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多年前看魏书生老师的书,感觉像看“天书”一样,看的云里雾里。三年前看这本书,也是怀疑的态度更多,总感觉是如此的“高大上”,很不接地气,甚至感觉有点过时了。再次翻看这本书,突然顿悟了很多,原来的“天书”还是经典的著作。如果你没有发现,只能说明的历练还不够。这就是所谓的理论还是要联系实这些年有了当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再看这些理论多了一重理解和感悟。对比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真庆幸没有误入歧途,虽然一开始都是摸石头过河,误打误撞,有几点还是做到的。接下来谈谈自己在这本书找到的答案。
一、 班主任该如何走进学生能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的朋友呢
(一)近其心
1.要接近2.是关心3.是谈心(亲-态度亲和。严—态度严肃,对犯了错误而又不承认,甚至狡辩,班主任要严肃批评,坚持立场,不和稀泥)
(二)悦其心
优等生,宜综合表扬,刺激其持之以恒。中等生,群体表扬并鼓励冒尖。后进生,大加褒扬,让其露脸,寻找闪光点
(二)憾其心
一味的表扬,较易使人产生盲目感。适度的批评,有时甚至优于表扬,但是一定要慎用批评,要注意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润物无声
1.情境熏陶学生能够犯错误大多与产生错误的情境有关。对于错误的学生可以让其到一个良好的环境汇总活动活动
2.以行导之(示范作用)
3.抓住契机
四、健其心
1.满足对交往的需要<通过一帮一交朋友>
2.满足对感情的需要<尊重、产生矛盾解决、倾诉、早恋等等>
3.满足对评价的需要<表现欲强的学生>
二、班级:堵与疏结合运用
过多地应用“堵”地方式,会带来两点不利:一是容易使学生成为工作地“独立面”,增加教育阻力;而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增强学生地社会适应能力。疏事堵地前提,需要做到: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
多引导,少说教,要求我们不单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并具体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有时还需要班主任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
三、 如何增强班级组织领导力
(1)硬——树立威信+加强统御力
班主任的威信是班主任的一块金字招牌,是实施班主任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其次,班主任能否做好班级工作,从根本上取决于能否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指挥和统御。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记住,威信只可拥有不可借用,管理班级工作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因此修炼内功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必要前提,硬要硬得有底气。
(2) 软——知人善用
这是人人有事做落实得关键环节,尤其重要岗位: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才能得岗位上,才有可能尽情施展自己的能力。
(3) 新——敢于变革+勇于创新
真正有领导力的班主任,并不是仅仅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然度日,而是从革新自己的理念做起,教化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促进学生及班集体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班主任如何掌握与家长合作的艺术呢?
在福禄培尔的理论中,学校和家庭密切联系且协调一致。“家庭和学校,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校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一)重视家访工作
“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的间接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每接到新办,班主任就要利用晚上或是节假日去家访。
家访中可以采用“听、观、提”三字方针,“听”就是耐心听家长讲孩子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虚心听取家长对老师工作的意见和要求;“观”是观察学生在家学习的环境是否好,观察家长的教育方法、思想素质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提”指的是如果发现什么问题和他们交换自己的看法,对学生在校表现向家长汇报时,坚持以表扬为主。
一周家访结束,及时向全班反馈,对那些在家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客观的表扬,并请他们回家向父母转达老师的谢意。这样,学生和老师就更欢迎老师去家访,密切了师生之间、子女和父母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
(二)要讲究与家长的谈心艺术
1.怎样与家长谈孩子的缺点错误
交谈时,先谈优点,趁家长高兴时说问题,过渡要自然,不要流露痕迹。对后进生,不要说优点三言两语,说缺点滔滔不绝,对不太严重的问题,可以用“希望——”“建议——”“注意——”等口气提出。相反,对一些隐蔽性的、家长不太注意的问题,口气要严肃点,学生闯了祸,要分析原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2.如何说服家长
要说服家长,首先要使家长信赖你,其次理由要充分。在交谈时,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讲,使他们感到你是在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接纳你。
3.如何赞扬家长
老师在说的时候,既要实事求是,也需态度诚恳。如对优秀生的家长可以这样说:“由于你们教育子女有方,才培养出这样好的孩子。”对某一方面突出长处学生的家长:“你的孩子这方面优点是受你们长期影响的结果.”对有进步的学生家长:“由于你们重视,孩子进步了。”
4.如何对待家长的要求
家长碰到班主任,有时会提出一些要求,如调换座位,让孩子当干部、评三好生等,班主任不要轻易答应,要慎重思考: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能办到,哪些办不到。对明显不合理要求,要婉转以理说服,不好答应的可以说:“让我考虑一下。”总之,不能信口开河。
五、关于教育家的理解
1.魏书生:高效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
民主管理的境界是:人人参与管理,民主管理制度,平等和尊重
科学管理的境界:从空间上讲,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做;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做。从时间上讲,整个班级,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
感悟:班级中的科学管理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工作:首先要健全班干部制度;其次要健全班级规章制度,以法治班;最后应当及时跟踪修订。这三个方面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必将让班级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2.李镇西:班级民主管理需要法治
民主教育是重视法治的教育。教育中的法治精神还体现于学生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让学生在实践中收到民主精神,法制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
感悟:1.李镇西的民主思想与魏书生的不同,魏书生老师的民主管理的核心是分权的思想,班主任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特别是班干部的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管理是平等,是尊重,是爱心,是爱心。
2.他以治班的具体步骤是:引导思想(三个问题的讨论即:你是否希望这个班最终成为一个好的集体?若要让我们的班成为好集体,需不需要每个人克服自身弱点?为了保证同学们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克服自身的弱点,需不需要制定一个班规?——统一认识(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不一样)——确定原则(可行性,广泛性,互制性)——起草班规(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立法者”)——执行班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
附:影响班主任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
1、苏霍姆林斯基:老师要有唤醒学生潜能的能力
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们上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唤醒学生潜能的能力。
2、马卡连柯:教育要凸现“平行教育影响”力
教育要凸现“平行教育影响”力。“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相反,学生会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乌申斯基:要成为学生心灵的朋友
教师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心底里去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
4、赞科夫:教育需要充满激情
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教师全部的激情在于实现对学生的激励、唤醒、鼓舞,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
