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海文荟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作者: 行走在灵动的笔尖上 | 来源:发表于2019-04-01 19:14 被阅读73次

第九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高会娇:(3月29日上午)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来到美丽的郑州大学南校区,聆听名家智慧。

第一节课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微型小说赏析课《桥》,这是一节无提问式活动课。

环节一:积累知识。“微型小说”“主人公”“自然环境描写”“字词读写”“词义理解”等基础知识直接出示,学生读记,节约时间。

环节二:朗读课文,初知文意。各自体味,各自朗读,像讲故事一样读,读出“紧张”读出“危急”之感。以声传情,每个孩子都对课文有了自己的了解。

思考:本文的标题“桥”很有味道。静思默想,把自己的见解写到标题旁边。写完再表达“这不仅是一座桥,是生命的通道”“体现了老汉无私无畏的精神”“这是老汉用血肉之躯搭起的桥”。重要的内容都与桥有关联,桥是这篇小说行文的线索。

“通道”“生命之路”“场景”“悬念”“线索”“纽带”

环节三:细读课文,品析文句——这一笔,很有表现力。

洪水涛涛,这一笔渲染了形势的危急。

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的分享交流中,完成对文本的品析和解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分享完,老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补充。

整堂课,板块清晰,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节课讲的《桥》,但又不是只在讲《桥》,余老师在教批注,品读的方法,同时关注文体,关注文章,关注表达。引导学生纵向品读,阅读才能有层次有感受。

能力不是零碎的提问问出来的,提问的多了,反而抓不住训练的要点。

余老最后提醒在座的各位小语老师,文学欣赏要进入小学语文老师的视野,语文老师一定要多读书,不能只读“参考书”。

第二节,虞大明老师给我们带来《在柏林》。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首先虞老师和孩子们沟通,“大家好,我姓虞,名大明,你们可以叫我大明老师,咱们能打个招呼吗?”“大明老师”“加个好字就更好了!”“大明老师好!”“加快节奏就更好了!”“大明老师好!”“我最欣赏那个孩子,还加动作!再来一次好吗?”欢快的“大明老师好!”短短几句话,老师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

读第一段,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问题三没有提出来。老师先引导提“看似矛盾”的地方,学生依旧没能发现。接着师生配合演示火车行驶的“咔嚓咔嚓”声,师强调,火车行驶的声音是很响的。学生提出“身体虚弱的老妇人”的数数声为什么能盖过车轮的“喀嚓声”?

出现疑问,我们猜猜看,不要急着找答案。选择一个问题,说说你猜的答案。“我猜的问题三,因为她数数的声音引起了别人的关注”“我猜的问题一,因为他们染上了疾病”“我猜问题一,她们的丈夫在打仗”……带着问题,我们看二三段,用心默读。

再来猜猜问题的答案。“我猜问题一,他们应该都在战场上”“我猜问题二,她在数她牺牲的三个儿子”“问题三,只用一个字来回答”“疯!”“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很轻易答出疯人院,回想还有一个词语“神智不清”,她为什么疯?一而再,再而三的接到孩子阵亡的消息。猜也是一个讨论的过程,在猜的过程中理解,表达,体会。

为什么要创作这篇小说?生:“说出了战争的残忍,呼唤真爱和平”。师补充背景,痛诉二战罪恶,祈求和平永驻。这种主题的作品,电影,歌曲,你还知道吗?还有很多,为什么这篇300多字的作品堪称经典,为什么经典?我们接下来就研究这个问题。

老师先提供,比较的材料,有了对比,这个比较难答的问题,有了思路。

材料一:英文歌曲《tell me why》。

材料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先独立思考,有发现及时批注。两分钟后,小组讨论,代表全班分享,舞台交给孩子。

生1:“第一段读起来想笑,二三段很沉重,我觉得这很经典。”

生2:“没有刻意描写战争,只写给人带来的危害,效果更好。”

生3:“不说空话,描写失去亲人的悲痛,把对战争的痛恨抒发的淋漓尽致。”

生4:“火车从柏林使出来,老人可能是法西斯军队的,作者可能从侵略者的角度痛诉战争”

生5:“从母爱来痛诉战争的罪恶,直击人心。”

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阵阵……

师补充:从你们的分享中,我捕捉到了三个词语“以小见大”“间接和侧面”“出人意料”,当然还不止这些,小说中特别打动人心的地方,是小说之“眼”,你读到什么地方甚至有想哭的感觉?

