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453天】
心是活泼的
生动的
因为觉知到了一切的形形色色
一切的情感思绪
一切的理念意识
都经过心的反映和观照
像水流过
像风吹过
不收一切的束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执著,是一种放下,放下但不是放弃。放弃是对现实的妥协,心中还存在“想要”的念头,却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努力得到,于是只好放弃——而放下是一种轻松和解脱,我可以努力,我也可以不努力,关键是我对这个东西,不再想要了。
于是内心一片轻松自在。
当我们执着于某事某物时,我们的心神就会为了得到它而用尽全力,以至于看不到其他任何的存在,此时所陷入的,是一种被此物奴役的状态——如世人所执着的名与利,一旦被其奴役,就放不下,很多时候做错了选择而不自知,以为保住了名利,实则失去了更多。
老子有另一种方法“不见可欲”,不去看那些能够引起欲望的东西。这种方法很相似于掩耳盗铃,铃铛悦耳好听,却故作它不存在,只当做眼瞎心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这种压抑和克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反而是另一种程度的执着,这种执着只会让人越来越难以放下,那些东西始终存在,过不去,一看到就要把自己压抑起来,反应何其激烈,都不能好好地欣赏世间美景了。
佛陀的不执著,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对于存在的一切都看见,且欣赏,却不滞留,不执著,心念依然自在流淌,无所障碍,无所挂念,它可以在,也可以不在,它可以美,但不惑我心,它远或近,有或无,都是它存在的状态中,而我则与之和谐共存,如世间万物般,既相生相长,又互不干扰。
透过一双澄澈的眼睛看待世间的枯荣,为身在其中而唇含微笑,也并不因为凋落飘零就觉心伤难过,知晓一切逝去是另一种生长,如是,心是宁静且喜悦的,不生烦恼。
如果因为执着于某物,为其生,为其谋,得与失都辗转难耐,就是让此物凌驾于自身的存在之上,一言一行皆为此物所摄,它成为了生命的主体,乃至唯一目标,而自我则完全萎缩了,被此物所禁锢了——然而大多数人习以为常,毫无所觉。
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观念里,按照认为应该的去行动,很少有人会停下来,细致地反思自己的观念,而每个人的观念,并非每个人本身所具有的,而是出生后家庭,社会所赋予的。
而《金刚经》所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形相和观念皆是虚妄,是妄相和妄见,只有从它们所构筑的虚妄中解脱出来,审视其形其相,重新回到真正的自己。
《金刚经》讲空,讲无相,实则是让人看清存在的真相,从而把人从虚无的物质世界和偏狭的观念世界里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人,所有佛家的学说,均为了能让人达臻真正自由的世界。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