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话题源自于跟媳妇家人的一次午餐谈话,我是土生土长的L地人,平常习惯说我们的方言,而媳妇一家是外地人,平常说普通话,期间岳母说为了方便我们的女儿将来与爷爷奶奶交流,打算让她长大一点要学会说方言,这时媳妇儿的舅舅舅母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让她学方言啊,不怕她以后被同学嘲笑吗?”
What???嘲笑???
所幸尽管我打小说方言,但普通话也算标准,因此媳妇在这方面非常理解我们,当时我和媳妇反驳到“哪个地方的人说话没有口音啊,凭什么要嘲笑别人?”
其实与其说方言,我更愿意称之为家乡话。
人们都在变得越来越聪明,以至于很多从古至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都作为糟粕丢弃了,尽管很多东西都在申遗,我还是不看好它们最终会流传下去。
而在我的家乡,家乡话也在逐渐被丢弃。尽管生在北方,但是不同于北京河北等地,家乡话和普通话还是相差甚远,说多了家乡话的人多少会带点乡音,比如我们就不太分的清in和ing、en和eng这样的前后鼻音。
从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人开始,以铁路、厂矿等企业为代表,或因为技术支持,或因为家庭变故,从东、南方涌入了一批外地人,双方方言迥异,交流便只能用普通话。
但是大抵是我的家乡位处西北小镇,各方面比较贫瘠落后,这些人多多少少骨子里带着些许优越感,语言就是其中一个体现。尽管他们已经定居这里一两代人了,但他们要求他们的孩子从小一定要说普通话,而且决不能学我们这些本地小孩说方言,因为有口音,太土。
甚至于,有一些本地人也开始争相效仿起来,为了不被人说自己“土”,也开始在家里说普通话,只为了不让小孩继续再说方言,久而久之,到我们这一代,一批L人在一起,已经有小半人不会说家乡话了。这种情况,到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普遍。
大学时,有个舍友是贵州水族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据他所说,他们这一代现在会说水语的人已经不多了,会写水文的更是寥寥。听完,心里很理解这种境况,但同时也很凉。
想起媳妇说过的她的梗,她刚上大学时,每个同学挨个作自我介绍,老师问大家能不能说一句家乡话,自小说普通话的媳妇很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不会。”就是从这之后,我每每说起便会笑言她是个假L人。
说实话,我的身边有很多朋友从小就说家乡话长大,但也能够把英语说的很地道,普通话也标准得无可指摘,我不认为这二者有什么因果关系,只要你努力了,什么语言学不会呢,人最擅长的不就是使用工具么?
其实对家乡话的情感加深来自于4年的外地求学经历,远离家乡太久以后,街头偶遇老乡,再说上两句地道的家乡话,真的很亲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愿我们乡音无改,乡情永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