生答:“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先送到疯人院啊”

出示老人说的话:透过文字,你看到战火了吗?看到战争中的家园了吗?你看到什么了?描述出来。

你看到了血流成河……

看到了战争未来之前,一家五口的幸福生活……

看到了这位母亲接到孩子阵亡消息时的嚎啕大哭……

这些文中有写吗?没有,但是透过文字我们都看到了,这就是这篇小说经典的另一个原因……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就是我们大人常说的“看电影原没有原著过瘾”。

你觉得哪一句是结尾?学生交流,说出你赞同的理由,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反驳的理由。在交流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赏析了微型小说的结尾。

课堂的最后,把孩子从小说的沉痛情绪中拉出来,看一下窗外,阳光明媚。提醒孩子们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和平,愿和平之花开满全世界!

这是一节微型小说欣赏的启蒙课,虞老师在教小说,更在教孩子掌握欣赏微型小说的要领。边问边读,边猜边读,边想边读。提问题并不难,重要的是给孩子提问的方法。边猜边读,边想边读,引领孩子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享受个性化的阅读带来的想象的自由。

好的课堂都是在“玩”中学,整堂课学生在悬念中讨论和探索,高潮迭起。微型小说欣赏课能如此精彩,其他课也应亦然……

王晴(3月29日下午)

研究名师,发展自己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一位普通老师的心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任何一次外出参加培训都是教师学习的大好机会。我们一行四人倍加珍惜和感恩。

  今天下午,第一堂课是来自张立军老师带来的《爱国诗两首》;第二堂课是来自武宏钧老师的《放飞中国梦》的写作。爱国情怀渲染到会场的每个角落。

《爱国诗两首》

积累知识,训练概括

      张老师通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和孩子们品味一段历史。北宋都城被金人占领,当权者逃到杭州,建立了南宋。老百姓希望当权者收复失地,但未能如愿以偿。(张老师通过提问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中肯的评价,如:你最勇敢,要越挫越勇。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善于发现……)别人是“看见”,文化人是“看出”重在训练学生嗯概括能力,

初读两首古诗,感异同

      接着,张老师让孩子读这两首古诗,并找出其中的不同点。第一首诗作者不同、写诗的对象不同、表现不同。

      表现不同在,第一首诗,北方的这片国土没有收复,等到收复那一天,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师问生答,师评价:你是潜力股,有上升的空间)

      第二首诗,“整天不务正业,吃喝玩乐”“所有人都染上了靡靡之风,把杭州城当成了以往的汴州。”“达官贵人整天纸醉金迷,寻欢作乐,胸无大志……”(师评:一个是学富五车,一个是满怀自谦的精神)

  爱国者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亡国者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象,演古诗

      陆游和林生如果能相见,他们会有怎样的对话呢?(通过想象的形式)让生上讲台写想象两个字。(师问生,她的字写得好吗?生不回答,师评写字学生:证明大家对你要求很高,你还有上升的空间。)

片段一:

师:我要找一位陆游,来吧试一试,你认为你可以尝试吗?陆游这一天终于走出了家门,与林升相遇。(找一名陆游、一名林升)

生(陆游):我们国家丢失的国土,夺回来了吗?

生(林升):我们国家统治者根本不想收复失地,整天吃喝玩乐。

生(陆游):我们没有为什么可以做的事情不去做。

生(林升):你看,他们现在还在西湖上饮酒作乐,我正想揍他们一顿。

生(陆游):不要冲动。

片段二:

生(陆游):林升,眼看着我身体现在一日不如一日,可是当权者碌碌无为,不起进取,唉

生(林升):可惜我们生在这样衰落的王朝,我希望当权者能担负起收复的责任。

生(陆游):那你觉得王朝的军队,什么时候才能收复中原?

生(林升):你看他们整天饮酒作乐,他们还能兴师讨伐吗?

生(陆游):我还是希望他们能收复失地!

