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179

《论语》讲堂留影179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4-01 06:02 被阅读0次

2024-3-30 一百七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7.30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语音整理
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内容,大家可能有那么一个印象,孔子凡是提到“仁”,一般都说它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如果有人问孔子,某个人算不算有仁德?孔子通常说,不知道。但是在这一章里,孔子的话风突转,“仁远乎哉”,仁真的离我们很远吗?做到仁真的很难吗?
“我欲仁,斯仁至矣”,我只要想去实现“仁”,那我就已经具备了“仁”。好像“仁”的实现突然之间变得如此之简单,轻而易举就能够实现。类似于佛教所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过去苦苦修炼都达不到的结果,突然之间就一下子实现了,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同样是那个“仁”,为什么前后实现的过程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我觉得原因在于,孔子一直说仁是一个非常高的道德修养境界,以至于人们普遍的产生一种畏难情绪,“仁”的标准太高了,我根本就达不到,我再努力也实现不了,那不如我放弃吧。孔子也许是看到这种情况,给予“仁”一个新的标准,新的解释,“我欲仁,斯仁至矣”。
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只要愿意以“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持续不变地按照“仁”的规范来为人处世动,那么你就算达到“仁”的境界了。这种态度显然给普通人以极大的希望,原来我也可以成为“仁”人。
如果说此前孔子讲“仁”的标准类似于佛家的“渐悟”,而在本章孔子所倡导的“仁”,就类似于佛家的“顿悟”,只要我想做到“仁”,就已经实现了“仁”。
实际上,这并不是孔子对“仁”的标准降低了,而是换了一个角度去观察“仁”。从本章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孔子认为“仁”离我们很近,是因为人天生的本性当中就有“仁”的成分。我们只是需要把它激发出来,把它呈现出来就可以了。因此,在这里他就说,只要诚心去做,“我欲仁,斯仁至矣”。有了这种自觉性,那么“仁”的实现就简单多了,所以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关于这一点,《中庸》里还记录了孔子的一句话,就是“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个“道”和“仁”实际上本质是一样的,它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离我们很近。如果一个人为了追求“道”而远离了人群,那他追求的东西就肯定不是“道”。
“仁”不远人,“道”也不远人。每个人天生都懂,都会,关键是你的毅力能不能坚持下去。所以我们说颜回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他自己呢,“不改其乐”,这就是“仁”,虽然他还没有建功立业。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改善自己,我们当然也是一个有“仁”德的人。

孙中兴详解

这章是孔子鼓励弟子行仁,别找借口。

孔子说:“仁德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事情吗?我想要践行仁德,自然就会展现出仁德的行为。”

这里强调的是人能主动行“仁”。孔子在颜渊问仁的时候也说过:“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篇》12.1)以及“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篇》15.29)都是强调“由自己做起”的这种主动性。

这种“仁”是“尊重别人”、“替别人想”,希望“自己和大家都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就是“仁”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如果能这样周全的考虑,就能做到“欲而不贪”,因为“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尧曰篇》20.2)。孔子在这里所展现的,不仅“富与贵是人之所欲”(《里仁篇》4.5),而且“仁”也是“人之所欲”。只是后面这个道理乍听起来违背常识,但仔细想想,难道有错吗?“你好,我也好”的“共存共利共荣”总比“你好,我不好”的“贫富差距”要来得让社会更稳定吧!

弟子往往不相信自己有这种实践的力量,而画地自限。弟子冉求就说过:“老师您教的都很好,就是我能力不够,做不到。”孔子就点化他说:“你说能力不够是画地自限的借口。”(《雍也篇》6.12)孔子没进一步说,这是“意愿”的问题,不是“能力”的问题。有“意愿”,“能力”就可以加强。这也就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17.2),或者说“志相远也”。这才是“成败”的差别之所在。

《后汉书·列女传》竟然在提到妇女的“四德”时,引用到孔子这句话,不过没提到“孔子”,只含混其词说是“古人”。作者认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四项其实没这么难,“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现代价值观当然会觉得这是歧视妇女。如果去掉“妇”而改换成“人”,那么在“德、言、容、功”四方面都努力去做,这样的“人德”应该也是“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

天涯箫声 书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学习《论语》(17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端木遗风——论语贯通179

    《子张》篇是五个弟子的言论,表示孔子学问与思想的延续。以子贡对孔子评价来结束此篇,因子贡善言辞也。 子贡在孔门十哲...

  • 每天读论语-179~180

    读论语-179 原文(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仁德离我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六言六蔽”

    读《论语》感悟(179) 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17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xb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