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觉得自己不够美的身体里都有一颗破碎的心,都藏着一个想要被父母欢迎和期待的小孩儿。
人们行走社会,适度的面具还是需要的,心理学叫做“防御”,就是一个人为了“活”下来而做的努力。它不是件坏事情,而是为我们的内在安全提供保护;但同时,如果防御长久僵化,也会阻碍心灵的成长,破坏内在发展的韵律和美感,缺乏人格层面的弹性。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能够灵活使用防御,充分展现了这个人心理的成熟度。那些让我们感受到很有人格魅力的人,都会娴熟使用这种更加成熟的防御。这种能力是心理上的整合与恒定,也就是所谓的内聚性自体。
在早年的生命中,如果我们被养育者充分地回应过,自体将变得充盈丰富。它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内核,感觉很抽象,却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内心空间里结合得很紧密,时间上也是持久的。拥有内聚性自体的人,体验到双脚稳稳踏在大地的扎实,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自信、安全、存在以及价值感。基本感觉“我是好的”,他们的内在不会轻易被摧毁;因此,对于具备内聚性自体的人来说,容貌只是人生中的一件小事,活得舒心自在是根本。一个人内在的紧致性,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是松弛和缓的,或者是灵动活力的,带给人踏实和希望,总之都是美的。
相反,脆弱散乱的内在会不断强化人的紧张感。当自体的心理能量抗衡不过具体现实,为了避免痛苦的体验,不得不塑造对外的完美一切,与内在的无力感保持距离,以获得相对的安全。越注重外在,越容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同时外界是变化和不可控的,没有坚韧的自我,总是无法超越客观现实,整个人的感觉是悬在半空中奔跑。即使得到短暂的认可,也是有条件的爱,一旦被拿走,又将跌落在原地。
现实生活中,称自己是“颜控”的男生女生,不在少数。颜控的男生女生基本都是在父母的否定、期待和鞭策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并没有被种下过“无条件被爱”的种子,羞耻感总是与他们如影随形。为什么在很多孩子的心中,无论父母如何相貌平平,还是觉得自己的爸爸最帅,妈妈最美?因为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自己是被父母爱着的,有价值的;这对内聚性自体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中,也包括父母的力量带给孩子的安全感。
没有人没受过伤。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找到一个无条件爱你的人几乎不可能。如果有,也存在限度的问题。先接受“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的事实,再从有限、有条件的各种关系中,主动去寻找和创造爱与被爱的满足。比如得到同事的一个小帮忙,伴侣的一句贴心关怀,父母为你做的一桌饭菜。还可以自我满足,比如定期拿出一笔钱和一段时间,告诉自己在这个范围内可以不留余地尽情挥霍。这些小事情会聚沙成塔,慢慢积累,让我们去感受爱,也成为爱。有爱注入,人就美了。美和爱不仅是一个表面的东西,更是生命由内而外的一种存在状态。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体验到这些细小的爱,就要觉察心中是否有巨大的恨没有拿开。心理学上有个美丽的悖论:只有我们真正做自己,不再憎恨自己,才能真正改变。而不是把自己变好了,才有理由爱自己。谁有能力克服这些自我憎恨,谁就真的将美贯彻到底。那时的“美而不自知”,将照亮自己,也成为别人的光。(根据徐亚辉相关文章整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59213/c4f0ffab48012fa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