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第十三届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
张晓丹(3月30日上午)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春三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许昌市学府街小学一行四人来到郑州,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三届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今天上午聆听了虞大明、王玲湘两位老师的展示课和专题讲座。两位教师风格迥异,设计独特,让我领悟到名师的风采,收益良多。
虞大明
主讲名师:虞大明
配课学生: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朋友啊朋友
倍感幸运的是,这是我第二次走进虞老师的课堂了。他那精湛、富有特色的教学艺术再次在我的心中印上了深刻烙印。虞老师轻松幽默的语言在整个课上不断地迸出,听虞老师的课,显得很轻松很自在,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和谐。他的课如一缕春风,满目清新,让人回味无穷。
大明老师的课堂整体设计大气流畅,与学生的一问一答间尽显潇洒幽默,整堂课使用了“预测、陈述、修正”的手法,与孩子们共同探讨了“友谊”的真谛。整堂课中处处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不断的语文实践中达到高阶思维的有效锻炼。
一个个环节,在虞老师的一次次聚焦文本之中,步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和特点。最后他又故意将真正的小说结局隐藏起来,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联想,说出自己认为合理的小说结尾。虞老师就这样多次预设,环环相扣,再次将主题升华。
虞老师不愧是大家风范,他的课悬念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点面结合。我想,这大概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课堂魅力之所在吧。反思自己的课堂,总说学生不投入,不用心,不能静下来听讲,我想应该是自己的课堂没有更多吸引学生的元素,没有课堂魅力的缘故才对。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时间过得很快,不到一个小时的课堂实例很快就结束了,虞老师对于这节课的点评更是将本节小说课推向高潮。虞老师在作点评时提出四种阅读策略:一,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二,“猜读”。就是边读边猜,边猜边读。三,“想读”。边读边想,边想边读,透过文字,想象画面。四,“比读”。比,就是比较,提供同主题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比较中理解。虞老师说这是他努力想实践和实现的,我想,这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值得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实践和实现的,做到“语言有温度,课堂知冷暖”。听虞老师的课,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最后,虞大明老师围绕《语文教学的语用诉求》展开讲座,大明老师从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出发,与老师们分享了“语文教学的语用诉求”理念,指出了当下“语用修炼”文本细读、运用策略、问题驱动、学以致用的四大教学诉求。讲座最后,大明老师对在场的语文老师提出了“语用修炼”教学诉求中的三个注意点,即关注学段目标,关注单元目标,关注文体特点。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主讲名师:王玲湘
配课学生:西斯达城市森林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匆匆
本来要由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第二场,因为窦老师生病无法到场,所以临时换成了王玲湘老师。虽然王老师一直在说行程的匆匆,但是她今天所做的课例示范《匆匆》这一课,却一点也没有让人感觉到匆匆。
王老师用深动传神的眼睛,抑扬顿挫的语言,推动孩子们去感受朱自清的的这篇散文。孩子们通过齐读,男生读,女生读,个人读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孩子读得真好,王老师及时给与了表扬和鼓励。课堂上,孩子的目光都被这位气质优雅,谈吐不凡的老师吸引住了。
王老师问到"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时,已经把语文课堂上升到了一个哲学课堂,她说:"朱自清写匆匆时,24岁,他把八千多个日子比成一滴水,你算一算,你是多少滴水了?",一个十岁半的的男孩子回答:"不到半滴水。"顿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是啊,跟无边无际的大海相比,我们是多么的渺小,不过几滴水。若用天来表示我的年龄,我也就一万零几天,才一滴多一点的水而已。不得不让在座的每位学生,老师都开始思考起自己的人生来。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的短暂,不禁自问,"自己到底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我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一连串问题从脑海中一闪而过。
王老师问学生:"为什么八千多个日子只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它像一滴水,而一个日子要用那么多的字去写?"这个问题激发唤醒了学生对自身情感的一个呈现,有了这样一个表现欲,让学生明白读这个不是目的,而表达自我的感受,情感、感觉、思想,这才是目的所在。
