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历史有意思中国
泰伯仲雍奔吴,是主动让贤,还是另有隐情?

泰伯仲雍奔吴,是主动让贤,还是另有隐情?

作者: 冷眼观史 | 来源:发表于2018-11-30 21:24 被阅读14次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对苏州人来说,泰伯、仲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泰伯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留存至今的古迹。

    泰伯、仲雍作为贤士大德,受到了历朝历代的尊崇,根据《史记》的记载,他们为了满足父亲公亶父决心传位给幼弟季历及季历的儿子姬昌,主动放弃了继位的资格,不远千里从关中迁居蛮荒的吴地,既成就了八百年周天下,还成为最早开发江南的先驱。

    在泰伯仲雍之前,有尧舜禹三代圣王禅让,之后还有吴王寿梦的四儿子季札、唐朝宁王李宪等主动让位的例子,泰伯仲雍的做法似乎也很正常。

    但是,尧舜禹的故事早已有武力逼迫的争议,李宪更是目睹了唐朝初年多次宫廷政变,面对强势的弟弟平王李隆基,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

    因此,悦史君认为,泰伯仲雍奔吴的背后,可能不是主动让贤这么简单。

    《左传》的成书时间早于《史记》,在《僖公五年》这一章节中,虞国大夫宫之奇对泰伯、仲雍的后人虞公说道:“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这里的“大伯”,就是泰伯,宫之奇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泰伯因为不听从父亲公亶父的命令,所以就没能继位。

    这里的说法显然跟《史记》中不一样,泰伯之所以没能继位,不是因为主动奔吴,把位置让给弟弟季历,而是因为他没有听公亶父的命令。

    泰伯没有听从的命令,是什么呢?

    悦史君认为只有一个,就是公亶父要求传位给泰伯的幼弟季历及季历的儿子姬昌。

    按照殷商时期的宗法制度,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是继承制的主流方式,泰伯作为公亶父的长子,是当然的继承人,而他的弟弟仲雍、季历,也有权利依次继承他的位置,但季历之后由谁的孩子来继位,公亶父提出由“圣子昌”,即姬昌继位,泰伯、仲雍的后代被排除,泰伯不听从这样的安排,连君位都不继承就跟二弟仲雍一起逃亡了。

    成书时间比《左传》还早的《逸周书》中,也在《世俘解》这一章节中,写了周武王姬发攻灭殷商后,祭祀先祖时的一个细节:“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

    这里的“太伯”,就是泰伯,“虞公”就是仲雍,兄弟俩跟周太王公亶父、周文王姬昌等人一样,成为周朝祭祀的对象。

    泰伯、仲雍能在身后取得这样的地位,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都曾被公亶父立为储君,只是他们不愿意作为过渡君主,才选择放弃君位奔吴。

    到这里,《史记》中关于泰伯、仲雍直接出走,把储位让给幼弟季历的说法,也就不成立了。

    不过,无论泰伯、仲雍是主动让位,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而出走,悦史君认为,他们奔吴的壮举,客观上给江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也是苏州人值得纪念的先贤。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书评人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泰伯仲雍奔吴,是主动让贤,还是另有隐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cj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