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方式上,中日两国一直在互相借鉴和学习。
两年前,笔者一家三口到日本打卡【大阪儿童乐园】。名字虽叫儿童乐园,但其实是一个集科普、人文关怀、趣味玩耍于一身的综合儿童活动中心。有乐园区、科学区、甚至还有世界音乐区等。
那里其中有一个体验项目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体验残障人士的日常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便利设施等。
当时正好有日本的小学生在体验在这个体验项目中,设置了一个模拟的生活场景:有一节地铁车厢、地铁站闸机、自动贩卖机等。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孩子们需要坐上轮椅,体验残障人士的出行。众所周知,日本对残障人士的便利设施做得比较到位。孩子们将乘坐轮椅,体验到这类便利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
该项目的意义很好:
1、让孩子们关注并正确认识社会弱势群体(当然,孩子本身也是弱势群体之一);
2、孩子们通过亲自的体验,会真正认识到到弱势群体的不容易,促使他们懂得换位思考,体恤和关怀他人;
3、孩子们总是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当他们体验过目前的弱势群体设施后,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改进想法。
后来笔者发现,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体验项目(有政府设置的,也有社工组织设置的)例如:蒙上眼睛,体验视力障碍人士如何在“盲道”上行走;戴上耳机,体验听力障碍人士的生活;肚子绑上重物,尝试弯腰捡东西,体验孕妇的生活…
如此特别的换位体验教育,您觉得如何?
据笔者了解,国内今年也开始有类似的体验教育。如“适老体验”,就是让大家体验老年群体的不易。相信我们国家会越来越重视这类教育。如“孕妇体验”,让男同胞们体验“生孩子”的疼痛。
国内社工团体在做的“适老体验””毕竟,关爱特殊群体虽是社会共同提倡的价值观,但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更应该让人们换位去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