因为这些事,都是大家做的日常琐事,如:"吃饭,洗手,默默......"朱自清对这些琐事的描写,既不啰嗦,更像是用亲切的谈话式的口气和我们聊家常。这些琐事的描写和同学们产生了情感共鸣。让孩子们喜欢上了朱自清以及他的文章。而这些发现,都是学生们自己从文章中感受到的。
文章最后的结尾句:"聪明的,你告诉我,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王老师说:"朱自清先生是在问谁?是在问你吗?是问你想过怎样的人生吗?”这时,同学一个接一个的踊跃发言:"我偏偏要过一个轰轰烈烈的,圆满的,成功的,绚丽的人生......"这一堂课,我深受感动,因为学生都明白了“匆匆”是在感慨时间易逝,在问我们每一个人,问自己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并且要我们珍惜时间。整堂课,"润物细无声"般的走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启发着我们思考。
王李佳(3月30日上午)
存和而不同,育美美与共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今天下午,孙庆博老师、何夏寿老师和王崧舟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而又接地气的语文课堂。
首先是孙博庆老师的《画杨桃》。
师:孩子们来自哪个学校哪个班级?第一次见到你们很高兴,你们平常在这样的场合上课吗?你们的语文老师和我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一作答。(首次见面,师生拉进关系)
一、默写生字,指导书写
1.板书课题,指导“木”字旁。
2.在课文的语境中默写“座、坐”,并加以区分。
3.重点指导书写生字“座”。
孩子们依次书写“座、坐”,同时提醒孩子书写坐姿。学生分享如何区分“座和坐”。坐正、坐井观天、高朋满座……
学生评价生字的书写,并分享如何写好生字,如:半包围结构的字要长横外露。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后练习。
二、感情朗读, 探究方法
学生首先自由的朗读课文,老师检查并指导课文朗读。接着通过每个小节的学习,抓住重点词句读出“我”画杨桃的情景,读出嘲笑的语气,读懂内容,读懂同学们能够认识到错误。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生读,师评价。
2.圈出文中描写画杨桃情景的句子。
3.抓住“认认真真、老老实实”重点词读出“我”画杨桃的情景。
(二)学习二至四小节
1.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读。
2.学生圈画句子。
师:说说从同学们的笑声和话语中,你读懂了什么?自由读一读课文。
生:同学们在嘲笑“我”。
3.观察比较:同样是嘲笑、讽刺,看看句子的表达一样吗?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嘲笑的语气。(学生到台前读,师再范读,学生齐读)
板书:关注标点、读懂内容、读出语气
老师绘声绘色范读。指导学生朗读并板书。
(三)学习五至十六小节
1.默读课文,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变化的语句。
2.学生们分享交流。
3.运用刚才的读书方法,关注句子中的标点,交流从标点中,你能读懂什么?从感叹号中你能读懂什么?孩子们讨论交流。
(读懂嘲笑,读懂同学们能够认识到错误)
4.师生表演读。
孙老师从上海带来的杨桃。(熟了的杨桃)
师生表演读。同学们全部兴奋起来,争先恐后点评老师朗读的优点。孙老师鼓励孩子们尝试,学生更加踊跃。这一演,孩子们对文本理解的更加透彻,一切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四)学习第十七节
1.比较同学们和老师对于“我”画杨桃前后的变化。
2.理解“和颜悦色”的意思。
3.读出和颜悦色的语气。
三、深化认识,指导表达
1.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出事图片)回顾自己的生活。
你认为在哪些情况下,我们不要忙着发笑,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2.讨论交流,说一说。老师出示句式,学生填空表达。
孙老师设计简练巧妙,课堂幽默风趣,他的教学活动形成板块,每个板块力求整合,这些看似司空见惯的“板块”,被他赋予了无限的创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他的课不急不徐,不故作姿态,讲得透彻,把我们真正带入到文本中,孩子们也是积极互动,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学生学得起劲儿,我们也听的起劲儿。
接下来是何夏寿老师的《枣核》。
合唱。
老师独唱。(拉进师生距离)
一、激趣导入。
出示孩子们熟悉的卡通人物,列举民间故事,导入新课《枣核》。
二、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1.出示文中句子,再把新字变成词,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故事大意。
(故事很长,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描述出枣核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师:哪里表现枣核勤快?哪两件事说明枣核很聪明
生答。(师强调表达要完整)
二、填写表格,整理故事。
1.指导填表。
2.学生独立填写。
3.联系比较,归纳写法。
魔袋魔袋变变变。
魔袋变为表格,我们可以把故事放进表格里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何老师交给孩子们复述故事的方法。
三、根据表格,复述故事
1.孩子们运用自己制作的表格,互相分享,尝试复述故事。
2.师生共述。
3.独立讲述,学生评价。
孩子根据表格,到台前讲故事。
四、联想推测,续编故事。
何夏寿老师的课,我学会了可以简单通过一个表格的方式提取故事重点,从而学会复述故事。表格的方式给了故事性文章一条清晰的脉络!
