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2018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一、新理念
1.理念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核心任务)
2.目的: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新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
三、新变化
1.文本结构
2.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
4.增加教学示例、评价案例和命题建议
(一)高中历史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
1.课标修订依据:
(1)体现国家意志,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教育功能;(时代要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要求、个体发展的要求)
(2)根据新的课程方案(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
(3)针对目前课标存在的一些问题,继承与发展
本次修订坚持问题导向,总结经验,借鉴国际优秀成果,突出中国特色,努力破解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继承与发展。
2.课标修订的主要变化:
(1)文本结构新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
五个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关系:五位一体
3.课程结构变化: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二、教学实施建议
1、教师应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树立发展学生的新教学理念;
2、将整个教学过程聚焦于核心素养,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通过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新情景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
4.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
第二课:《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2017)
一、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根本任务
(2)科学精神: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基本条件
(3)法治意识: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
(4)公共参与: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如何落实?
(1)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将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辉和学生活动中)
(2)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
(3)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
(4)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联系起来,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
第三课:《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网站)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
更加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优先发展、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依法治教、统筹推进
二、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到2050年首都教育达到发达国家前列水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先进城市。
第四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
教学的说学逗唱——讲(讲授技能)、解(解惑,思维技能)、做(操作)、写(写作)
01 教师要认真介绍自己
02了解教学的最高境界:深入浅出
03讲关键
04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05 要学生传输知识很容易学的观念
06 不要失言
07 不要拖堂
08 教学要讲逻辑:教师是导游
09教师要讲节奏
10一堂好课的标准:体现知识、方法、思维、情感、教学、创新内涵
11教师要彰显个人魅力:由本色教师向角色教师转变
12教师要注意仪表
13体现教学结构
14教学禁忌
15教师要热爱尊重学生
16学生要学会适当自嘲
17教师讲课要有激情和感染力
18时刻谨记教学的重心在学生
1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第五课《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生存》宣言
第六课《教师专业意识》
一、专业意识:真会是会教的前提(知识、结构、特点、本质、整体把握)
二、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学生的已有经验、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三、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
培养爱的情感(对学生、学科、职业的爱)。对教师而言,爱是一种责任,一种操守,一种敬畏
拓展学习领域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提升研究能力
抓住一切教育实践的机会
第七课《做新时代幸福的好老师》
人民日报《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 新时代来临》
一、教育的本质:培养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二、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合理结构提出的标准:思想品德、知识才能、审美能力、身体素质
三、教师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1.正身树德,教书育人
2.淡定超脱,甘于奉献
3、做一个有课堂魅力的教师
4、做一个有境界的新教师(经师、能师、人师)
对教师自身修养的要求:认识、仪表、语言、气度
有了爱,教育具有了一切机会——冰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