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9节河南省优质课,我由衷佩服展示教师们和背后强大的团队。
课件精美、视频选取恰到好处,没有一帧多余画面,每一张图片,每一句语言都经过反复练习,直至成诵。在讲课题目的选取上,除了《南极》是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其他题目《邮行天下,通达万里》《解锁土地密码,决胜振兴之路》等紧贴时事,紧扣课标,但同时也传达出一个讯息:现在的课堂要跳出教材。
跳出教材,我们讲什么?怎么讲?
教研时,常听到老师们感慨:“书上出的不考,考的不出。”想押题,不大可能,光让学生背书、过关,短时间内会有一定的效果,长期看来,不利于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应改变固守课本的思维,克服困难,找到突破口,以变应变。
“得阅读者得天下。”现在的试题,材料长,覆盖面广,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情境即生活。”不管是哪一科,都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中活动题设置的非常好,我们可以少一点知识讲解,多一点活动调节。
“注重素养备好课。”备课时,不仅要把知识点“搬”在脑子里,还要注重素养目标的达成,课堂环节的设置。
“出其不意巧上课。”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采取辩论赛、小组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
“评价方式多元化。”抄五遍,抄三遍的方法对文科科目来说依然可取,不过我们可以依托教材,设置一些新颖的作业,如学习中国水资源,设计节水标志;学习土地资源,对家乡土地利用进行调研,撰写调查报告等。
综合来说,教材还是那本教材,时代却大浪淘沙,滚滚向前。我们一线教师要扩宽教材内容,延伸实践活动,给学生和生活搭建“脚手架”,使学生学会真正的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