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小时候没有什么玩伴,孤僻,他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自创一些游戏,其中之一就是把一堆石块摆放各种形状,后来他从医、成家后,他的儿子回忆小时候爸爸会陪他玩石块的事情。到晚年,荣格在波林根买下一块地方,自己用石头搭建了一个石头房子,他的四位一体的结构分析理念也是这些游戏里塑造而成。
但他小时候一定不会想到这个游戏对他日后有那么大的影响,当时只是好玩,儿时的游戏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维尼科特就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创造力,儿童时期多玩耍太重要了。
但走过不惑之年越发感觉人生就是一场游戏,有一句戏语“人生是场戏,全靠演技”,但从游戏人生的角度如果把人生的过往看成玩游戏就会赋予好玩有趣的乐趣来,认真的演呗。
我就很喜欢看小孩子如何玩耍,这里不包括看电视打游戏,现在也不排斥电子产品,毕竟就生活在电子产品的时代里。我感兴趣的是孩子如何度过TA的闲暇时光。以及如何和别的小朋友互动的。 有一个八个月大的宝宝到我家玩,他妈妈一把他放在地上,他就运用他的爬功迅速扫遍我家所有的房间,尤其在有抽屉的东西都一一打开然后掏光所有的东西,再大一点,他喜欢爬到我家的上铺坐在上面,直到他妈妈拉他回家才回,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从来没有阻止过,他现在有十几岁了,一旦专注一件事也是乐此不疲。每个小孩都会对外界好奇喜欢探索,大人要做的就是允许并保证安全的不去干扰他。玩耍是孩子的重要时刻。
很遗憾我经常看到的是家长过多参与孩子的游戏里,引导到还好但大多是指挥,以至于孩子好像是游戏也没有兴趣。有一次一个妈妈带着一个两岁多的宝宝,玩积木,小孩子很喜欢貌似,就在那里摆弄,妈妈有一搭无一搭的帮搭着,而且还和朋友说话,小孩子被动的被妈妈牵引着搭成个汽车的样子(妈妈好厉害,我不会)。突然,好像是妈妈的大宝下课了,妈妈立刻让孩子停止,哗啦把积木都推到放进了盒子里。小孩子也就一个一个的捡进去。动作很慢,之后被妈妈牵着离开,然后他边走边还回头看那个积木盒。这个过程就感觉孩子是被迫跟着妈妈的节奏,孩子的空间非常少。
大人觉得游戏都是些无用的东西,可有可无,做什么事都以有什么用作为标准,阅读是为了写作,学游泳是为了考试,旅游是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从来没有一个是因为喜欢而学,好像喜欢什么就去学是一件搞笑的事情,莫名其妙!人不可以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么?万一做着做着就有用呢?有些大人太着急了,太害怕失败了,太想看到立竿见影的事了,所以也容易焦虑。
请珍惜孩子的兴趣,前几天讲到孩子的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的导师说了一个催眠术语“锚定”,当一个孩子到了一个地方捡到了一个他喜欢的树叶或者别的东西,他带回家珍藏起来,长大后,看到这个树叶就想起他曾去过的地方,唤起了早年的回忆,有了美好的感觉,这种美好的感觉可以滋养他的生命,比树叶本身价值高多了,这个树叶就是他的锚定物,是他的内在资源。
同理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也许此生不会再去第二次,在那里或者一家小店发现一个你看着特别喜欢的东西,那一刻你锚定它了,它也锚定了你,就请拿下,多年后它就成了你的锚定物。
孩子玩耍游戏是沉浸在一个自我的空间里,那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请不要打扰,他的空间越大,意味着他的内在越大,内心更丰盈,抗挫折里和耐受力更强,如果我们不断的干扰他,那么他就形成不了自己的空间,也没有自己的锚定物,在人生以后的岁月里一旦遇上挫折,就容易崩溃。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劝我们的家长不要事无巨细的关心他,给他一个成长的空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