(师评价:他们的心声就藏在了诗歌里面,一个是饱含着爱,一个是心中对昏庸者的恨。爱国情,亡国恨)

再读古诗,品味情怀

      带着这样的理解,让我们再读古诗,师读一首,找一生读一首。读之前,师提问学生,对读有什么要求。生答:《示儿》读出期待、爱国情怀……《题临安邸》读出抱怨无奈……

      师读《师儿》(师故意很平地读下来,生个个“批评”老师的朗读。)一生读《题临安邸》(其他生点评感情少了点)。师引出刚刚的只是读,古诗不仅仅停留在读上,应该是诵读。

      师诵读《示儿》(师读得感情充沛)

一生诵读《题临安邸》,师另找几个生读。师指导读与朗读的区别。边读边想象。想象指向的三个目标:感知感受感觉。

情感升华,引导评论

      不仅是古人有话要说,现代诗人也有话要说。师出示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并给予三个任务,让生自由选择。如果有生选择评论家的任务,师会有一份特殊的礼物。

分享交流,师生共融

找出生代表,上台分享。

生1:补充了原文。

生2:有的人活着,他们的精神如花一样凋谢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常驻。

生3:有的人还活着,就像行尸走肉,没有任何思想,没有灵魂。有的人的肉体虽已死亡不复存在,但他的肉体永驻人间。

生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的的身体虽然动不了了,但他的爱国情怀

生5: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些人没有思想没有理想;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他的精神永驻人间。

……

(师评价:我代表在座的各位欣赏者,给你们深深的敬意。)

师给出惊喜礼物,三天后拆开,这是老师写的评论。

  张老师自评:

      整合古诗教学。通过对比阅读策略。整合源于统编教材单元整合的意识。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爱国,忧国之思,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爱国诗家国情怀。一个是结合资料,一个是体会情感。加工过程,不单单需要老师,还需要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转述,解释诗句的意思,注重具象化解释,有情景化,而不是概念化。后期体会诗人的情怀,关键是体会二字,需要教师符合情景化构建,跨时空对话,让两首诗的情怀落地。引发学生评论家的语言

      在古诗学习中,想象思维让学生入境,情景创设,入境入心收情,必须想象诵读。

  会场老师提问问题1:整合课程的方法。

      张老师答:首先思考教材,整合不是一加一,而是一加一大于二。依着文路,可以采取对比阅读。你要拥有关联的眼光,高年级备课,看大不看小,看多不看少,看里不看表,看无不看有。

      会场老师提问问题2:课堂如何做到随意而不随便,灵活而不滑稽?

      张老师答:过犹不及,我们的语文要趣味化不能低俗化。许多幽默快乐是建立在语文化上。当我们脱离了文本的意境和主路,会占用课堂很多时间,学生也会走近低俗化。不离语文,不离教材,不离学生的面对材料。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完成自由动作的加工。

  有的人在上课,好像在做戏,有点课结束了,但思考还在继续……

      统整教学。第一种:正向统。同一个主题。第二种:反向统整,文章立意相反。例:毛泽东的《咏梅》和陆游的《咏梅》。第三种是:一加X统整。第四种是:古今统整。

《放飞中国梦》

亲情交流,未成曲调先有情

      比较校园里男孩漂亮还是女孩漂亮,比比谁聪明?曲调先有情。

      师出示自己名字“武红军”,分解每一个字,让生组词并联系现实生活。

个性体验,借助神舟亮感情。

      ■出示嫦娥奔月图片、河南籍女宇航员刘洋照片、天宫一号发射视频。

      ■想神舟,做神舟。每个学生手里一张纸。孩子们叠飞机。

      ■画神舟,写神舟。学生在纸飞机一面上写上“总设计师×××”,在对称面写上“神舟××号”。生起立向大家分享自己写的东西。师再让学生写一句话。“神舟2666号,放飞梦想,放飞自我”““神舟66号天下无双”“神舟6668号,前所未有,放飞中国梦”“神舟69号,冲向蓝天”“神舟88号,带着我们一起飞向蓝天”“神舟166号带着中国人的梦想飞向蓝天”

■放神舟,赞神舟。

我心飞翔,自由习作抒真情。

      伴随古筝曲,用音乐欣赏激发情。学生自由创作,同伴互助,展示佳作。二次创作:抒发对老师的感情,一言心得写感受,一言献给老师。把家国情怀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中。

  武老师自评:

      “这一节作文课,突出一个乐字,乐在一个趣字,趣在一个巧字,巧在一个新字。”用激情引趣为先导,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通过画神舟、写神舟、放神舟、赞神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于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积极打造习作的兴趣链:激发习作的兴趣→体验习作的情趣→享受作文的乐趣。

  今天一整天的学习,收获满满。上午的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一节好课的标准令我印象很深,一节课,一条线,层层递进。

        听完72岁的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课堂,特别感动,我看到了学生、文本和教师之间亲切的对话。课堂语言朴素精炼,直抵学生心灵深处。在座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享受到优质的语文教育。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去买了三本余映潮老师编写的书。希望能通过名师的经典课例和,从教案设计、创新到课堂教学的处理,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研究素养。

  今天下午,张立军老师的课堂,他对学生的评价语让我感受颇深,一步一步有梯度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心中的话。我真正看到一位谦虚博学、循循善诱、传道受业的大师风范。

  “书山有路勤为径,教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在路上,努力在心里,阳光在身上。我们要不懈努力和追求,把事业的雨露撒在自己身上,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语文教育!