对于民间故事的讲授,主要要坚持教有定法和因体制宜。对于民间故事的课标要求是要能学会复述故事和读懂阅读感受。讲授故事性的课文,要学会关注课标,关注单元目标和课文目标!
千呼万唤始出来,最后是王崧舟老师的课例展示《爱莲说》!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一、莲之缘,了解花的隐喻
1.菊花与隐逸
呈现陶渊明写菊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品读菊所蕴含的隐逸文化。
2.牡丹与富贵
呈现唐人写牡丹的一些诗句,引导学生感受牡丹所代表的富贵文化。
陶渊明写菊。
学生读,师评此时菊不再是菊,菊是一种隐逸的精神。
唐人写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
二、莲之爱,感受表达意图
1.了解周敦颐。
2.整体梳理
朗读《爱莲说》,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用单横线画出所有描写菊花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所有写牡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所有描写莲花的句子。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3.菊花与隐逸
看第一种花——菊花
朗读“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
讨论:为什么说“陶后鲜有闻”?
生:像陶渊明一样喜欢菊花的人越来越少了。
生:陶渊明爱的是菊的秉性。
师:所以这里的菊应该换成隐逸,一起来读。
生:隐逸只爱,陶后鲜有闻。
4.牡丹与富贵
看第二种花——牡丹
朗读“自李唐来……宜乎众矣”
讨论:“宜乎众矣”的究竟是什么?
生:富贵。
齐读“富贵之爱,宜乎众矣”
4.莲花与君子
看第三种花——莲花
朗读“予独爱莲……同予者何人”
讨论:“同”的到底是什么?
思考:作者的意图是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生1:比较
生2:对比
师板书:烘云托月
三、莲之神,品读君子人格
1.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一大题。
2.完成课堂练习的第二大题。
讨论:作者真正爱的是什么?
四、莲之志,感悟高洁人生。
1.刚正不阿
2.清正廉洁
3.心系天下
师生合作朗读《爱莲说》。
王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超强,可谓举重若轻,挥洒自如。课堂不论总体策划,还是局部设计,均是匠心独运,寥寥几句难以表达王老师的仰慕钦敬之意。
听了名师的高效课堂也让我有了许多思考和反思。
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练好基本功,不断积累,学无止境。课堂不是一味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把学生真正作为课堂的主人,努力将老师这个角色变成一个有足够能力的引路人,我一直在路上。
2、教学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努力,关注细节。如:精心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顺学而导,发挥学生的合作力量。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什么年龄。
刘真真(3月31日上午)
遇见名师,点亮明灯
3月31日上午,我们一行人再次来到和美课堂,这里的学习氛围依旧浓厚,今日为我们带来课例展示的老师分别有秦奇兰、吴琳、何捷。
秦奇兰
秦奇兰老师给大家带来五年级课文《桥》。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一、导入。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桥?
生2:题目为什么叫 桥?
带着思考和疑问共同学习。
二、生字词检测。
生齐读生字词。
三、理解课文。
出示学习提示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与大家交流分享。
出示学习提示2:划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将自己找的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找的句子是……
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中感受到……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
大家带着自己感受一起来读一读。
师:这是怎样的“跳舞”
生:疯狂,可怕。
师: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老师来范读边,学生们听边想象,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齐读,一起再来感受。
教师带领大家通过文字、视频、修辞手法,来感受了洪水的凶猛,势不可当。
作者仅仅是想描写这次洪水吗?
学生交流,补充。
写洪水,为下文写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师: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生:危险的、破烂不堪的、窄窄的。
师:就是这样一座桥,却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那是谁救了他们?
