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看了印度电影《起跑线》,差点坐过站,因为这部电影太好看了。
这是一部讲述印度教育问题的电影,中产阶层拉吉和米图为了给女儿皮娅找一个好学校,不惜告别老邻居,搬到一个高档的新社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学区房。
搬到学区房后,米图为了更好地融入新圈子,结交上层人士,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方式,她发现都难以改变丈夫长期以来的生活和思想习惯。
有时,我们能一夜暴富,但真的不能一夜成才。记得看过一个帖子,说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第一代是暴发户,有经济实力,但教养不够,他会把子女送入学校接受贵族教育;第二代人从小受贵族教育,但家庭氛围不够;到了第三代,才能把贵族精神融进血脉里。
拉吉和米图应该算是第一代,虽然不是暴发户,因为拉吉的爸爸就是生意人,应该给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但是拉吉的爸爸并没有把拉吉送到好的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在思想上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妻子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拉吉和米图虽然是身子搬进了高档社区,可是灵魂、思想、认知、习惯等还没有变得“高级”起来。
很多人向往大城市,觉得大城市更能塑造人,拥有更多见识世界的机会。的确不假,可是,如果你仅仅是天天和别人一起挤地铁,下班后依然只会逛街、吃饭、追剧,而不改变自己以往的认知习惯和行为习惯,那你即使在大城市生活一辈子,也依然是个“城外人”。
就像今年我来到了石家庄,起初,我真的很开心,觉得从一个小水坑里跳到了一个大海里,欢喜雀跃,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比在石家庄拥有一份工作更难的是我得改掉以前很多的坏习惯,我不能再跟以前一样无忧无虑,吃了睡,睡了吃,只拿一份死工资,因为要是仅仅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我根本没有必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来到这里。身体挪动一个地方很简单,搭个车就到了,思想到达一个高度太难了,没有车可搭,全需要自己探索,自己去觉悟。
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想要弥补与贵族之间的差距,不应该仅仅是多赚钱,更重要的是多丰富自己的内在,提升自己的见识,钱可以一下子赚,但是内涵、才华、气质需要点滴积累,日月滋养。
2
电影中拉吉和米图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报了面试培训班,因为好的学校挑选学生也需要面试家长。拉吉和米图为了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穿得很拉风,本以为这些饰品、衣服会让人惊喜一下,没想到只得到了一句“好像是把奢侈店搬到了身上”的评价,面试培训老师说:“富人是不会炫耀财富的,少即是多。”拉吉便陷入困惑里,什么是“少即是多”。
记得曾看到一则新闻,说上海的幼儿园也要面试家长,还有的说父母是胖子的孩子便可能不会被录取,一开始,我是非常排斥这样的新闻的,觉得这样的人刻薄、刁钻,可是,现在我理解了这些学校的做法。因为父母的思想理念真的很重要。
比如,我昨天就接到两个父母的电话,一个是某个男生的家长打来的,她问我孩子近期表现怎么样,能不能让任课老师的电话给她,她想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遇见这样的家长,你能不重视她孩子的表现吗?