司冰心(3月30日上午)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诗画语文与民间故事的妙趣

迎着春日的朝阳,今天我们早早来到会场。参会的老师们也都热情高涨。今天上午是六年级《潇湘馆》和三年级《枣核》的观摩课,分别由肖绍国老师和何夏寿老师执教。

随着肖老师一声“上课”,开启了这堂教学。

一、交流课前预习,交谈人物住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白话文言文《潇湘馆》,老师板书课题。

师与学生交流潇湘馆及林黛玉,交流大观园里其他人物的住所。

师:今天我们先走进林黛玉的潇湘馆。现在请同学们做两件事:

1.按照自己的读书节奏通读课文,难度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读完之后拿起笔,把短文中所有带有“一”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聚焦带“一”句子,释义重点词句。

共画出四句,请学生读一句: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指导读的感情。问“修舍”的意思,学生齐读第一句。

第二句:上面小小两三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学生读,讲解“地步”的意思,学生齐读。

第三句: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门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学生读,再齐读。

第四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清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学生读。

师:如果把“忽”去掉怎么读?少了什么感觉?生:少了惊叹的感觉。

师:文章第一句话也有一个“忽”。

学生齐读这两句带“忽”的句子。

连起来把四句读好。

把四句话放进全文,学生齐读全文。

三、采用树法剪裁,揣摩起承转合

师:很短时间内我们就读通了这篇文章,短文就像一棵树。用你手中文字的剪刀,继续修剪,剩下哪些词语你不舍得剪掉。

第一句:一带粉垣,输赢羞射,千百翠竹

第二句:曲折游廊,石子甬路,(表扬学生:文字剪裁的一把好手)

第三句:两三房舍,床几椅案

第四句:小门后院,梨花芭蕉,小小退步

第五句:忽开一隙,清泉一派,绕阶缘屋,盘旋而出

四、剖析“幽”之写法,流连竹梨蕉花

师:曹雪芹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生:少了意境。

师:曹雪芹意境在哪里?

生:缺少空间感。

师:多了什么会有了空间感?

生:细节的描写,增加了更多的情感。

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描写环境的时候透露出林黛玉的性格。

师:通过词语搭配,起承转合,成就了这棵文字树。

师:你最喜欢潇湘馆的什么?

生:梨花芭蕉,翠竹,精致的房屋,清泉,后院……

师:那么林黛玉最喜欢潇湘馆的什么?

林黛玉的话:我心想着潇湘馆好,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些。

指导学生读慢一些,读出林黛玉的感觉。

“幽”,板书,并展示甲骨文

师:从甲骨文的“幽”中,你看出什么画面?

学生看着甲骨文展开合理想象。

师反问:是什么让潇湘馆“幽”?

齐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师:文中千百竿竹,为什么黛玉说几竿竹?

生:几竿更符合黛玉的语言特点,黛玉的性格比较清冷。

学生带着这种感觉读。

试着读出潇湘馆数百杆翠竹的感觉。师生合作读,带背景音乐。红色和黑色文字,互换读。

师:为什么潇湘馆种竹才带有如此幽静?

生:黛玉的性格与竹子的气质相符。

师:除了竹子,潇湘馆还有两种:梨花,芭蕉。为什么不种桃花,牡丹?

生:白色的梨花符合林黛玉的冷傲。竹子、梨花、芭蕉这三种,更显幽静,是黛玉的最爱。而且三中植物翠、碧、白,颜色也十分清冷。

五、参读魔诘诗作,映照月华之光

师:描写特定的东西有特定的环境。林黛玉最喜欢的大诗人王维,出示王维《竹里馆》,学生齐读。

师:两个写“幽”有一个共同点

生:都有“竹”

师:王维除了“竹”还有“明月”

六、回眸红楼原著,可堪冷月潇湘

师:想象黛玉在那样的景色中,会是怎样一种情景,现在把月光写下来,伴着音乐。

林黛玉真正的家在哪里?

