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有点淡淡的忧伤,莫名的,或许是因为全球疫情爆发,或许是因为总待在家里工作,或许是对不确定的未来而深感惶恐。没有想到,这样的情绪也逐渐弥漫到孩子身上。
用儿子的话说这叫基因,这叫遗传,用我粗俗直白的表达,那就是:有种出种。从小胆小如兔的儿子,连上个厕所也要叫人帮他开灯,保守到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从事绝大多书男孩梦想的职业——消防员、警察、特种兵……竟然在2020年爱上了看恐怖电影。完全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又怕又想看,十个手指就像百叶窗一样挡在眼前,开闭自如,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也加快了开闭的速度。可爱的小枕头就是他观看此类影片的绝佳伴侣。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竟然在闭关在家的三个月里从无聊到烦躁,从害怕到麻木,感觉比他妈还要颓废。越是忙碌的时候,倒还能做到夜读不辍,然而看似有更多自由时间的今时今日却彻底自我放逐了,不要说看书了,连剧都不追了。或许只有游戏和恐怖电影才能稍稍激起他快要麻木僵硬的兴趣。
大人呢?幸好还有工作要干,还有一堆烦人的事情要面对,还有每天必须变身各种角色冲锋陷阵……逼着自己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叹口气,将忧桑的情绪拿出来晒一晒月光。更多的时候则是焦躁、忧虑、愤怒、无奈、不安与恐惧混杂在一起,将一天的时间塞满。
终有一天,混杂的情绪遇上了麻木颓废的态度,工作的压力碰到了拒写作业的破事儿,一场生与死的谈话就此展开。
我:“你为什么一写作业就这个态度?还没说两句,你就要发脾气?”
儿子哭,不语。
我:“不想写,懒得写。不想起床,懒得起来。饭也不想吃,懒得吃。如果做什么都嫌麻烦,那也不用活了。人活着就需要不停地活动,做各种事情。只有死了才什么都不用干。”
儿子继续抽泣,不语。
我:“虽然死了有好处,不用干活,不用做作业,不用吃饭,不用……省去很多麻烦,但是也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做不了了。比如打游戏,比如到朋友家一起玩。你想和朋友一起玩吗?”
儿子一边抽抽嗒嗒,一边低声答道:“想的。”
我接着说:“可是人死了就只剩灵魂了,不成形状,啥也干不了,别说和朋友一起玩了。看见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了吗?”
儿子渐渐停止哭泣,瞟了我一眼。
我继续道:“你看,刚开始他差不多就相当于死了,连身体也没有了。虽然他有法力,但是他为什么还要附身到一条蛇身上呢?”
儿子抬头,又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我稍一停顿,缓缓道来:“因为他想活啊!蛇就是他灵魂的容器。所以最后一集叫“死亡圣器”。(好吧,电影看多了,扯远了……)只有活着他才能做他想做的事,哪怕是坏事。死了就什么也干不了,有魔杖也不行。没有肉体就控制不了。活着多好!你觉得呢?你想活还是想死?”(突然间哈姆雷特附体:To be or not to be?)
儿子低声说:“还是活着吧。活着还可以。”
我忍住笑,继续认真地说:“对啊,活着多好,连坏人都想活着。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有一句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使用歇后语是我做思想教育工作时的强项)活着总是有价值的。但是,要怎么活呢?啥都不干,懒得就像死尸一样。那能算活吗?生命在于运动。”
儿子不语,静静听我继续掰扯着生与死的“歪理”。
我清了清嗓子:“活着可以做很多事情。但要活得有意思,把事情干好,那就得练习。”
“怎么练?”儿子插嘴道。看来他终于上钩了。
“生活里好多事都是需要练习的。哈利的魔法要练习,对吧?外婆烧菜要练习,否则哪能一下就烧那么好吃?做什么事就要专门练习身体的某个部分。告诉你,打架都要练习的。”
“打架练哪里啊?”儿子傻乎乎地问。
“你说呢?你用什么打啊?”我卖了个关子,顺势伸出一只手,猛地握成一个拳头:“看到了吗?拳头不硬,怎么打得赢呢?拳头怎么变硬啊?那是练出来的。”
“昨天你不是在朋友家玩射击游戏吗?要把枪法练好,你想想要练身体哪个部分啊?”我又换了个例子。
“嗯,练手?”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想说。
“再想想,除了手,你要瞄准,才能打到,所以……”
“哦,那就是练眼睛,对,练眼睛!”
“那叫眼力。对,就是练眼睛瞄准的能力。那我们为什么要做作业呢?”
“嗯……嗯……因为……因为要练脑子。”儿子看着我的手指头不停戳着自己的头,总算明白过来了。
我趁热打铁道:“对啊,只有活着,你才能干这么多你想干的事,才会这么有趣。但是要怎么活呢?每天像死人一样过?那多没意思。既然选择活,那就要好好活。每天把身体各个部分都练练好,尤其是脑子,那样活着才有意思。”
“那么我下个星期还可以去朋友家打枪吗?我要多练练!”眼泪已风干在眼角,活脱脱的一个少年郎。
“先去把作业写了,练好脑子再练打枪!”
老母亲与小儿子的“生命教育”就此告一段落。虽然写作业的效率仍然很差,但是这样烧脑的“生与死”主题式对话倒是对治疗莫名发脾气、情绪差有很好的效果。
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这段对话中的重点:
好死不如赖活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生命在于运动(多练习)
打架也是需要练习的
只有活着才能做想做的事,哪怕是坏事
……
其实当时现场的对话更精彩,更考验老母亲的急中生智,因势利导。好了,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很重要,无论大小。再负面的话题也要能试着从正面解读,嬉笑怒骂全在你掌握的分寸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