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需求到行动之间,行动的理由。
1、是否设定了合理的目标?
目标决定了动机水平
(1)可控。“找到对象”vs“多参加活动、拓宽社交圈”
(2)正面。实现什么,而不是避免什么。适合发展性场景。
需求是抽象的,动力需要具象的目标提供,不段追问“我现在能做的是什么。”
2、挖掘内部动机
这件事情本身,让我觉得快乐。
我做事情一定是有内部的动机的,我要把它找出来。
内部动机往往与需求匹配。例如青少年打游戏,内部动力可能来自于,“作为独立个体,想要被别人欣赏与尊重”“建立社会地位,在同学面前有面子”。
所以抓到他的内部动机后,要做的是让他意识到“学习能让你成为一个独特、能够获得别人欣赏的独立个体。判断是否是内部动机,取决于当事人自己。
3、选择与动机相匹配的环境
人在某个阶段需求固定不变,但动机仍在变化。需求整体有优先顺序,但优先级可以流动,关键在于具体环境。在饭馆吃饭,在图书馆想学习。
肯里克认为人头脑里有不同的“次级自我”,负责不同需求。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行为动机。
如“父亲自我”“生意人自我”,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同时回工作消息,后者就会跳出来,“陪你写作业花的时间,可以多赚多少钱”。
所以找到合适的环境,去激发你想要的自我的动机。
网友评论