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聆听了啄木鸟的卓伯乐,关于短篇小说创作的经验分享,结合我的短篇小说写作经历,将内容复盘如下:
啄木鸟伯乐强调,要像写小说一样去写小说,而不是像写故事一样去写小说。
作家徐则臣认为,小说=故事+意蕴。作家写作品的时候,应当在故事背后思考其应有的意蕴,更多地去挖掘故事背后幽深的人性。严肃文学的作品,情节有时很简单,却能让我们产生很多领悟与感想。写小说的时候,问问自己,我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意蕴?
意蕴,既有深层次的艺术审美,还有哲学认知,非一日之功,如同诗歌创作要挖掘意象,小说最终的本质就是“诗”。
小说情节的简单与复杂,看似相反的方向,指向的问题相同——一篇小说,体量应为多大?
铁凝认为:看到短篇小说时,我首先想到一个景象;看到中篇小说时,首先想到一个故事;看到长篇小说时,首先想到的,是一个人的命运。
也即说,短篇小说应有的体量,就是一个景象,或者一种象征,一种意蕴。中篇小说,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像一段河流。长篇小说,则是人物的成长,命运的变化,长篇小说的跨度往往很大,从一个人的青年到暮年,甚至死亡,不仅反映一个人的命运,更折射一个时代的变迁。
不否认,短篇小说也能写完一个人的一生,但短篇小说应有其独特的魅力——像匕首一样锐利,扎到读者的内心深处,直击其中一点而非面面俱到。
短篇小说的魅力,就是以小见大。
在情节上,短篇小说就应当简单围绕着一个故事来写,当情节简单的时候,就增加细节,细节应当体现小说的意蕴,而非拖沓与分解。情节太多,反而容易忽略人物的塑造,形象的刻画、内心的曲折、动作语言的描述等。
短篇小说是精炼的,少就是多,增加很多细节与枝叶,无法通过有限的篇幅去呈现。因此,如果情节设计特别复杂,要修剪掉多余的枝叶,保留树干,选择主要事件、主线人物来驾驭。人物最多三四个,除了主角和他的对手戏,其余都是符号,是工具人。
对于小说创作的新手,建议先从短篇小说开始打磨,先磨练故事,磨练意蕴的表达,给自己定个小目标,如未来一两年写完十篇短篇小说,再慢慢跨越到中篇、长篇的创作。
利用生活中直接、平淡的素材,如何写出精彩的小说?
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说应该在生活之上,它不是生活,是我们虚构的事。既然是虚构的世界,就相当于我们去创造一个世界。
从有素材,到写出小说,中间是作者需要完成的跨越:主题、因果、语言、视角。
主题,思考得多,深度就多,你才能够用平淡的情节,写出精彩的小说。例如莫言高密东北乡的故事,他在这一块土地上不断耕耘,挖掘出了深刻意蕴与代表性。
因果,生活中的素材,往往缺少一些因果关系,通过设计、构思,添加因果关系,使故事变得连贯且有逻辑。
语言,个人思维的表达方式,建议平时通过“读出来”的方式去品味小说,品味作家语言的韵律,把语言转化成肌肉记忆。
视角,换一个人物视角,事情可能又有了不同的想象空间,尝试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代入素材。
如何让小说的叙事视角,灵活转换而不露痕迹,不同场景的切换,又如何连贯自然、不突兀呢?
个人建议,短篇小说中尽量不要转换视角。视角的叙述过于凌乱,有炫技之嫌,读者不知要从怎样的维度,去理解作品想要呈现的意蕴。
一部短篇小说,要保持一个主要叙述视角,其他地方稍微换一下也可以。例如换成次要人物的视角,鲁迅作品《孔乙己》,全篇以店小二的视角展开,穿插了一些“上帝视角”,例如介绍鲁镇,讲孔乙己是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这就是切换次要视角。
对短篇小说而言,场景太多也是不利的,尽量固定在一两个场景之中。以其小体量,主要围绕核心事件来写,时间跨度要短,场景和人物固定在一两个之内,把所有事情集中在一个狭窄的时间切片之内。
创作小说时,不要害怕模仿,但不能照搬照抄。拆解优秀小说的结构,借鉴作者的表达手法,学习其挖掘素材的视角,模仿其语言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