生:老汉。
出示学习提示3,生交流。
师:读句子1,读出了什么?
生:我从“拥戴”这个词,看出了,这是一个助人为乐的老人。
我从“站”这个字看出了老汉的镇定。
师:句子2,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从“她像一座山”,感受到了老汉很镇定。
生:我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到了老汉的站定。
生:我从“清瘦”一词,感受到了老汉的清贫。
带着我们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镇定如山,威信如山的老汉,大家在等着老汉做什么?
出示句子: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我从不要挤 看出老汉想救更多的村民 所以让大家有序离开。
师生合作读句子。
师:但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生:一个小伙子,想要先行通过木桥。
我从 “冲 揪 吼 ”。三个字,看出了老汉的愤怒
。
师:那他们是什么关系?
生:父子。
师:你从哪里知道了?
生:文字的结尾。
师生交流,不在开头在结尾,让人感觉很惊讶。小小说设置悬念。
学生读句子,带着 、动作、神态。
我们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到了老汉的人物形象。
师出示句子。
生:从老汉的话中,我感受到了老汉的急切,对儿子埋藏的浓浓的爱。
学生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但就在这一刻……桥轰然倒塌,此时老汉
老汉想对儿子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情节阐述自己的想法。
一起来读这个故事的结局。
此刻大家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老汉说,请大家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我们应该学习你舍己为人的精神,您的牺牲,重于泰山,我们会永远记住你,您的大公无私,您的英勇无畏,使我们感到震撼,我们真舍不得您……
四、巩固提升。
回顾课前大家的疑问
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桥?
破旧不堪,却又救了大家性命的生命桥。
2题目为什么叫 桥?
借物喻人,桥有象征意义。
象征着老汉和儿子的精神,
这是一座希望桥,用自己的生命挽救村民。
总结:把这样一首诗 送给老汉和他的儿子!
秦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多读多想象多感受。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具有跳跃性的,老师应对自如,充满激情和感动。
吴琳
吴琳老师为大家带来三年级“快乐读书吧”。
师:快乐读书吧。“吧” 怎么读。
学生交流:两个音。一个是语气词,一个是指某些地方。
师:一声的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吧”
生:酒吧,网吧。
师:大家的观察十分仔细。下面我们一起进入我们的“快乐读书吧”。
师:大家看一看这些都是什么故事?
生:(逐个攻破。)
师:这些小故事都隐含着大道理 ,这叫什么故事?
生:寓言故事。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师:读寓言,不仅要读懂故事,更要读懂道理。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师:读书应该怎么读?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来默读一篇寓言《守株待兔》
生:默读故事。
师:演一演这个节目,需要哪些准备?
生:演员,服装,劳动工具,草,木桩。
师:演节目都会分为若干剧幕,谁能来划分一下剧目?
生:划分剧幕,共四幕。
师引导帮助,生即兴表演《守株待兔》。
师:我们演了一遍,跟你自己读了一遍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生:把自己当成剧中人物,感觉印象更深刻了。
师:是啊,很多的故事都可以通过演绎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准备演绎前还可以制作“人物名片”,使我们更明白人物性格。可以准备“精彩情节卡”“ 智慧卡”“ 联结卡”“做腰封”,还可以做一本《阅读小日记》让我们深刻体会这些故事。
把握了阅读策略,你能成为一名阅读高手。
寓言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等等,课下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些书找来读一读。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何捷
何捷老师为大家带来三年级课文《鹿角和鹿腿》。
齐读课题:《鹿角和鹿腿》
出示“鹿”字的简笔画,以及汉字“鹿”的汉字演变,生观察其演变。
师出示单元目标,共同理解单元目标,强调本单元“寓言”这一题材。
学生听音频,边听边按要求跟读,划出最能体现道理的句子。
师: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在文章结尾,为什么不放在文字开头?
生:放在开头大家就不能通过故事体会其中道理了。
那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我的道理)
师组织学生,排队回答,大家认真听,有近似的答案的请回座位。
生1:各有所短,各有所长。
生2:美丽并不重要,实用才重要。
阅读课后习题,第一题。找到三次小鹿心情变化的句子。
生齐读段落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小鹿的心情变化。
生:没精打采,欢喜,心花怒放……
师:那你能不能读出这种心情?
