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
书评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书评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 六月june017 | 来源:发表于2018-06-09 22:43 被阅读226次

    这是一篇多年前旧文,略作修改后放到简书上。思来想去还是分享书评这类文章比较适合,今后的文章大多也会是一些读后感之类的书评,初步计划主要是像小王子、混乱时期的爱情和追忆似水年华啊等这类在中学时期对阅读观产生深刻影响的小说。

    我之所以没有把这些书归类于世界名著,主要是觉得世界名著这样的抬头总是让人翻开书本的时候难免心情沉重,而阅读本身是一件愉悦心情打发时间的事情,并不应该承载太多意义。所谓“开卷有益,便欣然忘食。”说到底还是为了高兴。我只希望当你看完我的书评后,能有兴趣翻开这本书或者找到这部电影,去看看书本和电影是怎么演绎这个故事的便是再好不过。

    把茨威格的小说放到头篇介绍主要是源于他的小说可读性强且篇幅不长,在这样一个速食年代,任何事物都强调效率,阅读亦不例外,于是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就具备了其他长篇著作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再来他的这部小说分别被好莱坞和徐静蕾拍成了电影,好莱坞的电影名字叫巫山云,翻译颇有中国古文里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飘渺无奈感。让不想看书的人亦可通过看电影的方式快速了解剧情。我没有看过好莱坞的电影,却不小心看到了徐静蕾导演的电影,加上早年的阅读感受于是有了本文。不可否认徐静蕾的电影拍的很好,可是我仍然固执的认为有很多书本里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是电影影像无法传达的,例如女孩对作家开门触碰过的把手那段激进爱慕的心理描写,我想再伟大的导演也无法在影像中还原。

    书评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首先介绍一下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照片如上,颜值在线),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成名之后周游世界,与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结交并深受影响,正因如此,茨威格别具一格的优美文字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成为他作品的最大特点。由于他的犹太人属性,在二战前遭受到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但是他没能撑到反法西斯胜利,在巴西和夫人自杀,在自杀之前他写下了昨日的世界这本自传。世人都说他过于理想主义,所以无法逃脱自杀的命运,我总觉得这个评价过于宿命和苛责,因为作家、文学家多软弱敏感,不可能成为战士。

    我看的茨威格的第一部小说叫象棋的故事,那时还在读中学,当时这个短篇故事当时混迹于一系列世界著名短篇小说选集之中毫无特色,随意的翻开,却在阅读过程中被深深吸引,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于是专门把他的小说寻来看,这才找到了他的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然是还包含月光巷之类合集)。尽管少时年幼不知愁滋味,但读完这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了一把。细腻的心理描写,女性的心理描绘如此栩栩如生,仿佛他自己就是那个主角,而且很多个性细细分析起来都是人之常情。阅读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入赤露内心的坦白的力量,甚至我怀疑这个故事就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他就是这个女人。

    电影海报把故事概括为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甚为不妥。其实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站在女性的角度看女人,告诉女人和她们爱的男人,我爱你但和你没有关系。这是歌德的一句话,也是藏在原小说的一句话,也是电影在谈到她的来信时必说的一句话。爱一个人与他无关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无关,但是在命运的冥冥安排之中,会有太多太多的际遇与他有丝丝缕缕的联系,就拿这些小说中的一些情节来说吧,一个女人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爱恋,穿越世俗的非常识的一段冤孽,虽然全篇小说几乎全部围绕女人展开,但是每一处都离不开男主角作家R的出现,若不是作家R在女人一生中的若影若现,也不会造成女人最后的结局,因此必须说女人的命运每一次都和他有关,尽管每一次他都选择了远离,可是谁可以逃脱的了命运的手?爱情不是游戏,当我们年少的时候,想纵情声色,而走的时候不带走一片云彩,想简单爱然后简单离开,但是谁又能做到呢?但是在如此高昂的成本面前,所有人都退却了。人始终是自私的动物,有向往轰轰烈烈的可能,却没有许下承诺的勇气。

    熟悉茨威格小说的人都会知道电影对原著做了巧妙的改编,或者说是灵动的改编。

    第一,影片把外国的故事搬到了中国民国时期的北平,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不存在社会道德的批判,仅仅只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镜头下的北平好像永远是在冬天,好像永远呼着哈气,但是只有在这样的冷中才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在这样的冷中才能体会到爱的痛。整部影片,最喜欢的就是作家家门口的那些灯笼,那是一个女人跳动着的心灵和绵长的爱恋。