出示苏东坡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师:家在心安处!对我来说,此刻,课堂就是我的家。

教学结束后,肖老师讲述自己与诗画语文的机缘相遇以及对诗画语文做讲述。

观看了肖老师的红学启蒙课程,又聆听了肖老师的诗画语文理念,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古代语言文字的妙趣加上肖老师的引读,引人入胜,此刻真想翻开《红楼梦》细细品读。

紧接着三年级的小朋友已经上台,何夏寿老师缓缓移步到台上。如此坚定的身影让人肃然起敬。

何老师与学生互动,唱古诗儿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老师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老师也还一首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出示图片:女娲补天、葫芦娃、哪吒闹海,这些都是民间故事,今天学习《枣核》。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师:把这些生字变成生词,齐读两遍。

师:课文已经预习了,主要讲了谁的故事,枣核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生: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师:从哪看出来勤快了?枣核的聪明从哪体现的?

二、指导学法,理清故事

师:看来这样简单的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太简单,我们来难一点的。

师:这篇故事很长,但是老师有一个记故事的法宝(课件出示魔袋)教学生咒语:魔袋魔袋变变变!(出示表格)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师:现在老师教你怎么用表格,把长文变短句

表格上有框架: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1.老师带着学生填好第一件事情的表格,

2.第二件事情学生借助教材独立完成填表格。

3.老师与学生校对答案。

三、根据提纲,学讲故事

师:现在故事已经读到剩下两句话了,老师想问问大家会不会讲故事?

(小组合作,跟组员互讲)

师:课文两个故事,我们把讲故事的小队分为“青蛙王子队”和“白雪公主队”

给大家四分钟时间。

青蛙王子队讲述枣核赶牲口的故事。

请评委给讲故事的同学评星

(老师给予评价标准:具体又通顺、语气有变化、表情有变化,三个方面各两颗星。)

青蛙王子队共获得五颗星。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白雪公主队讲述枣核斗败县官的故事。获得五颗星。

师:刚才分为两个部分讲,讲述枣核勤快和聪明的故事,大家讲得不错。但这还不算厉害,谁试着一人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看看谁是故事王,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出生、勤快、聪明。

生来讲述,学生们评价她能成为故事王的理由

四、开启想象,徐编故事

师:县官被打掉牙齿,肯定不甘心,那后边会发生什么呢?

课下续编故事

五、归纳类型,拓展延伸

师:课前我们认识了三个人物:女娲、哪吒、葫芦娃,今天认识了枣核,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何老师引导出怪异儿,讲述怪异儿故事特点,告诉学生怪异儿故事有5180000个。

推荐好书:《中国民间故事》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课后,何夏寿老师向参会的老师们讲述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口头性、变异性、集体性、类型化。以及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想象、娱乐、文化价值等。

怎么教?要坚持“因体制宜”、坚持“目中有人”、坚持“寓教于乐”。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听了何夏寿老师的民间故事教学,对于故事讲解有了新的思路,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要做到趣教、奇教、妙教,首先对文本和文体有足够认识,还要分析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在课堂上做到学用结合,学生的知识获得才能落实。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关于复述,循序渐进的编排。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微型小说的结尾,猜读。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不同年级的比较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陈晓光(3月30日下午)

于无声处闻惊雷--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3月30日下午,我们一行四人有幸聆听来自郑州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王士祥老师和深圳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赵志祥老师的精彩讲座。

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就是国学!什么是只要是我们国家的,只要与时空不冲突,只要有益的,都可以称作国学。王老师妙语连珠,指出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抛弃太多,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研究得知,我们传统文化的根在河南,儒释道的源头都在河南。

作为老师,不应该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一种传承文化。除了教授知识,还应该把人格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我们的语文教学。其载体便是传统文化。而且要把古诗词放入整个教材,防止碎片化。

中小学教材里古诗词按照其教育功能可以归一下类,德育功能的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自己杜甫的一些诗。美育功能(自然)的李白《望庐山瀑布》,最好的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人情美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孟郊的《游子吟》。教学古诗词,老师要先读懂,大量搜集材料,不要光讲表面意思。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查了资料才知道这是孟郊五十岁的时候写的,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诗中意味。

