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学而第一》:做回小学生,再求大学问

《学而第一》:做回小学生,再求大学问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0-04-02 10:43 被阅读0次

    《学而第一》:做回小学生,再求大学问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抛开尚未开蒙的孩童的被动学习不言,凡是主动去求学问的,差不多只有一种模式,那就是“求别人的经验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能说这种模式就完全不可取,但至少不是“为学”的全部要义。

    别人的经验,显然是不能直接拿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的。

    孔子所倡导的大学问,是人在现实世界里做人、做事的学问,这种学问不仅仅可以向别人求,也可以向自身求,向自己过往的经验去求。

    不管你在现实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或者你有多么宏大的理想抱负,当你试图求诸孔子时,他不会像西方的神父一样,给你现成的指引和答案。他会给你更为智慧的路径——感到“行有不得”时不妨“反求诸己”,向自己的来路上求答案,从自己已有的经验中求解脱。

    弟子在家讲求孝道,出门恪尽弟职,言行追求谨慎信实,以真心爱人为根本,不断亲近、接近有仁德的人,有了这样的修行,还觉得学有余力,便可以在书本、学术上着力了。

    这段话,有个潜台词——在开始向外在的书本、学术经验着力前,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儿。

    清代李毓秀编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编进当时儿童诵读读本——《弟子规》,在他看来,这是小学生应该下功夫做好的事情。

    两千多年前的老夫子,却更愿意把这些作为求学问者,最应当做好的,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事情。回头去看他所讲过的“道千乘之国”的法门,其中的“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无不和“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童子功有关。

    关注这些所谓的“童子功”有两层意蕴:

    一、各种不如意,向自己身上求

    不要老是说如何“道千乘之国”的问题,不要老是说如何让人信服的问题,不要老是说自己的理想抱负的问题,也不要老是说“使民”时的种种不如意。先将眼光回到自己身上,解决自己够不够“敬事”的问题,“敬事”做得够了,“而信”的结果早晚要形成。

    这里,孔子讲得显然不是科学。

    从科学的角度讲,我“敬事”了,就必需要得到“而信”的结果。孔子他老人家不这样认为。他坚持“敬事”就是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应该做得,初心是为人的,与自己想要的“而信”没有关系,甚至与自己想要的“道千乘之国”的好的结果也没有关系。他开篇就讲,做好做对,有朋友自远方来了,固然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也照样是君子的样子。

    这种学习的学说不能被证实,但他的反面却可以被证伪。

    试想,我们不将各种不如意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只管尽力的往外推,有用吗?归结在自己身上,我们还能通过对自身的优化和调整,获得翻盘的机会。归结在别人身上,或者说怨天尤人,归结到其他一切我们无法掌控的外在力量上,我们连翻盘的机会也没有了。

    二、各种疑难症,向来路上去求

    中国有句老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视剧或电影,因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局者看不到的东西。

    闭上眼,回望我们所经历过的一切,实际上就是看我们自己的电影。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切困顿和问题,如果抛开外在客观因素不谈,是不是恰是我们作为当局者所迷的那部分所造成的?

    每一个学习者都会一种经验和感受,小学或者中学面对某个概念或者定理的困顿,只在那个特定的时期才存在。学过了,或者说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回头去看,压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那里卡壳。

    李宗仁说:“如果所有事情都可以重头再来一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种结论未必是正确的,但这种思维方式不妨在生活中多尝试尝试。

    面对现实的困顿和问题时,多向来路上看看,甚至“让子弹飞一会儿”,让时间成为问题本身的答案,说不定就能豁然开朗了。

    三、各种修为果,向行动力上求

    有时候,我们会特别不理解。客厅里的一个开关,一个三岁的孩子会玩上小半天。他费劲地搬来凳子,爬上去够到开关,“啪”的一声灯亮了。他爬下来东看看,西看看。然后再爬上去,“啪”的一生,灯灭了。他再爬下来,东看看,西看看。过不上半分钟,再艰难地爬上凳子。

    小孩子之所以会乐此不疲地和开关较劲,不是因为开关本身,而是因为他获得了一种“自己有力量”的体验,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屋子里发生变化。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就是一个不错的人了。但不要忘记,孔子是讲有教无类的,是希望他所教育的每一个人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也就是说,这些是“成人”的教育,是帮助你成为一个正常人,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人的教育。

    成人了,还有余力怎么办?

    至少你要像前面说到的三岁小儿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世界吧。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想做文学家、艺术家的,各种这家那家的,尽管用自己的力量去点亮世界吧!

    �+ߴj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第一》:做回小学生,再求大学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gt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