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来,嗅到从楼道里飘来的羊肉哨子汤的香气,和老公相视一笑,这是本地迎娶、出嫁人家必做的饭食,很有仪式感。楼下邻居今天嫁女儿,这是他家一早要准备的特殊饭食。
作为邻居,昨晚我们两口子便将车都停在了小区公共停车区,把门口停车位让开,以方便今天邻居家迎接娶亲团。出门上班时,楼门口鞭炮声正响得欢实,堵门迎亲的人们拿着酒瓶和酒具说着、笑着“严阵以待”,守着娶亲团要过的第一关。
这似间相识的一幕让人无法不想起当年。我脚步匆匆去上班,途中拿出内心深处一些尘封的记忆稍加回味却引来一阵酸楚,马上关闭记忆,还是开始工作吧。
这几天大降温,我找出了当年母亲缝给我的陪嫁婚被,将它晒在阳光房去除樟脑球味,想着再冷下去要不要开始用它。
无独有偶,昨晚远在千里之外的小妹问我们哪里有梳理驼绒被絮的地方?她当年出嫁时的被子已用多年,被絮已僵需要重新梳理。这些活我们都不会,如果母亲健在,她会教我们吧?
今夕不同了,好像听邻居嫂子还是同事说过,古城里有一家小作坊专门梳被胎的。我让小妹找个时间把被子快递过来,我会给她办得妥妥的。然后心血来潮,把母亲给我的陪嫁婚被拍了张照片发给小妹看,引来她一阵赞叹。
这些年,我也见过别人的陪嫁婚被,都是各色缎面绣着传统图案,非常漂亮。我的陪嫁婚被更是漂亮,绛红色的锻面,金丝彩线绣的凤凰、牡丹,华丽又喜庆。絮着母亲一缕一缕亲自“撕”出来的(家乡人把手工梳驼绒称为“撕毛”)阿拉善优质驼绒做被胎,再被母亲一针一线地缝成我的陪嫁婚被,凝结着母亲最深沉的爱和最美好的祝福。不知母亲在为我缝陪嫁婚被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只是我每次想起那个画面时总要热泪盈眶。
多少年了,在家乡传统的婚礼中,这样的婚被是必不可少的。娘家人要准备,婆家人一样要准备,人们还要对这些铺铺盖盖对比评论一番。
这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时尚的追求也越来越潮,城里的人们不再陪嫁这样的婚被,蚕丝被、太空棉被等走进了普通人家,老式的驼毛被我在牧区人家能见得到。
我的婚被在结婚后用了几次,因为珍爱不舍得再用,将它罩上被套放了起来。尤其当母亲去世后,它更是需要珍藏的纪念品,轻轻抚摸它也能让我想起母亲来。
对每个出嫁女来说,母亲留下的东西都是宝贵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坚。
我不知道楼下的母亲给女儿是否准备了陪嫁婚被,但母亲的祝福会一分不少的陪伴女儿终生。
下班回家,看到单元门口和楼下邻居家屋门口贴着精美的大红喜字,这世间又多了一个家庭。时间过得可真快啊!
姑娘,祝你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