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不过是能坚持不懈地努力的人而已。
无论是当个瓦匠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也罢,人类天生能适应各种职业。唯独不能适应的就是在房间里独处的状态。
人们常常想着有时间了就去做什么事情,但我却觉得即使有了很多时间,也未必真的会去做。
人一天里的自由时间一旦超出7个小时的话,幸福感反而会有所降低.
该去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的话,就会感觉非常后悔,同时也会影响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总之,并非我们做了什么而导致意志力减少了,而恰恰是那些没有做的事情消耗了我们的意志力。
自己原本定下来应该养成的习惯,结果却并没有做到时,就会产生自我否定感和不安感。同时,由于意志力的丧失,你对接下来的问题束手无策,这样便落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中。
像微软这样的企业,会高薪聘请职业经理人,召集专业的编辑来编写词条。这里的高薪应该就是一种回报。但是,个人所拥有的这种自发性的动力,也能让其将这项工作坚持到底。即便这里没有出现金钱的交易,但是人们却能得到其他各种形式的回报。
格雷戈里·伯恩斯是这样来解释皮质醇的作用的:当人的肉体处于压力状态时,皮质醇能使人变得亢奋,提高注意力,甚至还会增强记忆力。
通过多次重复行为,能够让自己的大脑产生实际的变化。
所谓培养习惯的方法,就是要动用一切手段,让自己的视线从眼前的这颗糖果上彻底移开。
不安感和自我否定等这些负面情绪会使人丧失意志力。
虽然我现在已经养成了各种习惯,但如果要搬家的话,就不得不从头开始培养习惯了。所以,我必须重新构建与自己的居住环境相关联的触发要素。
把工作向前推进的秘诀,就是首先让自己开始动手去做。而让自己开始去做某事的秘诀,就是将那些复杂的工作分解成一项项容易处理的小任务,然后从最简单的那项开始做起。
无论多么有趣的话题,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时长就只有18分钟。
在做事情的中途空出一段时间,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我们必须学会如何保持活力。
不休息的话,工作是难以为续的。
无论任何事情,总是一直做的话,都会让人产生厌烦情绪。
我们最好每天都坚持做,才能真正养成某个习惯,从而实际感受到习惯所带来的回报,但是,说到习惯的话,最优先考虑的应该是可持续性
成功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所谓英雄,只是做了他自己应该做的事,然而,凡人不但不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还企望做能力之外的画。
要想培养习惯,必须让自己经历尽可能多的失败,我想说,只是阅读完本书,并不能让你成功养成习惯,还需要实践和失败这两个环节。
如果不思考,无论练多长时间,都不会进步。
我们的生活是由一堆习惯构成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直培养新的习惯,也是一种习惯。
心态变了,态度就会跟着变。态度变了,行为就会跟着变。行为变了,习惯就会跟着变。习惯变了,人格就会跟着变。人格变了,命运就会跟着变。命运变了,人生就会跟着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