    电影第二处精彩的改动是整部影片的叙述情绪,小说中茨威格的叙述充满了强烈的爱,但是非常的颤抖,充满了不安和悸动,小说里女孩总是说:所有的人都骄纵我、宠爱我,大家对我都好,只有你,只有你把我忘得干干净净,只有你,只有你从来没有认出我。十三岁岁爱上他是一厢情愿,为他生孩子,无怨无悔,为了他的孩子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过上富裕的生活不惜出卖自己,即使作家忘记了他,她痛苦心疼,但是也没有怪过他,因为她爱他,就是这种最纯粹的最纯粹的爱。我一直相信爱是一种力量,很多人其实没有爱的能力,最可怜的人不是因为爱而受过伤的人,而是根本感受不到爱的人。

    电影第三处的精妙是加入了琵琶的配乐,缱绻的琵琶声贯穿电影始终,象征着女孩子十八年来对作家一厢情愿的爱恋,无怨无悔。相信爱情,让谁相信?剧中的作家只相信逢场作戏,信奉是爱情就埋葬它,是幸福就享受它的人生理念。可是剧中的女孩信,她真的很相信,这是她的信仰,是她生命的全部,是她活着这个世界的唯一理由。剧中男女主人公这种南辕北辙的活法,就构成了影片巨大的一种张力,这大概就是影片的核心吧。

    (下图也是令人不忍的改编,作家R几次三番都没有认出的女人,但这个作家的管家却每次都认出了这个女人,她就是隔壁邻居的女孩,那个女大学生,那个交际花。于是管家一如既往的对她说:小姐,你好。于是徐静蕾扮演的女人没有说话,强忍着泪水把作家R偷偷塞给她的钱放到了这个老管家手中。)

    书评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电影最灵动的改编,我认为是最后的结尾处,原著的结尾是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他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忽然打开了,他突然觉得股股穿堂冷风从另外一个世界吹进他的屋子里,他感觉到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心里面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电影。而电影的结尾是作家看着家里空空的花瓶,思绪万千,缓缓起身,挪步到了门口,打开房门的瞬间,镜头紧随他的目光,落到院中另外一扇窗户上,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女孩子,十八年前的她,应该是这个女孩子十八年来都在看着他,电影嘎然而止,看到这个镜头,只觉得,十八年,白活了的,真的是这个作家!

    书评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我毫无准备毫无阅历,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她这么说。我到以为她栽进命运的时候并不是她小时候撞到那个男人的时候,而是在于六年之后她回到北平又遇到这个作家的时候,如果是我,我会祈祷,六年之后我回到北平我寻不见他,祈祷他已经搬离了那个四合院,杳无音讯,人间蒸发。如果这样的话,对这个女孩来说倒是一种解脱,此刻她的梦就该醒了,此刻她的心里面就是释然了,对于爱到偏执的男女,释然是最美好的心理状态,因为这预示着他们会很快走出爱的心理牢笼。

    莫泊桑有一个短篇小说叫马丁小姐,说一个男子增加疯狂的爱恋马丁小姐,而后他们有过一段甜蜜的恋爱,但是后来她嫁给了另外一个有钱人,即使她结婚后,这个男子依然痴心不改,心里念念不忘,然后有一天他路过已婚的马丁小姐的寓所的时候,听到里面有呻吟声,他冲进去,发现她要生孩子了,而她的先生正好不在家,这名男子别无选择只有按照平时给牛给猪接生的方法,帮她接生出了她的孩子。看着筋疲力尽的马丁小姐和娃娃乱哭的婴儿,他的心里曾经对马丁小姐的爱立刻就释然了。所以我想如果她回到北平,找不到那个作家,那么故事就没有后来了,她对他的感情会被封尘在心底,永远成为美好的回忆,然后她可以去寻找自己的人生。

    表现爱情的电影很多,可是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不尽如人意,一类情形是两情相悦,婚后繁衍后代,感情归于平淡,另外一类是我爱你半斤,你就要爱我八两,其实这属于斤斤计较的男女关系,绝非让人心灵向往的美好爱情,至于两个人搭帮过日子,就离爱情更加遥远了。真正纯粹的爱情就是我爱你,但是和你没有关系。这样的爱情说起了容易,做起来实在太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和徐静蕾以一个女人的视角,讲述这样一个纯粹而又偏执的爱情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影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mx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