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有过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它们源自不同喜好的音乐创作者,并被相近喜好的不同受众所聆听和传播。
在各式各样的音乐作品中,有流行的、通俗的,也有严肃的、经典的;有优美的独奏,也有辉煌的交响;有符合当下唱片工业市场需求的商品,也有充满试验味道的实验品;有以人声为主角的单独曲目,也有与影视动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作品相结合的声音。
与之对应的,也有不同的音乐创作和制作者在各自进行着创造和生产。有人做摇滚,有人玩爵士;有人擅长电子合成,有人独爱不插电现场;有人以广告配乐为工作,有人在影视和游戏作品上大展拳脚。这些作品无论是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还是艺术上的成功,都是成功。
接着我便开始思考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样的音乐将会成为未来的音乐”?在下一个世代、下一次文化演进、下一轮艺术革命时,什么样的音乐风格和形式,才会在未来对听众的审美喜好产生颠覆式的影响,才有更具革命性的突破、更新颖的感染力,甚至能成为又一个时代的印记呢?
回看当下,我们不难发现,现今时代的流行作品,题材主旨大多会是关于大情小爱、相聚离别、生活乐趣、事业理想等等。这与此时的人文环境、社会制度相关,更与此时人们的所想所欲所为相关。就像上个年代红歌走遍大江南北,我们的艺术作品无不反映着劳动人民的胜利果实,这也是当时时代背景下顺理成章的产物。
而我猜,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均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更久以后的未来,人们的关注点或许会更加靠近于对世界的探索、科学的发现、人类的理解、真理的追寻。在那时,像打情骂俏、谈婚论嫁、短视频奶头乐、加班996、房子车子票子妹子,等等这些东西都可能会在意识层面上发生根本性的淡化。
这便从此启发了我在音乐创作上的方向。可以说,于我而言,音乐创作和制作都只是一种表达手段、载体形式,乐器和电脑则是用于声音创造和修改的有效工具。通过音乐这种人耳可闻的感知形态,来讨论人、思想、宇宙,甚至是讨论音乐作为人类艺术这件事情本身,便就是我所想要留下与传递的精神主体。对于过去,虚心学习;对于现在,积极思考;对于未来,大胆创作。
我认为,音乐要产生意义,需要经过三次创作。第一次,是作曲家的创作。他负责勾勒一个大纲,描绘一副蓝图,传递自己的一些观念;第二次,是演奏(演出)者的创作。他负责对乐谱进行理解,将主旨具象化,将带上个人理解的音乐奉献出来;第三次,是听众的创作。他负责或感性或理性地体验音乐,感受一种氛围。更重要的是,与作曲家产生共情,同时联系历史或者现实背景,给音乐赋予自己的理解。
就比如说最简单的4536251的和弦,从这个基础上可以创作出很多非常耳熟能详的歌。比如薛之谦的刚刚好啊 刘大壮的三号线啊 等等等等,我认为一个好的音乐创作 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以及情感创作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