另外一个是某个女生的家长打来的,因为她孩子和我们班一个女孩是老乡,那个女孩生病请假要回家,可能这个女孩也想跟着一起走,她的妈妈便给我打电话说她姥姥病了,让她回家一趟吧。
我觉得这个家长的所作所为就有些不智慧。不排除她姥姥真病了,但是十有八九是借口。不能孩子想做什么就让她做什么,而要告诉孩子,好好上课最重要。今天,因为这个回家,明天因为那个回家,就会养成学习不重要的意识。
就像农村里很多父母认为缺一节课没什么,可有时,孩子的成绩就是从缺的那一节课开始落下的,一节课的确不会影响什么,可是它会影响你对学习的态度,不在乎一节课的孩子,便可能不在乎一门课,不在乎一门课的孩子,也不会在乎以后的工作,以后的人生。
3
拉吉和米图想通过正常的竞选进入学习,没有实现,只好走贫困路线,也就是学校每年会留四分之一的名额给贫困家庭。于是,他们假扮穷人,来到脏乱差的小区里暂住,以被核查。
看到这一部分,我想起了在北京黎各庄的日子,那里都是在北京打工的普通人,生活不富裕,可他们面对生活都很有韧劲。这里的贫民也是如此,他们会排长队领配给米,接水,还会把自己的糖拿给新来的邻居。
这里面有一个穷人希亚姆特别让我感动,在米图到处接水,都被拒之门外的时候,他主动把水倒给了她,他真的以为拉吉和米图是穷人,哪怕是在被学校相关人员怀疑时,他也勇敢地告诉他们:“他破产了”。核查组的人问:“穷人怎么会吃披萨,和瓶装水?”他说:“他们刚刚破产,还不懂得过穷日子,我们家代代贫穷,我可以教他们。”所以,希亚姆夫妇开始教拉吉和米图如何在贫穷之中生存,面对什么样的人该争取权利,面对什么样的人该忍气吞声。
最后,希亚姆的儿子没有被选上,拉吉的女儿被选上了。希亚姆的儿子问:“爸爸,是不是我不幸?”希亚姆抱着孩子说:“你是幸运的,学校不选你,才是他们不幸呢。”为了消除孩子的不愉快,希亚姆还要给孩子举行派对。
希亚姆说:“穷人就是这样,没有资格大悲大喜”,看到这里,我既为穷人善良本性而感动,又为穷人的艰难而叹息。
谁都不愿意当穷人,可是世界上还是穷人多,如果真的要当穷人,也要当一个像希亚姆这样的穷人吧,穷人这门课虽然很难学会,可是一旦学会了,也能在贫穷之中开出美丽之花。
后来,希亚姆知道了拉吉是假扮穷人,是拉吉这些“富人”剥夺了自己孩子的权利,所以,他想去校长那揭发,可是他走到学校后,看到漂亮的米娅,又放弃了,他说:“她也是我的孩子。”
这是多么高的境界啊,希亚姆虽然不是圣人,可是他的行为和观念真的是很多常人达不到的,他为了帮助拉吉凑学费,不惜碰瓷,听说有人给学校捐款,便要亲自到这个人家里去致谢。
有时,我们想想自己作为一个穷人,是不是更多地让抱怨、自私、仇恨等心理占据了生命,我们有没有让美好善良温暖的阳光挤进来,给自己贫穷的生活一点光?
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即使处在困顿的境况下仍然安于困顿,努力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而小人在困顿时便会失去原则,放纵自己,见利忘义。
若此生时运不济,德才不够,注定当一个穷人,那就让我们都当希亚姆这样的穷人吧!
4
前天晚上,带闺女去街上玩,发现一个学英语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家长都在那里坐着,等着孩子下课,我问他们最小的几岁啊,他们说两岁半。我一想我闺女马上就两周半了,还不会说ABC,便心惶惶然。
在县城时,大家见面,彼此问的是:“孩子上哪个幼儿园啊?”在这里,听到更多的是:“孩子,上早教没?”有时,我也为没有能力让孩子上早教而感到惭愧、忧虑,看完这个电影后,我意识到,孩子上不上早教不是最重要的,父母有没有上进心才更重要。若一个父母,没有足够的钱,却拥有教育孩子的智慧和能力,拥有高尚的品德,拥有向上奋进的心态,即使孩子不接受贵族教育,也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儿子说想当职业球员,穷爸爸对他儿子说了一段话,印象很深刻:
别让别人告诉你, 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 想告诉你也成不了大器,因为他们想让你一样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所以,不管你是一个穷爸爸,还是一个富爸爸,你灌输给孩子的思想都很重要。假如电影中希亚姆在面对学校没有选上儿子,而对儿子说:“太不公平了,社会太黑暗了”之类的话,就会给他儿子种下一种仇富的思想。
我们经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道起跑线。
总之,我们当父母的不仅要让自己的钱包富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头脑“富”起来,能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带给孩子有益的教诲。
另外,人生的起跑线也不只限于出生时,随时都是人生的起跑线,就像我30岁了,又选择重新开始在陌生的地方奋斗,再比如今天去世的二月河先生40岁才开始写作,40岁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作家。
只要你想跑,随时随地都是跑道。不要说输在了起跑线上,有时,是我们当初根本没敢跑才会输。
让我们一起努力奔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