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5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5

作者: 萧萧芦苇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2:39 被阅读0次

10月27日

第一卷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整理

十二、称赞与幸福

这一章先分析称赞的本性,并厘清与歌颂的区别,然后得出如下结论:

幸福是受崇敬的、完善的事物,不是我们所称赞的事物。

作者的理由:

1.幸福显然不属于作为能力而存在的事物。

2.根据称赞的本性,适合于最好的事物的就不是称赞,而是更伟大、更善的东西。适合于善的事物也同样不是称赞。没有人会像称赞公正的行为那样称赞幸福。因为,我们称赞一事物,似乎是因为它具有某种性质并同某个其他事物有某种关系。如称赞一个有德性的人,以及称赞德性本身,是因那种行为及其结果之故或者说与某种善的、出色的事物相联系,即称赞总要以某种出色的东西(好的结果或杰出事物)为参照,像快乐、幸福、神等尽管都是善,都得不到称赞,而那些受到称赞的事物就是因为它们才被认为善的。

3.称赞是对于德性的,人由于德性而倾向于做高尚[高贵]的事。它适用于行为、选择或实践。歌颂则是对完成了的行为的,它只适用于完成的行为或业绩。

4.幸福是一个始点,属于始点的和善事物的原因的东西,也就是值得崇敬的和神圣的东西。

十三、德性引论

1.灵魂的无逻各斯部分中造成营养和生长的那个部分,这种能力的德性是所有生物共有的,而不为人所独有。不属于人的德性。

2.灵魂的无逻各斯的部分还有另一个因素,它抵抗、反对着逻各斯的部分,却在某种意义上分有逻各斯,它的本性是完全合于逻各斯的。这个部分是两重性的。

3.灵魂的逻各斯的部分就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部分是在严格意义上具有逻各斯。另一个部分则是在像听从父亲那样听从逻各斯的意义上分有逻各斯。

4.德性的区分也是同灵魂的划分相应的。一部分称为理智德性,另一些称为道德德性。智慧、理解和明智是前者,慷慨与节制是后者。

相关文章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5

    10月27日 第一卷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整理 十二、称赞与幸福 这一章先分析称赞的本性,并厘清与歌颂的区别,然后得出...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3

    第一卷《善》前十章整理 一、所有事物都是以善为目的 这里亚氏有个限制:都相关于可变动的题材。还明晰了一组概念: 1...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1

    周辅成的《序》整理: 一、亚里士多德的思维范式 1.施莱格尔说:一个(西方人)人,天生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就是一...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7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 第三章 快乐与痛苦作为品质的表征 1.又回头看了下注释,了解下亚氏指的品质的定义:在希...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8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 第四章: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这一章作者论述了一个问题: 在什么意义上才可以说,行...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9

    第二卷第五章:《德性的定义:种》梳理 在前面几章通过德性的实践与获得,德性的表征,合德性的行为与有德性的人...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6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二卷 第一章:关于道德德性的获得 一、这一章亚氏先厘清道德德德性与理智德性获得的不同途径。 ...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4

    对辨推理思维比结论重要 ——第一卷第十一章笔记 关于“后人的命运对幸福的影响”这一章内容很简单...

  • 读《尼各马可伦理学》2

    《尼各马可伦理学》译注者序(廖申白)读后整理 萧萧芦苇注:认同译注者较多,又认为该序已很精简,故整理时摘抄了许多原...

  • 《尼各马可伦理学》

    这本书是亚里士多德里最友好最易懂的一本书了,很有逻辑性,层层递进,对句子精心雕琢,可读起来老是觉得过于无趣。可能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尼各马可伦理学》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j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