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有内容的反馈

心理|有内容的反馈

作者: 若水胡杨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13:40 被阅读0次

反馈是贯彻在倾听的过程中的。

心理疏导技术应用在现实对话中时,很少出现一人一句、动静皆宜的情境,很多时候当事人一边说,一边就在不断地用眼神、姿势或突然中断的空白,邀请我们加入对话,提供反馈。

通常当他们说着说着身体前倾、抬眼对视时,说明他们在等待一些反馈;而当他们说着说着就身体后仰、回避对视、手势加大等时,说明他们不希望被打断,不需要正式的反馈。

不正式的反馈只需要一些“嗯”“啊”“哦”“呀”“是吗”“对哦”之类的语气词,伴随着自然的表情和体态变化即可。这些语气词可以提供给当事人一份安心。如果是使用电话、视频之类的沟通方式,请自觉增加不正式反馈的频率,否则我们很快会发现,当事人总是在中断诉说,补充几声“喂,喂,你还在吗,能听到吗?”

当然,这类反馈不必刻意,太过夸张也会适得其反。

但正式的反馈很重要。

在听完当事人的一段叙述后,我们不必急着摆立场或者给建议,但的确应该开口表达我们的理解。反馈不仅要表达出对当事人叙述内容的完整把握,更要体现出对当事人的感受及其程度的准确体验。按照共情的深入、准确程度,我们可以把共情反馈分为三个层级。

一级共情,完全没有理解当事人,反馈中没有体现出当事人说话的内容,也没有说出当事人的感受,完全感受不到理解。

二级共情,部分理解当事人,反馈中只是抓住了当事人说的部分事实,鹦鹉学舌地简单重复,没有抓住核心感受,让人感觉理解程度较低。

三级共情,完整理解当事人,反馈中完整复述了当事人说话的内容,也准确理解了当事人的感受,说出了当事人当下的情绪状态,让人感觉被听到、被听懂。


下面一个案例来展示不同层级的共情反馈。

小罗:我一直觉得我离P大学很近很近,只要我高考正常发挥就可以。哪怕发挥得稍微差一点,至少J大学、N大学都可以读。可是万万没想到,我最擅长的数学考砸了……真的很不甘心、很不服气。

为什么今年高考题这么简单?根本体现不了每个人的真实水平。现在好了,差一分排名就能差好几百,数学最后的大题,我的解题思路全错了。而且为什么要以一次的分数定成败?那些平时根本就排不到前十的人这次考得都很好。看到他们在群里开心地讨论去哪里玩,讨论报志愿的事就很想哭,又很气自己为什么就是这一次没发挥好。我也没有很难过,就是很多事情想不明白,怎么就落到这个地步?

我本来想复读,坚决不读那些我看不上的学校,但是我爸妈都不让,他们觉得我这样的心态明年再考可能也是一样的结果,还说我现在这个成绩也不算差。拜托,他们懂什么,我是可以上P大学的人,凭什么要让我去上A大学?我从来都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要沦落到考虑A大学。和爸妈已经吵了几天了都还没结果,我都要气死了,为什么他们不能相信一下我,支持一下我?为什么就觉得我下次还会考不好呢?

反馈1:你为什么感到这么难过呢?

反馈2:你一向成绩优秀,想不到高考却遭遇了“滑铁卢”。

反馈3:因为高考发挥不如预期,你感到很不甘心、不服气。气自己发挥不好,气考题设置不合适,也气父母不够相信自己,对于未来要不要复读也没做好决定,所以感到很烦乱,是吗?

关于反馈1:你为什么感到这么难过呢?

疏导员的“说”,让人感觉他根本没有在“听”,没听懂当事人的陈述。当事人一直在表达自己的遭遇和情绪,疏导员还问出这个不妥当的问题。显然他不但没有留心倾听,而且还完全忽略了当事人所表达的重要感受。这属于最低层级的共情,或者说,没有共情。


关于反馈2:你一向成绩优秀,想不到高考却遭遇了“滑铁卢”。

疏导员的“说”,部分概括了当事人陈述的事实,但只有内容上的复述,缺乏感情的响应。从这个反馈中,可看出疏导员属于选择性倾听,对当事人的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对当事人的感受也未有识别。这属第二层级的共情。

虽然第二层级的共情听起来只是鹦鹉学舌,但也已经能够发挥不少促进沟通的作用了。它能帮助疏导员向当事人展示“我一直在,我愿意继续听,你安心说。”就好像通话信号不好时,我们很希望电话那边哪怕只是规律性地飘过来一两声简单的“嗯、嗯”,都能给我们继续说下去的信心。陪伴是最有力的支持,共情是最有力的陪伴。当然,选择性倾听和选择性反馈还是有些隔靴骚痒,意犹未尽,尤其很多时候听到的和反馈到的部分未必是当事人当下最关心、最担忧的内容。


关于反馈3:因为高考发挥不如预期,你感到很不甘心、不服气。气自己发挥不好,气考题设置不合适,也气父母不够相信自己,对于未来要不要复读也没做好决定。所以感到很烦乱,是吗?

疏导员的“说”,与当事人所表达的内容和感受比较一致。疏导员能够敏锐、全面地听到故事中直接描述情绪的那些词语,然后严谨地用当事人自己的说法反馈给他。如不甘心、不服气、气等。这样的反馈就达到了三级共情的水平。

反馈时多多使用对方刚刚用过的词语,既是一种“我在认真听”的表态,也能让当事人感觉疏导员的话很亲切、熟悉、接地气。熟练应用有完整内容反馈的方式去“说”,能够推动双方的话像流水一样自然而顺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有内容的反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kl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