  伴随着琅琅上口的歌谣“一个深圳老头子,一群郑州小孩子。老头晃着脑瓜子,小孩跺着脚丫子。老头子,小孩子。唱童谣,逗乐子。” 花甲之龄的赵老师缓步上台。

        在课堂上的他犹如一个小青年,他时而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而也会严肃纠正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他一上台就问孩子们叫他“哥哥、叔叔、伯伯”还是“爷爷”,那儿童话的语言一下子就拉近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前交流,他让孩子们一起找“子”的词语,“老头子、小孩子、脑瓜子、手爪子、脚丫子”,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他和二年级的小孩没有半点的代沟,也为后面编写童谣作铺垫。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赵老师的《童谣童趣》这堂课以童谣为线索,将节日里的童谣进行集萃展示,教孩子们唱童谣学童谣编童谣:童谣里有节日,节日里有童谣。以趣味问答的方式串讲了《过年啦》《过新年》《贴窗花》《年谣》,用不同的方式读童谣,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对年兽、乞巧节、重睛鸟、十二生肖、三星在南(福禄寿)等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展示,课堂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

      赵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称自己为“老哥哥”,他称呼孩子们为“小baby”;他教孩子们拍着手读童谣,拍着桌子读童谣,跺着脚读童谣。他引导孩子们别太激动时说:“声音小一点,声音大了嗓子会疼哦。”他教童谣,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闯三关,分别充分自由读熟常见童谣后,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他引入《诗经·南山有台》,让孩子们理解“南山之寿”的“南山”所指“终南山”;他再引入先秦歌谣《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一边读一边拍节奏,读一句,拍两下,再拍手读,跺脚读,节奏明快,生动有力。孩子们越读越起劲。大量地读,多种方式地读,深入地读,最后他带着孩子们编童谣,也是有扶有放――有难度的,老师引导出示,容易的,孩子们自己补充填空。

整堂课,读着,拍着,玩着,笑着。让我们感觉这不是一堂课,而是一位邻家老爷爷带着晚辈们其乐融融地感受童谣之趣、语言之妙、中国文化之美。

      课堂上,他不着痕迹地渗透着正确的思想教育,当孩子们用食指手指指向老师的时候,他要求孩子们改用手掌朝上“请”向老师;

      当他教到《年谣》“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的磕头,老辈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就走。”中的扭脸就走时,引导孩子们说孩子这是真的生气了?还是假装撒娇?要孩子们读出撒娇的感觉,并从中明白尊老爱老的道理。

回归课题,巧妙释疑。

  听说,赵老师在备课二年级《童谣童趣》时,为了选出那几首最优秀、最能代表我国传统节日的童谣,曾翻阅了30本书,写下了10万文字。所以,90分钟的连堂课上,二年级孩子这么多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丝毫不显生涩,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孩子们“情动而辞发”,在赵老师引导下兴趣盎然的各种读,颇有古曲一唱三叹之妙。整节课如高山流水般流畅自然,充满古韵和童趣。

      我想这无疑是经典阅读中汲取的一切精华和灵气,锤炼成了自己的生命真气,并将其努力渡给自己的学生。想起赵老师说过语文课堂“环节简单一点儿、课件简明一点儿、教材简化一点儿、情感荡漾一点儿、视野开阔一点儿、底蕴厚重一点儿、心态天真一点儿”。做个简单求真的语文老师,太不简单!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唯有不断修炼自己,向大师们学习,才能不断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而纯净、有着文化自信的底色。

王晴(3月31日上午)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美是相遇,美是期待

  “此心安处是吾乡”,今天上午是三天学习之旅的最后一场,有点想家了,但是对学习的渴望,让我们一行四个伙伴,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继续向名师们学习。

胡红梅老师《幸运的内德》绘本阅读

      真幸运!内德被邀请参加惊喜聚会。真倒霉!聚会在千里之外举行。真幸运!一个朋友借给他一架飞机。真倒霉!发动机爆炸了!真幸运!飞机上有个降落伞!真倒霉!降落伞上有个窟窿!内德去往聚会的路上,还会发生什么意外? 每一次幸运和倒霉交叉的时候,小朋友们都会惊喜交加。充满戏剧性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内德的奇异之旅!

