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声明:作为一个经济小白,笔者为数不多的经济知识恐怕还来自于学生时代的课堂。而且,本书还只看到四分之一,尚不完全清楚作者的结论。因此,本文仅为当下阅读后的发散感想,无力发表经济见解。
在19世纪的经典小说中,财富无处不在,贫富矛盾更是展现地淋漓尽致。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要想过上舒适优雅的生活,至少要有20~30倍于平均水平的收入。
随着殖民全球化和人口的空前增长,资本迅速积累生息。继承庄园土地成了富人最常见的资本收入方式,穷人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收入来维持生计。——拼搏抵不过拼爹。
是不是感觉有些熟悉?
当赤贫的年轻一代无法通过努力工作出人头地,要靠“拼爹”“迎娶白富美”来改变财富的话,那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呢?可想而知,社会矛盾将不断激化,平等成了穷人们的诉求。
在经历了无数动荡的运动和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在20世纪迎来了变革。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再是土地、庄园、租金,奴隶制废除,农地资产让位于商业、工业及金融资产。
这是全新的领域,每个人都有机会。白手起家遍地都是,人类第一次真正依靠个人努力就改变了一代人的人生命运。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终于来到了21世纪,情况还这么乐观吗?皮凯蒂说,不。
透过长达300年的数据来观察收入分配的变化,他认为现在与19世纪的情况有点像,看似辉煌的黄金时代,底色却浮出了贫富差距不断加大的灰暗。
皮凯蒂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强劲的人口增长往往能发挥均等化的作用——因为兄弟姊妹太多,你不能指望继承父母的财富而活着,每一代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人口增速在下降,许多国家已经经历了“人口转折”,在走向老龄化社会。如果没有巨大的政策调整,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贫富差距又将越来越大。
实际上,近几年,“拼爹”思潮已崭露头角,资本的声音越来越响亮。
国民收入=资本收入+劳动收入。按照皮凯蒂在本书中对资本的定义,资本专指非人力资本,所有形式的不动产(含居民住宅)、公司机构的金融资本和专业资本(厂房、机器、专利等)。试问,现在多少年轻人拥有资本收入?
当年轻人无法单纯靠个人劳动打出一片天时,会常常生出“知识无法改变命运”的无力感。关闭的上升通道、板结的人口结构,往往激生矛盾。
双方的阵营一直在对峙。穷人更想要平等,期待社会重新分配财富;富人更想要自由,想要捍卫个人财富的权利。
平等还是自由?皮凯蒂选择了平等那一方。这可能也是他备受其他经济学家诟病的原因之一。
我还没有读到皮凯蒂对中国现状的分析,尽管中国资本收入没有继承遗产这一块,肯定也有很多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但无法否认确实也存在收入不平等的现象。
在北上广,博士学历不如一套房。这就是资本收入碾压劳动收入的表现。连相亲鄙视链顶端都是那些拥有稀缺资本的人。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何帆说,中国人反感的不是作为结果的收入不平等,更令人痛恨的是作为起点的机会不平等。
皮凯蒂认为,贫富不均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爆发革命。也许,这一次革命会相对温和,不再是付出血肉代价的战争,而是科技变革的力量。
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拉近了起点机会的平等,草根网红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积累财富。
未来,人工智能或将取代大部分的工种,资本构成可能又会发生新的变化,也许人与人之间也许不再存在劳动关系,我们只需专注自我。
再未来,虚拟世界到来,一切现实中的不平等,也许能在另一个世界获得弥补。当然,平等可能永远不会到来,只会无限趋近。
【我是云不语研究所所长,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