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共同体的独特性

作者: 雪猫1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21:27 被阅读19次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学习社团,重点强调学习者的互动性和自主性,可是,在日常活动中,有些人无视学习共同体的独特性,往往把“互教”放在第一位。如此说,学习共同体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

    1、互学。互教对于双方都没有好处,教者教一二次就感觉到厌烦,而被教者养成了等的思想,反正我不会或者我不做,会有人来给我们教,这样就放弃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互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先学,实在学不会了,再去请教别人。这种学习学习者特别主动,求知欲强,从心理上有强烈的求知欲;二是自己不学,但碍于组织或者其他因素强迫学习者必须去学。这种学习学习者特别被动。学习共同体初建目标主要是放在学习者主动性上,有所需才有所学。比如,教学一位数加法,可以先让学习者自我探索,梳理疑难问题,然后,自我剖析、解决,有些问题实在解决不了,那就请教他人。作为教师,不要总想着一开课自己如何展示,把学习者的思考、探索先试一试。

    2、互听。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点是“共同”,意味着同一件事需要大家共同完成,这里的“大家”包括教者和学者。在我们的身边,有好多教者高高在上,自以为一个小孩子懂什么,每节课一开始,心想“你们必须听我的”,或者“我说的一点也没错”。这类教者盛气凌人的“权威性”导致学者失去自主意识。学习共同体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即要求学者和教者之间是互听关系,人人都在说,人人都要听,比如,教学生字,教者可以让学者自己查阅字典,同桌或者一个小组相互说一说,听一听,这就要比那种教者按照一定的程序化教学生字,即从字音、字义、字形教学,这种看似有条不紊的教学实质上遏制了学者的积极思维。有的孩子字音会读,在就没有必要重复学习字音,什么不懂,就学什么。

    3、互问。学习共同体的倡导者是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创建的,后来,在我国台湾特别推广。学习共同体注重教学内容的研发和实践,学习形式灵活多样。为此,互问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它的一个特性。学习共同体的探究形式明显和我们的教学形式不同,在我国诸多地区,好多教者的授课形式采取的还是一问一答,这种形式对一部分学者来说,剥夺了这些人的积极思维,互问需要的是学者和教者都要动脑筋质疑,提问题,答问题。例如,教学一篇课文,教者通常的做法,课前精心制作课件,把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一节一节列出来,提问学生,这种形式有可能会激发学者学习质疑的积极性,但很难独立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

    4、互说。学习共同体倡导个性的张扬,要求每个学习者不但有所悟,而且,还要重点有所说,把自己体验到的东西说给同伴听。有的学习者不愿说或者说得不具体,这里,就要分一个层次,让一些敢说敢做的学习者带动不乐意表达的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团队。比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写作之前。让学习者互说,之后,在动笔写,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有的学习者说不出来,但却能写出来,对于这一点,教者还要引导这类人把写的说出来,即使条理紊乱,也要坚持说,说得久了,说顺口了,自然就有条理了。如果刻意地要求条理,偏偏就会陷入紊乱的状态中。学习共同体就有条件提供这样的交流机会。

    5、互思。思考力也是学习共同体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平日,我们要求孩子们要带着思考力去学习,结果,孩子们到底思考没有?即使思考了,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这往往让教者特别苦恼。学习共同体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学习共同体需要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和教者之间互思交流,交流的前提是思考,不思考就很难达到交流的目的。台湾教育特别推崇学习共同体,这一点做得要比大陆棒。我们其实把好多东西挂在了嘴边头,真正没有落实到行动上。

    总之,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学习方式,它重视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思考意识,它把交流的重点放在了互相作为上,并不倡导一个人单打独斗,学习共同体倡导团队合作,即便是学习也需要这种合作精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学习共同体的独特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gv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