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这个字怎么理解呢?
左边一个“矢”,“矢”的意思就是射箭;
右边一个“口”,“口”是目标。
“知”的意思就是指射箭射中箭靶。
“知识”又是什么呢?
MBA智库是这么解释的:“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拥有潜在的能力为特定目的而使用。”
“学过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又如何理解呢?

李笑来说,要通晓一个概念的意思,还要通晓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所以:面对一件事,首先要弄清其中的来龙去脉和逻辑关系;其次要了解环节之间的关联;第三要在正确方向上,坚决的贯彻执行既定计划。建立在一知半解基础上的深度推进,无疑是在不确定因素基础上装了加速器。
前两步是“知”,后一步是“行”。“知行合一”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合上边提到的问题:我认为,“道理”要懂,“行动”同样重要。
上周临时接受任务:去成都解决问题,修改招标参数。
1.没有任何人告知这次去成都的具体细节,一再多方追问下,才收到几年前广州项目的参数;带着这个参数去修改现在招标的参数。很多不适用条款,居然是直接截图给我。
2.我在客户会议室沟通交流,跟竞争对手互相“夸赞”,公司协调这个项目沟通的微信群里远程操控的领导们居然个个是语音指挥。
3.协同的香港同事需要确认文件底稿中某一条款一个具体位置条目,北京同事居然直接把几万字的文档扔到微信群。
首先,所有人不明确这个项目的具体需求;第二,不能知己知彼;第三,内部没有统一打法,不知道怎么干。
不“知”是何物,故不明白如何“行”!
“知行合一”,是一个整体。二者如同硬币的两个面,相辅相成。
如同森林中一棵大树倒地,如果没有耳朵在现场,就不会有声音出现。因为声音的产生有两个条件,声波和耳膜,必须同时在场。

放在“知行合一”仍然一样,进步=学会道理+有质量的行动。只懂得道理,不去行动自然不会有进步。
“学以致用”就是“知行合一”的“前传”,所以学了道理,掌握了知识,没有用;有用的是把这些知识和道理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成为“工具”。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学时代政治课上学习的理论历历在目,怎么人到中年才一次次再“理论联系实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