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作者: 程冰雪 | 来源:发表于2018-10-10 17:44 被阅读57次

【原文】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冰雪译文】

    《诗经》上说:“唐棣之花绽放,花开摇曳翩翩、花影扶疏相反。怎不想念你呢?只是离得太远。”孔子说:“还是不够想念哦,真想念的话哪有什么远不远!”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诗经》里有很美好的一句想念心上人的诗:“行迈迟迟,中心摇摇”,和这句花影重叠的意境差不多。思人和思道有差别吗?钱穆大师说,此章也是暗指“仁远乎哉,道不远人也,思则得之”。

《论语·雍也》篇中孔子对冉求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做不到是指半途而废,你今天还是画地为牢,根本就坐而论道,孔子是骂弟子嘴上功夫太多借口开脱,事实就是压根儿还没起步!)

《论语·述而》篇中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真的远吗?你想做到仁,起心动念处,就做到了!)《论语》中不泛类似这样的经典章句,都是鼓励人们求学求道要主动积极,别找任何借口——也是王阳明的四部曲: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迈开第一步,就朝目标靠近了一步!日新又新,日拱一卒,滴水石穿。

钱穆大师说,“此章言好学,言求道,言思贤,言爱人,无指不可。中国诗妙在比兴,空灵活泼,义譬无方,读者可以随所求而各自得。而孔子之说此诗,可谓深而切,远而近矣。此章罕譬而喻,神思绵邈,引人入胜,《论语》文章之妙,读者亦当深玩”。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交大的老校长唐文治先生曰:

“盖天下之学者,其大患恒在于不思。能教育者,要在善导学者之思。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不思,虽圣人无如之何也。能思而后能由浅以入深,由近以及远也。

故读《子罕》篇又有倒读之法:能思而后能听法语,而后不至于无闻,不至于秀而不实,不至于功亏一篑;能思而后能得博文约礼之教,而后能多才多艺,而后能保斯文之在兹……”。一个好老师胜过苦读寒窗二十年,一百年过去了,老校长的导读好方法“倒读”仍然震耳发聩,仅以此结束《子罕》第九章。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附录文献参考】

    蔡节曰:诗人之意,以华之相背,兴室之相远,言“吾岂不尔思,但室远耳”。夫子借而反之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自未思言之则为远,既思则近矣,辞涵蓄而意盖深远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此诗人因物以思人也;“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此夫子借诗以明道耳。

    朱子曰:夫子借其言而反之,盖前篇“仁远乎哉”之意。

    程子曰: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但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此言极有涵蓄,意思深远。

    张栻曰:夫子谓道非远人,特未之思耳。夫道以为易知乎?则精微之际未易可择也;以为难知乎?则其天然之理本自不隐也。曰“易”,则学者忽而不克究;曰“难”,则学者将怠而不知进。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而显微之几,循求之序,亦涵蓄而备尽矣。

    刘宗周曰:圣人闻沧浪之歌而启自取之机,触唐棣之诗而反不远之道,皆得意忘言,化朽腐为神奇。斯道散殊耳目之表,一经指点,顿令生意跃跃,风人之旨意在言外,圣人之说诗亦意在言外,如镜花水月不容拟议,恰证无上妙道。悟风人之旨,可以言道矣;悟圣人之说诗,可以言学矣。

    蕅益大师曰:此与“思无邪”一语参看,便见“兴于诗”的真正学问。

    冯厚斋曰:古人说诗不必其本指也。诗人之指,谓思其人室迩人远尔,夫子谓道不远人,思则得之,故反诗人之言以明之也。

    程树德曰:窃谓此章止是发明思之作用,与反经合权无涉。孟子深得夫子之意,故提出此一字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自宜别为一章。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借《诗》以勉人用思之意。思之为妙,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今《诗》所谓室远,毕竟是未之思耳,若果思之,则此心之灵明,虽于万里之外,千百年之上,一思即至,初无障隔壅蔽,夫何远之有?夫道在于心,思乃尽心求道之功,人之于道,只徒事口耳,而不求之于心,故以为远。若求诸心,则欲仁斯至,何远之有?是以君子贵近思之学也。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本章书目】

    《诗经》《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集说》《论语集释》《论语点睛》《癸巳论语解》《论语意原》《论语正义》《论语新解》《论语学案》《朱子文集》《四书稗疏》《毛诗疏》《尔雅义疏》《四书解义》。

相关文章

  •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原文】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冰雪译文】 《诗...

  • 何帆读书法(读书笔记)

    一、六经注我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曾经有人问宋代理学大师陆象山为何不著书,他答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 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只是一个先后顺序,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我注六经,一定会陷进六经里而不能自拔吗? 我注六经,是说我信任并遵循六经的含义,还是说我解...

  • “六经注我”

    我的学习经历了两个阶段:“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六经”原指儒家经典,这里代指需要学习的东西。我注六经:这个阶...

  • 读书谬误

    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带着问题去读书。

  • 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 还是 我注六经。 顺序不同。 意义天壤之别。 读书就是要六经注我的境界。 注:融会贯通。注入。 读书思考...

  • 夜读冯友兰先生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

  • 《六经注我 之我注论语7.23》

    【原文】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 冰雪浅见译文】 孔子说:“上天赋予了我这样的品德,桓魋...

  • 六经注我

    今天分享一个别处看到的学习经验 ————不要“我注六经”,要“六经注我” 什么叫“六经注我”?就是以我为主。 ...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命运。 不同的命运,统一于一个人生。 六经注我,是把书读厚的过程。 我注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9.31》直道相思了无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lm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