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泰伯庙,首入眼帘是两座石亭子,亭内各有石碑一块。分别是“汉桓帝敕封奉祀侯”和“乾隆十六年皇上谕祭文”。没仔细阅读,拍了照,就匆匆去参观两旁的古色小楼。
先走进了东面的小楼,楼下是吴国历代君主画像碑,先看到夫差,然后是阖闾,吴王僚,一代代往前,直到泰伯。

上楼,都是历史的记载,记载了历代重修苏州泰伯庙的故事。

其中还有对无锡泰伯庙的介绍。有机会再去无锡泰伯庙去参观。
下楼去了至德殿,殿内有三尊塑像,中间是泰伯,左右时仲雍和季札。我原以为还有后院,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进西面的楼,上楼灯关着,也看不清什么,陈列着一些陶罐等文物。

走马观花离开了泰伯庙,对泰伯有了初步的了解。泰伯是周太王长子,他有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季历和他的儿子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素有贤名,周太王有立他们为储的意思。于是,泰伯和仲雍同避江南,定居在太湖边的梅里(今无锡梅村)。后世人为了纪念泰伯以天下相让的贤德,建立了泰伯庙。
千百年以来,泰伯已经成为吴地人文化的一个象征,人们尊重他、纪念他,帝王将相路过时祭拜他、文人墨客也特意过来祭奠他……泰伯不仅仅代表了他个人,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苏州文化符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