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跑道上,提前看到终点

作者: 全宇宙最鸡毛蒜皮的鸡毛蒜皮 | 来源:发表于2017-02-24 22:47 被阅读336次

    这并不是非常非常动人的书,有很多统计和数学,更像科学。
    但它就是会非常理性地告诉你,父亲母亲会死,自己也会死,所有人都会死。
    我就想要提醒自己随时记得这个!

    这是一位豆友的书评,个人觉得是对这本《最好的告别》最中肯的评价。 书封

    总觉得自己平凡又幸福。平凡在于自己的长相、家境、学校、工作、婚姻;幸福在于一路走来都顺风顺水,没有什么大风大浪。目前作为一名全职妈妈,也是沉浸在自己的小确幸里,陪着孩子慢慢成长,父母与公婆都身体康健,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定期相聚,共享天伦,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慢慢流淌,我们会幸福永远。

    《最好的告别》其实不叫最好的告别,翻译者在最后说,这本书应该叫:凡人有死。是啊,我怎么能这么糊涂,看不出现在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古人早就说了,人生苦短,蜉蝣一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以为自己懂了,直到看完《最好的告别》才看到了人生真正的终点,那里一点也不美好,那里很凌乱、那里充满了药水味,那里的人们都很绝望。

    如果够幸运,我们会躲过一切天灾人祸,慢慢变老。最后,我们最大的敌人——时间会一点点地夺走身体机能与心智。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不不不,这本书不单单只是讨论衰老这个话题,它主要讨论的是: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我们如何能够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目前我所接触的城市里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无奈地表示岁数再大就要去老人院生活;而农村老人还是以居家养老为主。这两者可能都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到了身不由己的时候,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如果照顾者没有爱心,即使在自己家里也如同地狱,不是吗?

    美国的医保养老系统相对于大部分国家来说,已经相当成熟先进了,本书的作者在书中还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其中的一些顽疾与弊端。
    说到这里就不的不提一下本书的作者:

    阿图•葛文德,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受到金融大鳄查理•芒格大力褒奖的医学工作者,《时代周刊》2010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中唯一的医生。哈佛公共健康学院教授,哈佛医学院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病患安全挑战项目负责人,《纽约客》等杂志的医学专栏作家。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2003年美国最佳短篇奖得主,2002及2009年美国最佳科学短篇奖得主,2009年荣获哈斯丁斯中心大奖,2004年被《新闻周刊》评为“20位最具影响力的南亚人物”之一。


    作者:阿图·葛文德

    瞧,他是一位很牛逼的斜杠青年,长得很像《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法汉,是医生里写文章最好的,是写文章里做手术最漂亮的,每一个维度都做到了极致。所以不用担心这本书充满了医学术语,作者的文字功底保证了这本书的可读性,作者思想的深刻让这本书更具深度。很多人读他的书后变成了他的粉丝,包括巴菲特的拍档查理·芒格。

    读这本书,三度落泪。

    第一处是作者岳父吉姆的母亲爱丽丝,守寡半生,身体硬朗,独居到84岁后行事日渐糊涂,经常摔跤,失能失智。于是吉姆把她送到附近的养老院。两年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母子俩坐在养老院的大厅,爱丽丝突然靠近儿子,只轻声说了一句话。

    “我准备好了。”她说。
    他望着她,她望着他。他明白她的意思,她已经准备走了。
    吉姆说:“好的,妈。”

    第二处是作者的一个癌末病患道格拉斯,虽然被癌症折磨,肚子鼓得像个皮球,但每次到医院时都涂着口红、银白色的头发一丝不乱、衣服平整无尘。读到道格拉斯的女儿写给作者的那封信,我泪如雨下。

    妈妈于周五早晨去世了。她在安静的睡眠状态中停止了呼吸,走的非常平静。当时我爸爸一个人陪在她身边,我们其他人都在客厅。这个结局是如此完美,正如我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三处是作者的父亲临终前作者和妹妹、母亲陪伴左右,他的父亲选择家庭善终服务,得以在家里跟妻儿平静地告别。他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当回光返照时,

    我问他:“如果可以的话,你是不是更喜欢睡过去?”
    “是的。”
    “你不想像这样醒着,感觉到我们,跟我们在一起吗?”我母亲问。
    有一会儿,他没有说话。我们等待着。
    “我不想经历这个。”他说。

    为什么这三处会让我动容呢?借写这篇读后感我才理清了自己的思绪,里面隐藏了我自己的临终心愿。

    1、一个人再独立能干,终有一天需要别人照顾,如果我到了那一天时,一定要服老、要勇敢、要接受现实。

    2、即使再老也不能邋遢,保持整洁是自尊,也是赢得尊重的前提。

    3、少年夫妻老来伴,活着时好好相爱,走的时候不留遗憾与怨恨。

    4、如果可以我也会写一份临终复苏要求,如果生命的最后阶段我的心跳或呼吸停止,不要尝试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不做胸外按压或电击,更不要喉咙插呼吸管。如果那时候我们也有家庭善终服务,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不想再讨论美日中的老年福利政策了,分析起来满眼失望,算了,我是外行。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能读到这本书犹如在人生的跑道上提前看到了终点。

    作为读完这本书的年轻人,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1、花时间探索什么是自己的天赋,想明白了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努力提高收入,赚很多很多钱。

    正如吴晓波所说的,他需要用钱来保卫那些他所珍视的价值,他所珍视的人。钱直接决定了个体最后的尊严指数。

    3、买养老保险、重疾险、意外险。

    4、每个月拿出节余的60%投资,跑赢CPI。

    5、定期与父母团聚或电话沟通,把这件事写在日程本上,别总是觉得来日方长。

    6、吃想吃的东西,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方。不要总想着拖到自己退休以后去做,那是遥遥无期的。

    7、锻炼身体、注重饮食、延缓衰老。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能自己上厕所都是莫大的幸福。

    8、发展一项长期的兴趣爱好,丰富退休后的生活。

    9、看一些类似本书类的临终关怀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让自己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同时为生命的终点做好准备。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揣摩的地方,留待以后温故知新吧!

    清晨醒来,想想自己现在还活着、能够思考、可以享受人生、可以去爱别人,这是上天赐予我们多大的恩惠。
    ——马可·奥勒留(121--180)古罗马皇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人生跑道上,提前看到终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lm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