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三候:鹰化为鸠,易经: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进退两难怎么办
3月15日,将进入2月惊蛰节中的三候,古人形容此5天之象为:鹰化为鸠。
农历二月份,斗柄指向正东,代表的是《易经》八卦中的东方“震”卦。
在专栏《实用易经》、《趣味易经》等专栏系列文章里,“源易缘”多次谈到了八卦中的震卦:卦体上下皆震,一阳生于二阴之下。
阴静阳动,阳爻虽被二阴爻所抑制,压力愈大,抗力愈强,最终乘着春天的阳气,奋击而起,形电脑雷霆万钧之象。
震卦有上升、强壮之意。12消卦中经历正月的三阳开泰之后,进入了大壮阶段,是为雷天大壮。
孔子的弟子、72贤人之一——子路,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平时好勇善斗,有志于做一位真正的强人,但又不知什么是强勇的真义。
于是,他向老师孔子请教,什么是“真强”?
孔子回答道:君子真正做到以下四强,才是真强:
1、是道德学问所蕴含的真勇;2、“和而不同流”,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3、“守中”。富贵不移,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刚中守正;4、中立而不倚。
《月令72候集解》一书,谈到惊蛰三候时,称为:“鹰化为鸠”。
每到春天,万物复苏之时,百虫苏醒。每到惊蛰节后,飞鸟中的鹰和鸠,也开始了孕育繁殖新的小生命。但两者生育自己后代的方式却完全不同。
鹰在生育时,会选择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悄悄的生育、繁衍、抚养自己的后代;而鸠(杜鹃)则不同,此时则非常活跃地出现在草丛间,以求配偶。
鹰在春天多于遁藏起来,秋天来到时方翱翔在天空。“鸠化为鹰,秋时也”。
此时却仍能听到鹰的鸣叫声,其实,这个季节里,只到的并非真正鹰的叫声,而是鸠鸟扮作鹰的叫声而成。
鸠鸟发出鹰的声音,“化装成鹰”,为的是吓怕喜鹊,从而占用了喜鹊的巢穴,这就是成语“鸠占鹊巢”的来历。
古人根据此时动物中的这种自然现象和特点,因此,将惊蛰”三候“称作:“鹰化为鸠”。
惊蛰节对应着《周易》64卦中的第雷天大壮卦。进入惊蛰“三候”后,大壮卦九三爻动变,由乾金变为兑泽卦,组合成雷泽归妹卦。
大壮九三爻辞中谈到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状态,爻辞说:小人用壮,用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蠃其角。
什么意思呢?易经圣人强调:小人恃势的是他们强壮的力量,君子则用智慧,且藐视不屑于小人的这种做法。他们知道守正道有危险。
“羝羊触藩,羸其角”指的是,公羊在与羊类或竞争、或生气或冲动时就会用羊角去抵撞,结果被卡住角,受困进退不得。
然而,此时大壮卦九三爻,阳居刚位,又处于乾卦的最上位,重刚失中,不宜用壮,犹如“壮羊触藩”之象。
圣人此举用意在于告诫人们:不要恃刚凌人,得意忘形,忽略了强壮之时的惕厉之戒,因此反受其害。
大明朱元璋谋士,开国功臣刘伯温,在他所著的《郁离子》中写道:“鹰是天下凶猛的鸟,而化为鸠,便已经失去了它所依仗的技能了,却发出鹰的叫声而自取其困,是以哲士安受命而大含忍也。”
通俗地理解:鹰生化为鸠鸟后,变得弱小,失去了原本凶猛的本性。但杜鹃鸟却不有意无意地模妨鹰的叫声。刚开始,众鸟都害怕他,当发现是弱小的鸠鸟时,就会群起怒而攻击。鸠鸟不得不因此而狼狈逃窜。
那么,人生如果不慎步入了进难两难的境地,又该如何是好呢?
著名易经教授、学者黄来镒先生说:有高尚德行的人,都能秉持乾卦九三爻”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警示,也懂得安身立命,明哲保身、适时隐忍的道理,深明行止之道,慎于出入之位,居安思危,在大壮中,保持中和之道,因此能没有灾难或祸害。
3月15日,进入惊蛰”三候“后,我们不妨时刻提醒自己,在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中,要学会敬畏自然和生命,时刻不忘自尊、自醒、自警……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订阅专栏,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