5、巴班期基:要耐心积极转化后进生
教师教育教学最优化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使学生学习负担最优化,也就是说,学生能深刻而牢固地掌握他们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的教育教材。其中,对“差生”的学生负担最优化也应引起教师教育的足够重视。
6、孔子:发挥身教的巨大魅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魏书生:高效管理要靠民主与科学
班级管理需要民主与科学。民主管理与科学管理就是班集体这只鸟的两翼,缺少任何一方,班集体就无法腾飞。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与习惯。
8、李镇西:班级民主管理需要法治
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是尊重个性的教育,是追求自由的教育,是体现平等的教育,是重视法治、需要法治的教育。教育中的法治精神还体现于学生班级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
9、班杰明:把握好班级管理的每“一分钟”
时间能够创造奇迹,教育者的时间观念对他们的教育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我们只有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才能把握理想的人生。
10、卡耐基:管理需要掌握沟通的艺术
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沟通是成功的桥梁和纽带,善于沟通,就能消除误会和隔阂,就能增进彼此的了解、信任和友谊,并获得支持。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善于与人沟通。
11、布鲁纳:做个有魅力的模范班主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教师的模范作用直接影响到他所教的学生能否感受到教育的内在刺激力,也影响到了他的学生是否肯冒风险,大胆地去设想,去运用直觉思维……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12、巴格菜:做个出色的组织领导者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处于中心的地位。在教学里,老师必须组织和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制定严密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必须讲授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各门学科知识,并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必须使学生遵守纪律并为他们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因此,教师对学校和教育过程应当拥有控制权。
13、布卢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只要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给予正确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一条平等的教育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勇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
14、杜威: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势的反省,当你着手于反省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反省思维能够指导我们的行为,使之具有预见性,并按照目的去计划行动。换句话说,反省思维使我们单纯的、盲目的行动转变为智慧的行动。
15、罗杰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所以,创设真诚的教育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16、帕克:要的坚持不懈的教育勇气
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教育勇气….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外力即使再过于复杂,内心的坚持仍然可以保证自己不被忽左忽右的风向吹倒吹偏,也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心灵,我们才敢打开自己,在和人、事、知识点的联系中获得中心的位置。如果,外力的存在强大得超越了自己,那么失去了安全感的内心就必然会接受他人观点的主宰,从而忘记自己是谁,分裂自己,导致自己与教学中的“我”产生隔膜。
17、裴斯泰洛齐:建构以爱为基础的教育
不管学校在选择教师、组织考试、学校日常管理上花费多少智慧和热情,也不管奖励多少学生,并安排使他们爱学校、爱学习,如果没有一个教师尽可能地替代父母的作用,用父母的爱的精神关怀儿童,那么儿童受到适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相反,儿童的一切不良品德就像植物在暧房里一样得到培养和加速成长。
18、狄德罗:给孩子们一个有价值的“睡袍”
我自己竟然被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对于教育,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个有价值的“睡袍”,激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
19、卢梭:寓积极于“消极教育”
年轻的老师,要想使教育富有成效,就要寓积极于“消极教育”之中。我劝你采取的方法,在你看来是难以实施的,那就是: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
20、赫伯特:斯宾塞: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枯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21、洛克:教师要注重内外兼修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在于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这些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教育者自省,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照反思,促使自己和学生的言行趋向礼仪。
22、尼尔:做富有人性化的教师
教育要顺应生命的本质,要以人性化为其最有效的手段。因为,人性化教育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它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未来都充满信心,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23、铃木镇一:要拥有幽默的力量
如果想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幸福的人,教师就必须拥有幽默的力量。教师的幽默能增加学生的笑容,只有经常心情愉快的学生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取得成功。
24、佐藤学:要善于、乐于倾听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要创设一个每个学生都能安心发言的教室环境的活,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意见十分敏感地倾听,建立起相互倾听的关系来,否则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25、小原国芳:班主任要具有奉献精神
在世界上所有的伟大事业中,没有一件不是靠奉献完成的事业,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总是洋溢着欢乐热情。他认为教师的工作目标是以奉献培育学生的精神,学生是接受教师良好影响的共鸣板;教师只有以爱的奉献施教,才能给学生心灵以影响。
26、福禄培尔:与家长有效地合作
学校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学生生活的一致,是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教师要非常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以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
27、卡尔·威特:懂得适当的夸奖
我发现让孩子适当偶尔得到夸奖的方式,他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因为已经形成习惯,孩子知道怎样做会使老师高兴,他也为此而高兴———对于自己的良好行为感到满足和高兴。
28、蒙台梭利: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班集体
生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而教育者要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孩子只有在自由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自我创造”,自我教育才可能成功。只有孩子自己主动地去接受教育,当他自己决定他学习的方向和速度时,才能够学得最好。
29、苏格拉底: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30、昆体良:班主任要敢于放手
教育就是要能培植各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地发展他的能力,所以,在适当时机,要让学生自己学、自己做,就是为了不教。
31、夸美纽斯:要善于换位思考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管自己。因此,在教育中,教育者必须要有一颗“学生的心”,这不仅是教育思想,更是教育行动,其核心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