找两位女生两位男士赛读,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啊”。
生齐读段落2,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小鹿的心情变化。
生:厌恶。
师:齐读,读出这种心情。
找一个不太会讲故事的同学,把书合上,老师和一位会讲故事的同学以及关键词、背景音乐帮助他。(下附视频)
再找两位比较会讲故事的同学来讲一讲。
两位同学作为鹿,想跟大家说些什么?
学生阐述寓言主旨。
最后一起看课后习题最后一道,你赞同哪种方式?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排除法,说明鹿角和鹿腿都很有用。
最后,再齐读最后一段,理解寓意。
老师为大家推荐寓言书目。
何捷老师风趣幽默,课堂气氛活跃,关注学情,爱护学生,善于鼓励学生 ,深受学生爱戴。这样的一位老师,我更愿意将其称为孩子们的心灵导师,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令在坐师生受益匪浅。
赵红艳(3月31日下午)
学习名师的高效课堂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 语文老师郑州学习分享(二)今天下午有幸聆听了吴福雷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
吴福雷,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曾被评为安徽省第九批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吴老师和学生们暖场互动。
你觉得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都是厉害的学生吗?有什么样的战绩?跟同学们进行交流,拉近距离。一个班牛不牛跟一个班有没有文化素养有关。
看似毫无联系的互动,实则是已经将内容涉及。
一、问题导入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有什么?生答问题,师提示学生把话说完整。加上“和、以及”。
说一说,你认识水浒传的哪些人物?
二、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单谈一个人物——林冲,板书课题——林冲棒打洪教头
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题目?
为什么一个囚犯会打一个教头呢?学生说说原因。
三、赏析课文
1.走进文章第三节,读一读,并思考:是不是洪教头欺人太甚?
2.学生们认真阅读并思考。
说说理由,并从文章中找到相应句子。
3.师范读,学生找字眼并交流。
读懂洪教头的内心。
学生读文,读的部分为洪教头的话。
4.学生共情,理解心情
林冲面对如此的洪教头,如果是你,能忍到什么地步?
林冲能忍住,你认为他为什么能忍住?
5.出示要求,学生文中寻找。
生从文章中找到,答:鲁莽的洪教头、恭敬的林冲、隐忍的林冲、目中无人的洪教头……
6.点出“来,来,来”这样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师示范读,学生说听出的感受。
你的眼前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物。
7.师生共读,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观作者的语用,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读出了区区四个词语,反衬出了林冲的高明。
8.模仿片段,进行创作
小组合作说一说
小组交流
9.师问:为什么林冲会胜,洪教头会败?
生交流。
师总结,心不乱,则手不乱,脚不乱,世界才不会乱。
三、作业布置
回去再读一读《水浒传》中打斗的场面,体会一下人物的形象及内心。
吴老师喜欢传统文学,也倡导老师们可以给学生们更 多接触经典的机会。
一、传承文化,接触经典
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传承的落定是非常困难的。首先要让学生们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古代经典涵盖了所有当代人需要救赎的力量。虽然当代人衣食无忧,可无法满足的精神需求是需要填补的。
二、战胜自己
教给孩子们的不仅仅课本知识,应该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有勇气面对以后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磨难。
课堂上的启发,不一定会让他们大彻大悟,但是这颗种子会慢慢长大。战胜自己,控制自己才是人生的强者。
接下来吴老师进行了“从‘句群’走向高效”为主题的演讲。
所谓“句群”,又叫句组,是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的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言语交际单位。句群中的几个句子不是任意摆放的,而是靠一定的语法手段(或靠语序,或靠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
吴老师生动细致地阐述了如何从“吐哺式”教学到“句群式”教学的转换,如何从“低效”突围到“高效”的句群教学八种有效策略,并提出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句群教学,发现句群,示范句群,渗透句群,让“徽派语文”课堂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多年来,吴老师执著追寻理想教育,钟情打造高效课堂。课堂永远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教师一定要抓好课堂,提高效率。
本次学习活动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的反思不会停止,我们的学习脚步也不会停止!
感谢八位老师的分享!有身临其境之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