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啊,就是窝里横”这句话小时候经常听到,一般是说一个小孩儿出去了没出息,任人欺负,可在家的时候,却是个大王。一般来说,大人这样说孩子心里总归是不情不愿。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家宝贝没出息,甚至还被人欺负。现在,我都快21岁的大姑娘了,却越发觉得自己也是个“窝里横”的主儿。我已经忘了,上一次和别人吵架是何年何月,且所为何事。
高中时候,班级里有个女生,和我关系不错。这个女生在现在的我看来也是个小孩儿脾气。她经常和左右两边的同桌冷战,甚至冷战死半天以后还会掀起骂战。我曾经说:你呀,真是爱憎分明。起矛盾的原因无非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我看来完全可以耍点小心思赖赖皮就躲过去的,可在她看来,那是触碰原则和底线的矛盾,绝不能原谅。高中那会儿,同桌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遇到个小组讨论,我都替他们尴尬,她可倒好,浑然不知。在我看来别别扭扭的状况他人却处理的游刃有余。
我是个感性的人,常掉眼泪。高兴也哭,伤心也哭。看电视,碰到大结局那是必哭。在我的世界里,一切的大团圆和不和谐都值得动容。看到大团圆,喜极而泣,看到不和谐的因素,心忧而泣。
这一点还体现在与人相处的方面。
我十分抗拒和朋友撕破脸,放到明面儿掰扯,计较。吵架这种东西,可见人品。撕开了伤疤撒盐,弄疼了就占了上风。然后冷战,恍恍惚惚间耽误一大摊子事儿。要说原则,何人没有。我心里边顶看不上的人便是软弱无知,浅薄低俗,污言秽语,小肚鸡肠甚至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但人总是立体的东西,这个面儿惹得我生厌,那个面儿却又能铺平我皱起的眉头。也可真奇了怪了,和面团似的打哑谜倒也相安无事的结交了许多可心的朋友。但心里边却越来越失落,这种失落感源于感知到自己在怨恨。
说到怨恨,它不同于“背叛”。背叛二字代表重生,说明找到了新路。而怨恨则多是无能的借口,腐烂生锈,挣脱而不得。
怨恨自以为是的圆滑,实际上却是不敢说出口的“不”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安全度”。人只会对自己信任的人发脾气。这就让我想起了“窝里横”。在家待着,不出三天和我姐便会因为抬不到桌面的事儿吵架,一改在外的模样。处女座的拧巴发挥的不留余地,可总是不到半个小时又蹭到姐姐身边,吵闹着要吃好吃的,催着她去给我买。倒也尝到了当妹妹的好儿,姐姐对我稍一刻薄就去爸妈那儿参她一本儿。但这点任性却用不到朋友身上。
身边的人说我脾气好,有时候她们都看不下去的情况我却能笑着过去。这句话听的时候我依然当成是一句夸奖,顺顺当当的结束了这场试探着说出掏心窝的对话。但却是一棒呼到了心里,这种做派说不上好坏,但总归不和谐。
初高中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大多有过矛盾。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甚至上边提到的冷战都没能免。心换心评价我的时候,她们绝不会像普通朋友一样,只觉得我开朗。因为她们见过我最不是人的样子,听过我中伤她们的混账话,也共同经历了许多值得记忆的事情。层层累加,彼此之间早已有了默契。没有矛盾可以离间,也没有说不出口的面子话值得人生闷气。坦坦荡荡,痛痛快快。生活就是一张过滤网,留下的总是最可喜的。
上大学就会发现,和大一大二的同学聊天时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就是:高中。许多人的朋友,寄托都在那儿,也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小孩都善良的不愿意生事。
去豆瓣,知乎,贴吧随便逛逛,都能搜罗出一网子的同道中人。20多岁的大学生大多明晃晃的吞噬孤独。外界强加的“成功学”和主流媒体宣言的“宫斗剧”以及大学里最不能少的学生会,社团甚至大学寝室都是行走的教科书。印象里除了笑就是大笑的姑娘也会在深夜两三点发条圈儿:成长就是把哭泣调成了静音。其实能舍得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公开的发出来也是一种勇气。不像我一塌糊涂的时候还不忘了设置对自己可见,太多缱绻的心事道不出去。和谁置气,又和谁竞争?
我不知道高中的那个女生现在是不是依旧我行我素,面对触及底线的人是否还是那么义正言辞。真的希望她依旧是那样:率真,可爱。却也不希望自己变回那个样,毕竟成年人的世界里,非要理个是非分明,非黑即白实在是不明智。我没有棱角,圆滚滚的。但内里实实在在,底气没丢。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是说一个人怎么样的行为就代表她把你当成了朋友?评论很多。有一个人这样写:吵的不可开交,伤筋动骨。仔细想想,值得我发脾气的人同样也是我珍重的朋友。至于,笑着打哈哈平增他人戾气也绝非不敢,不屑罢了。
比起现在,我更喜欢会发脾气的以前。
更喜欢那个时候的不过大脑。
更喜欢那个时候的英雄主义。
21岁的自己怎么碰到挫折就回忆18岁以前的日子。成年世界里的探索没有止境,就连发展心理学上18岁过后也大咧咧的划分为成年早期,中期,晚期……除了婚礼,成长赋予我的仪式只剩下葬礼。这么长的时光,没有当口供人喘息。
往日,我很想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