一、想象猜测

        要去参加派对,可是派对的地点很远,在弗罗里达州,哇,他要开着✈️去了。真倒霉,飞机突然炸开花了。但是很幸运,他有一个降落伞。倒霉的是降落伞上有一个洞。幸运的是内德掉在了草堆上。倒霉的是草堆上有个大叉子。(师边引导,生边猜测下一页内容。男女生配合朗读,)

二、思考发现

      生1:幸运的时候很幸运,倒霉的时候很倒霉(师:很有哲理)

生2: 幸运的时候有笑容,倒霉的时候没有笑容

三、梳理连线

        师出示故事接下来的图片,让生把倒霉的事情和幸运的事情连线。(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交流)

四、再读文字,配合动作,再谈发现

        生:我发现真幸运前面用哇,真倒霉前面是唉

        师:老师把故事内容改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每行的字数相同。

五、续写童谣。(结构反复,内容连贯,字数相同)再合作朗读

    生1:哇,真幸运,山洞里面有野人。唉,真倒霉,野人要把我吃掉。

    生2:哇,真幸运,山洞里面有和洞。唉,真倒霉,洞的外面有野人。

……

六、师让生猜测这个书的题目。

七、智慧型作家、天才型作家和我是星级王。让绘本的阅读和写话很好地结合。

雪野老师《春天的滋味》

一、品“滋味”,说联想

      生:春天的感觉、吃饭的感觉、河南小吃……

      师:春天的滋味有哪些种(想别人想不到的。)

      生:春风滋味是温暖的、小草发芽是生命的滋味、野花的滋味是芬芳的、春雨的滋味是甜甜的、春天的阳光是柔和的、春雨后的空气滋味是新鲜的、燕子飞回来的滋味是飞扬的……

师:孩子们不止会体会滋味中的酸甜苦辣咸,还可以品出这么多的滋味,真的很棒。让我们带着这种你们体会的滋味推开春天的大门。

二、看图提问,激发思考

      生提:春天怎么这么厉害,可以养出这么多美丽的花。

      生提:谁的手机这么好,拍出这么美丽的照片?(捧腹大笑)

  师提:花儿你为什么这样红?

      生答:因为有阳光的照射。

      因为有大地的滋润。

      因为春雷不断打着它,它努力长、(师多次鼓励孩子们想象,激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因为春风带着五颜六色的颜色,吹红了花朵。

      因为大家的夸赞,所以花儿脸红了。

这朵花的红,很像我女儿小时候被赞美时害羞的脸。

三、朗读诗歌,构想画面。

      朗读《看》,通过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

东风来看,

西风来看,

南风来看,

东风也来看。

小花摇着 躲着脸,

一下子红了。

生先读,师范读,生再读。(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善于提问)

四、善于发现,善于提问

      提问1:生问:蚂蚁你为什么要爬到这朵花上?

    生答:因为蚂蚁要采蜜,它要给它的宝宝吃。(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很童真)

《爱》

作者:学生邱柏舟

蚂蚁

爬到花朵上

采一滴滴花粉

我要把花粉

送给我的宝宝

生读,师读,课堂气氛活跃。

  提问2:生问:蚂蚁你为什么要把花粉沾到自己身上?生答:蚂蚁非常骄傲,它张穿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衣服。生上台写诗。

《蚂蚁》

作者:学生何欣凝

把花粉沾在腿上

沾在肚子上

沾在额头上

再在花上打一个滚

背上也是花粉

我有了一件

全世界独一的衣服

  春天的滋味是美好的,孩子们要走出家门,去感受阳光雨露,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胡红梅老师《三个强盗》

导入

      用“平庸、故事”让生说一句话

生:一个平庸的人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平庸的故事

师:故事让我们免于平庸。

一、干干净净地读(轮读)

      学生一个一个接读,精炼干净。

二、安安静静地看(发现)

      生拿起绘本安静看。孩子们阅读习惯很好,孩子们读书很细致,有些同学在发现问题,会在某一个画面上久久停留思考。

三、痛痛快快地聊(聊细节聊发现聊想法)

      师让生自由找聊书之人,自由找聊书之地。没有空间的限制,孩子们可以随心找到教室的每个角落聊一聊关于本书的细节。

  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图片,师生共同交流图片内容。

  聊发现1:文中只谈到了三类孩子:走丢了的孩子、不快乐的孩子和没人要的孩子。

      聊发现2:强盗所有的运输都是发生在黑夜中

      聊发现3:村子里所有人全都是戴着红帽子、穿红斗篷都是为了纪念好心的养父。

      聊发现4:强盗在强盗时用到的工具几乎是不伤人的。……

      聊问题:强盗为什么要帮助这些孩子?(为下一个环节铺垫)

