示了一个男人可能遇到的窘境。
首先是妻子表达了质疑和不满:“我不理解,我不懂你在做什么,不要为了你的一己私欲毁了女儿们的幸福,你在追求梦想,可我不得不精打细算维持生计”。
然后还不得不委身下气与人讨价还价,四处碰壁,不受待见。
而且在外面累死累活,回到家却发现孩子无视自己的付出,反而还对着干,气就不打一处来。可是让一个孩子那么小就懂得人生百态真的好吗?
还可能工作总不在状态,于是上司不高兴,同事不乐意,因此工作也会丢了。疲倦和无力感会瞬间将一个人湮没。
最后还要面对岁月的摧残,纵然万般气概,终也躲不过英雄迟暮。
网络上一个女子曾狂热的追星,其父答应了她的百般诉求,甚至连老家的房子都卖了,可是仍然没有达到女儿的最终目的。
百般诉求对应的是百般无奈。
最后,女子的父亲投河自尽,也许这一跳是一个老父亲的无力,也许这一跳抱着能唤醒女儿的意愿,所幸后续女子的生活慢慢走向了正轨。
父爱如山,山不常语,动则震天撼地。
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只能希望你过的好。
《摔跤吧,爸爸!》——没办法给你最好的,只能希望你过的好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点个赞~
告诉我你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