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周,读完这本讲诉中国经济的书,有人可能会觉得中国人自己写的关于中国经济可信度可能不太高,但平心而论,这本书的作者写的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客观的描述了中国实际情况,讲述了中国地域差异,文化差异,造就的经济差异,毫不避讳描写中国城乡,中西部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的等一系列问题。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对了解中国政府制度和中国经济具有一定帮助。
书中作者讲到要了解中国经济,必然要先去了解中国政府,了解中国的政府构架,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因为中国的经济始终是政府政策去主导。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到头其实是研究这个国家的法律,研究这个国家的法律到头是研究这个国家的政治,研究这个一个国家的政治到头是研究这个国家的文化。作者在书中这样说:我国有一套立足于自身历史和文化的政治制度。像所有政治制度一样,实际的权力运作与纸面的规章制度并不完全一致, 但也绝不是任性随意的。
前段时间读了《遥远的救世主》,印象感悟颇为深刻,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无论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文化属性,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智。中国的政治文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二者的结合体,再往下找不到落脚点。
书中作者阐述了中国的行政划分,区域差异,中央与地方,中央财权与地方财权,地方招商引资,等等。有些涉及政府文件解读和招商引资,投资的读的还不是太懂,就不干妄加评论。本书阐述的“地方分权竞争+中央协调”或“官场+市场”的模式,属于中国特色。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有三大必要组件:掌握大量资源并可以自主行动的地方政府,协调和控制能力强的中央政府,以及人力资本雄厚和组织完善的官僚体系。中国的权力划分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县——乡镇(街道)五级划分,下级必须听从上级的命令,但上级不可能了解下级的方方面面,就是下级掌握着资源与信息,这些资源与信息上级可能没有掌握,上级就需要听下级汇报,而下级向上级汇报内容的准确性就无从而知了。所以说在中国其实还是地方高度自治的,凡是涉及到跨区域的事往往办起了都比较麻烦,因为需要上级领导去协调,跨地区的事务需要省级领导去协调,跨省域事务就需要中央去协调解决了。
作者在讲地方招商引资的章节中具体以房地产讲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样大小的一片地,放在山区农村和放在省会城市,跟放在东部沿海,北上广深的价格就不一样,作者这样说,再穷的国家也拥有大片土地,土地本身并不值钱,值钱的是在这片土地上面进行的经济活动。如果土地只是用来种植小麦,它的价值便有限,若可能吸引来工商企业和人才,价值想象的空间就会被打开,笨重的土地就会发挥它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不会移动也不会消失,天然适合做抵押,做各种资产交易的压舱标的,身价自然飙升。地方政府用土地做抵押,吸引招商引资,大力开发房地产,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发展,大量人口涌上城市,创造了巨大的GDP,房价步步攀升,终于到了许多人买不起的地步,有多少人为了在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要背负几十年的外债。中国过去十几年经济的快速腾飞,无疑是在过分透支未来,使得现在年青一代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增。
书中有两幅图,2019年美国各州和中国各省占全国GDP和人口比重,令我深思,美国GDP高的省份,所占的人口比重也高,州与州差别很大,但人均GDP差别很小,即在美国你无论生活在哪个州,平均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再看我们国家,GDP和人口比重极不平衡,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北京等发达地区,折线比柱子低很多,人口规模远小于经济规模,更少的人分更多的收入,自然相对富有。而在其他大多数省份,柱子比折线低很多,经济规模小于人口规模,更多的人分更少的收入,自然相对贫穷。总体GDP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区域分配不平衡,不均匀,贫富差距大,对我国来说,还是个棘手的问题,我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有许多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作者也提出了:当下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我国的GDP总量哪年能超过美国,而是探讨我国是否具备了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 件: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还能继续齐头并进吗?还有几亿的农民能继续城市(镇)化吗?贫富差距能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吗?在现 有的基础上,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具体政策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中央和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做为政府,只有以人为本,将人民放在心上,多做改善民生,教育,医疗的事情,才能够使人们具有更高的幸福感,归属感,才能够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可能思考这些问题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我们作为平民百姓也无力改变什么,只是希望社会向越来越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所能做的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旗:
二期百日共读活动成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