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你某件事情上遭遇合作困顿,觉得自己已经用了很多的力气去大度去包容这个事和这个人,并且在心里默念“我大度我让着你我体谅你”的时候,对方发了一个朋友圈,字里行间也是流露出各种的委屈。
呃。
一开始,自然是五味杂陈。
再后来会思考,为什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受委屈了,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努力上进,心思单纯并且极具包容心的人,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就没有变的更好呢?为什么两个好人之间,还是有各种的矛盾和解不开的结呢?
终于在一次次经历中明白:
1、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嗯,立场这是一个中性词,但是他决定了结果,不管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善良的;
所以,就算你理解了他又怎么样呢,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难道感同身受了,就会改变你的诉求?就比如,你是一个病人去医院,排队排了大半天,结果医生只给你看了两分钟就打发走了,你觉得很委屈;可是医生也觉得很委屈啊,他忙活了一整天水都没喝几口,而且你这个本来在他看来就是小毛病,根本不需要多说,他认为自己看病时态度和蔼可亲已经是很不错了呢。那么,你感同身受了医生的委屈,就觉得自己应该被2分钟打发走?而医生感受到了你的诉求,就会跟你絮叨半个小时病情, 那这么一天下来他总共也看不了几个病人了。
上面是一次极端的例子。
更平常的是在工作中,有些人的立场是决策者,有些人的立场是执行者,有些人的立场是建议者。执行者勤勤恳恳,做了很多的事情,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但是往往他终于觉得自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拿出了一个不错的方案出来,结果受到建议者、决策者的打击,甚至一些建议者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建议者觉得自己是好心给你提意见,没想到“好心没好报”;而决策者貌似有很大权利,很爽,但是他需要对事情的结果负责任,常常觉得“茫然四顾,周边有一群需要自己养活的人”,于是他会认为“你在吐槽什么?难道让方案更好不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吗?”
呃。貌似每个人都是有道理的哎。所以才有一句话“如果你想让老板同意你的观点,那么你应该尽量让他参与讨论的过程”,其实背后的原理就是“默默转化老板的立场”。
So,善良的人们,只要你们处于不同的立场,那么就注定不可能美好的相处。放弃这种幻想吧。
2、结果不能改变的状况下,那么只能改善过程。于是善良的人们确实尝试去理解别人,做到“感同身受”,然后通过更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相处,可是,感同身受根本就是一句伪命题。
首先,没有身临其境,难以感同身受。有句古话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像很多人经常去说抑郁症的人“你多出去走走啊,心情就会好一点啦”。当然,这种属于低级错误,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可是会说“不就是让你把logo改大一点嘛,你改一下就是了,不要扯皮啦】”。
呃。其实性质是一样的,甲方要调一个logo简单,可是这个logo也是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放这么大的,你以为不过是调一个logo,可是设计师是觉得你在否定他的专业。
其次,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人的情绪层层叠叠,就像千层蛋糕一样,也许你已经理解到了其中的第999层,而差的这一层,就有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有一段时间,王小西同学每天都呈现一种爱搭不理的状态,跟他讲话的时候也不愿意回答,就算回答口气也很生硬而抗拒,感觉每一天都要面对他的臭脸,一开始呢我一直热脸贴他的冷屁股去各种搭讪、谄媚,后来有一天实在是忍不住了冒火了,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说话呢?他跟我说,其实他也每次冲我们坏脾气了以后,自己也很后悔,但是他就是心烦气躁,再到后面甚至产生了自我嫌弃。
呃,自我嫌弃?明明每次跟你说话的时候是我们被嫌弃好不好?
直到后来,有一次,他休假了,我帮他代班了一周。才发现,如果一个人被陷到很琐碎的执行里面去的时候,又刚好遇到某一个困境,每天面对的是各种鸡毛蒜皮的问题,真的心眼、心态也会变得很小,开始吐槽一些小小小小的委屈。但是每次吐槽结束,甚至开始吐槽都觉得自己的格局太丢人。然后,理智开始说,你不应该变得这么浅薄,但是当下次面对某一个浅薄的关卡的时候还是照样吐槽。周而复始,真的会产生一种自我嫌弃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崩溃,恶性循环。
第三,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你不是他,你就注定理解不了他。也许因为某一个契机,在那件事情上,真的做到了感同身受,但是再下一件事情上,仍然又是一个岔口。
还是刚才王小西的例子,当在上次代班事件后,我跟他达成了“感同身受”。可是,过了差不多20-30天,再次面对他的臭脸,我又再次崩溃了……
So,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感同身受”,都是一句p话
所以,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天底下对善良,最委屈的人……
那么,怎么办呢?
1、“以心换心”无疑还是最有效的人际交往法则;
你想要别人怎么对你,那么你就怎么对待别人。这个事情也许不能100%有效,但是起码可以改善关系的50%。
2、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于和谐社会最大的贡献了,也别想着什么,我对你很好,你怎么还这样对我,这种是属于反人类的思想;
在两人关系中,期望常是一种微妙的暴力,因为这是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
3、谁的需求更强,谁就得接受对方的立场,这是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既然不同立场的人注定要发生摩擦,即使双方都已经用一颗善意去包裹锋芒,去试着走近对方。那么,只有需求更强的人投降,接受对方的立场,按照对方的游戏规则做事情。这个需求更强,并不是说谁是老板/上级,而是谁更离不开对方,谁更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谁更爱谁。比如,你更爱你的妻子,更希望与你的某个合作伙伴携手并进,不想失去某个好朋友,那么你就也得去接受,那么你就要接受她的立场,接受她制定的游戏规则。
so,当你觉得委屈的时候,其实让你委屈的那个人,同样也觉得很委屈。
人人都很善良,世界就是不能更美丽。
唯一能改变的是,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