四、沸沸扬扬地议(想象)

  议中间环节:只保留两个环节,强盗强金银财宝和他们对三类可怜孩子的帮助。中间会有什么环节呢?让生来想象猜测。

  补充剩余的环节,与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

  议强盗的眼神。生:第一幅图画看到了奇怪;第二幅图画里看到了善良,因为心中有爱,他才会抱着那个孤儿。

五、大大方方地赞(巧妙)

      真正的好书,里面藏着聪明的想法。

      聪明的想法1:一棵树和力量。一条道路上,同一棵树,却有不同的样貌。强盗抢劫时树是枯萎的,强盗帮助孩子时树是枝繁叶茂的。

  聪明的想法2:一棵树和力量。同一条路,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样貌。强盗抢劫时的路是暗淡的,没有前程的;强盗运送孩子们去城堡的时候,路是光明的。也象征着强盗们的前程和孩子们的美好前程。

  聪明的想法3:一个孩子和珍宝。强盗抢劫的财宝并不知道怎么去用,他们的眼睛里是麻木的。但当他们建了城堡,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们的时候,他们的眼睛里是充满希望的。

  结束语:孩子们这节课,大家能带走的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孩子们一定比之前多了一些认识,带走了读书的方法。希望我们永远多读书,细读书,多交流思考,你们的智慧会一天一天地增长。

  会场提问1:作为一名老师和妈妈,如何指导孩子们读绘本,是自由读,还是引导着读?

胡老师答:孩子读和引导读,都需要。教师选择性地给孩子指导,两个星期或者一个星期带着孩子精读一本书。教师对绘本的选择要精。教师再细读,去知网里找关于本书的论文。一起带孩子挖掘绘本深度的精髓。

  会场提问2:对课堂的教学如何把握好“度”?

      首先备课时,教师要有“加法思维”,把书备厚,每一个细节都要仔细地琢磨,全面查阅资料和思考。

      其次是上课时要有“减法思维”,依据学生学情定目标,依据目标选择需要的环节,整合设计流程为目标服务。

      最后是课堂尝试的时候,要干净要精炼。

      胡老师气质恬雅,笑靥如花。 “我想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在整个童年生活中,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一寸一寸地绽放,希望他们能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让人深受启发。

  今天的三节课,给人最大的感受有几点。第一,教师要会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要会用儿童的语言和想象与学生交流;第二,教师要学会趣教、活教、奇教和新教;第三,教师要多读书,通过阅读,不断尝试中修正自己,对世界充满温柔、善意和期待的目光。

  美是细节,美是相遇。三天的学习之旅完美结束,我们一行四位老师收获,名师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人格、课堂呈现、教学设计艺术等,足以引领我们久久地去思考和实践。美是感性,美是期待……

感谢四位老师的分享!有身临其境之感。

相关文章

  •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第九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学习”研讨与“名师课堂”引领培训会 高会娇:(3月29日上午)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

  •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

    "和美课堂"第十三届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 张晓丹(3月30日上午)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春三月,一个春暖花...

  • 王丹

    大美语文王丹: 我是郑州大美语文的语文老师王丹,全国知名书法品牌大美汉字硬笔书法老师。 大美语文课程分...

  • 0417-2018               《无聊的一天》

    昨天是星期一,语文老师要出去学习。所以语文老师跟别的老师调课。 今天,只有语文课,因为语文老师...

  • 听取学习分享感想

    今天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首先有上周去郑州学习的岳素娟老师和王晓明老师给大家做了学习分享,侯红利主任做了总结,然后各...

  • 阅读是投资

    今天我们进行了一次培训。这是主题阅读的学习。会议开始,徐国年老师同我们分享了语文主题学习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他告...

  • 《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读书笔记

    (文 刘俊芳) 本书的作者杨卫平老师,是郑州市第十九中学的语文老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老师,河南省最具...

  • 教学,最终应关注学生的“得”

    记得上次外出学习听陆老师的讲座中分享他的先生问:“你们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当中都教什么啊?怎么教?……”我也时...

  • 学习APP的教学与运用

    陈老师的分享很有条理,推荐的APP分门别类,满满都是干货。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老师,自然对语文学习的APP关注较...

  • 【第984篇】做一名有底气的语文教师

    提起余映潮老师,2020年在郑州参加核心素养下语文教学活动学习,听了余老的《台阶》一课,印象极为深刻。余老把这一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 (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bv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