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不偿失的盛世” 康乾盛世是我国封建历史上较受关注的一段时期,而将其推上顶峰的乾隆,毋庸置疑,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人们对其印象最深之处还要数“写诗狂魔”QaQ。下面就以70后蒙古族作家张宏达先生的视角来走入这封建时代最后的盛世。
乾隆自幼聪慧异常、体格强健深得祖父康熙喜爱受其“养育宫中”之恩,雍正继位后继续接受其教导培养,在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祖父两辈为乾隆出众的治国才能、坚毅的性格品性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雍正15年,乾隆正式成为了大清王朝的新船长。乾隆可谓是运气最好的皇帝之一,在帝位交接始末水到渠成、波澜不惊毫无其历代先辈继位时的血雨腥风,况以人生最盛的25岁继成大宝。
“帘前月色明如昼,莫作人间暮夜看”祖父两辈奠定的基础加以乾隆的勤政爱民,以及得益于其超高的智商、学问而打造的高效率官僚队伍是乾隆盛世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下,乾隆时期农业飞速发展(纵向对比历朝历代口粮来看,秦汉417亿斤、唐代626亿斤、宋代835亿斤、明代1392亿斤、乾隆时期2088亿斤并达到最高峰)人口持续增加,最终支撑社会各项指标。(商业 教育 军事)达到中国历史顶峰。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753年乾隆展现强大的魄力力排众议趁准噶尔汗国内乱出兵,历经6年平定天山南北以及巴尔喀什湖附近一带而这场胜利是从康熙35年(1696)开始三代皇帝共同努力的漂亮结局来的属实不易。这也是除元代以外中国国土面积所达到的最高峰以及今天中国的大致版图。
钱穆先生说过:“历史是连续发展的”。明的覆灭在万历时期已然埋下祸根,屈辱中国近代史的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康熙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专制统治者刻意制造的春天,最终无不演变成严酷的冬天。乾隆13年孝贤皇后去世,乾隆统治风格巨变。松弛的儒家治国理想的破灭加以挚爱的逝去、官僚派系的斗争、混噩的官僚队伍、人民的诋毁,乾隆撕下和善的面具,扬起了手中的鞭子,政治风格重回刚猛、狠戾。从自己的儿子永璜永璋到权臣鄂尔泰张延玉;从大兴文字狱到长达几十年的禁书销书和消灭底层民众记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进入清朝以后士大夫本已逐渐散失了气节,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文字狱与文化消除制度到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精神迅速堕落,底层民众权力、意志也被剥夺干净,压制糜弱。在这之后中国一蹶不振,意志丧失,在农民起义与外敌入侵面前都缺乏抵抗力。
“盛世的崩塌” “一张一弛,宽严相济”是乾隆的统治风格。30年高压统治后,70岁的乾隆放下了手中的鞭子,以安定团结和庆为重。在这之后官僚体系的道德精神堕落加以皇帝对其控制的松懈,必然会使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和珅与议罪银制度的提出;乾隆自身晚期的自我松懈、私欲享受与下意奉承;官僚体系的集团化腐败这些都是期间表现。而最为昭名的甘肃冒赈案显现了乾隆晚期贪污腐败的特征①涉案数额从小到大②腐败官员由底层向高层发展③贿赂公行,腐败呈集团化、公开化趋势发展。而古稀之年的乾隆已成为权力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投其所好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都已作为错误被清洗掉了。乾隆在位的60年正值英国工业革命乃至西方国家纷纷革命的时期正如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到那样:“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往往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和世界,甚至无法对自己力量形成恰当符合实际的判断而失去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马戛尔尼英国使团访华。
1840年某日英国舰队又驶回广州。不过这次出行没有发生争议,因为他们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尘封的大门。
引申原文作为结尾:乾隆盛世是一个饥饿的盛世,恐怖的盛世,僵化的盛世,是基于统治者利益最大化而设计出来的盛世。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